分享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运动性疾病

 穿越我的天空4v 2019-03-16

定义:运动性疾病是指因训练安排不当造成体内功能紊乱所出现的症状。

常见的有过度紧张、过度训练、低血糖、运动中腹痛、运动性贫血、运动性尿液异常(蛋

白尿、血尿、血红蛋白尿等)、肌肉痉挛、中暑等。

第一节 过度紧张

定义:过度紧张是在训练或比赛时候,运动负荷超出了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而引起的病理状态。常在训练或比赛后即刻或短时间内发病。

一、过度紧张的原因

常发生于缺乏锻炼,训练不足,比赛经验少或长期中断训练后过于迅速参加剧烈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及带病参加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

二、发病机理及征象

过度紧张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及运动应激性溃疡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是过度紧张最常见的症状。运动员常在剧烈运动后即刻或过后不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面色苍白等现象,腹部有轻压痛,脉搏稍快,血压多数正常。

(二)昏厥

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由于脑部一时性供血不足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丧失。

(三)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害

表现为运动后头晕、眼花、不太不稳、面色苍白或唇发紫、呼吸困难、咳嗽、咳血咳痰心前区和右季肋部疼痛,甚至意识丧失。

(四)脑血管痉挛

运动后突然发生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活或麻痹,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这是因脑血管痉挛和脑部缺氧、缺血所致。

第二节 过度训练

定义:过度训练的全称是“过度训练综合症”,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原因与发病机理

(一)训练安排不当

(二)比赛安排不当

(三)功能状况不良

(四)生活规律破坏

(五)饮食结构不合理

第三节 低血糖症

定义:正常人在空腹时血糖浓度一般在 80~120mg%之间,若血糖浓度低于 55mg%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低血糖。多发生在长跑、超长跑、长距离滑雪、滑冰和自行车项目等的比赛中或结束后。

一、原因和发病机理

运动中发生低血糖症,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使体内消耗血糖;其次是运动前或运动时饥饿,肝糖元储备不足,又没有及时补充糖的消耗。

二、征象

当出现低血糖时,首先影响的是神经系统(因为脑细胞储糖量很少),使脑细胞工作下降,随脑细胞工作能力下降,随继出现体内多个器官的功能降低。

三、处理

让患者平卧、保暖,甚至清醒者可饮浓糖水或吃少量食物,一般经短时间后即可恢复。

四、预防

平时缺乏锻炼、患病未愈或初愈及饥饿者,不要参加长时间剧烈运动。

第四节 运动中腹痛

定义:运动中腹痛指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或诱发的腹部疼痛,多发生于长跑、马拉松、自行车、篮球等项目的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时。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引起运动中腹痛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腹腔疾患、腹腔外疾患和运动有关的运动性腹痛三大

类。其主要发病机理有以下几种:

1.胃肠痉挛

2.肝脾淤血

3.呼吸肌痉挛

4.腹部疾患

二、征象

腹痛的部位一般与有关脏器位置有关。

三、处理

运动中出现腹痛,应适当减慢跑速,加深呼吸以调整呼吸与运动节奏,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距离,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

四、预防

合理安排好运动前的进食量、食物种类及进食时间。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全

面身体训练,提高控制运动速度能力。

第五节 运动性贫血

定义:血液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生理数值,即诊断为贫血。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正常红细胞寿命约为 120 天,机体在正常情况下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在新生与衰亡,两者间维持着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收到某些因素的破坏,即可引起贫血。运动性贫血的原因为如下几种:(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流失)

(一)红细胞破坏增加

(二)蛋白质和铁的摄入量不足

二、征象

运动性贫血发病缓慢,多数能坚持正常训练。主要症状有头晕、乏力、易倦、记忆力减退、食欲差。

三、处理

适当减少运动负荷,必要时停止训练。

四、预防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注意补充由于训练导致的蛋白质、铁等营养物质的消耗。

第六节 运动性血尿

定义: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红细胞或偶尔有个别红细胞,一般高倍镜下有二个以上红

细胞,称血尿。由于剧烈运动引起肉眼或显微镜下的血尿,检查时无原发病者,称为运动性

血尿。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运动性血尿的发病机理几种解释:

(一)肾静脉高压 

(二)肾缺氧

(三)膀胱损伤

二、征象

运动后即刻出现血尿,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运动负荷的大小有关。若停止运动,血尿迅速消失,一般化验,肾功能检查、腹部 X 线平片及肾照影等项检查均正常。

三、处理

凡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停止运动。

四、预防

合理安排负荷,长跑前或跑中喝些饮料,使膀胱保持一定的尿量。

第七节 肌肉痉挛

定义:肌肉痉挛(速成抽筋)是肌肉不由自主的强直收缩。在运动中以小腿腓肠肌痉挛最多见,其次是足底屈趾肌肉。多发生于游泳、足球、举重、长跑等项目。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1、肌肉收缩失调

在运动中,由于肌肉连续过快收缩,放松不足,可使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交替关系发生破坏,导致肌肉痉挛发生。

2、电解质丢失过多

进行剧烈运动时,尤其是高温环境下,由于大量排汗,使体内电解质大量丢失,造成体内电解质的平衡紊乱,引起肌肉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而发生肌肉痉挛。

3、冷寒刺激

在寒冷的环境下进行体育活动时,若未做准备活动或不充分,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常引起肌肉痉挛。

4、运动性肌肉损伤

运动性肌肉损伤后,由于肌细胞内钙离子的增加,使肌纤维收缩丧失控制,产生无效性收缩,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二、征象

肌肉痉挛时,局部肌肉坚硬或隆起,疼痛难忍,所涉及的关节屈伸功能受限。痉挛缓解

后,局部仍有酸痛不适感。

三、处理

可以采用牵引痉挛肌肉的方法,例如,腓肠肌痉挛时,让患者坐位或仰卧,伸直膝关节。

四、预防

加强身体训练时,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痉挛的肌肉可提

前做适当的按摩。冬季做好保暖夏季运动出汗多时,应注意补充水、盐和维生素 B。游泳下

水前,应采取相适应水温的措施。疲劳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第八节 中暑

同定义:中暑是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或受到烈日的暴嗮而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长跑、越

野跑、马拉松、自行车及足球等项目。

一、原因与发病处理

在炎热的夏天进行长时间耐力训练或比赛,由于身体疲劳、失水、缺盐,对热适应能力差,致使体温调节功能障碍都易发生中暑。发病机理有以下几种类型:

a.热痉挛

b.热衰竭

c.日射病

d.高热中暑

二、征象

1、热痉挛: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痉挛和疼痛,血中钠和氯化物降低。

2、热衰竭:起病急,头晕、头痛、呕吐、大量出汗。

3、日射病:剧烈头痛、头痛、呕吐、面色红潮、无汗、体温正常或稍高、血压降低、

脑部温度高达 40℃~42℃,严重者昏迷。

4、高温中暑:头晕、头痛、呕吐。皮肤灼热干燥。

三、处理

应迅速使患者脱离热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并给予清凉饮料、人丹或藿香

正气水等解暑药物。

第九节 溺水

定义:溺水是趋势你很淹没在水中,呼吸道被水堵塞或由于咽喉痉挛引起的窒息性疾病。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主要原因是由于游泳者为掌握游泳技术而误入深水,没于水中,用鼻子吸气,呛水所致;

或者是游泳时发生肌肉痉挛或体力不支等。

二、征象

溺水者因缺氧身体紫绀,结膜充血,口鼻充满血性泡沫、泥沙等,四肢冰冷、昏迷。检查时呼吸困难或停止、心跳减弱或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为零。胃内积水,上腹部膨胀。

三、处理

发生溺水时,必须立即抢救。溺水者脱离水面后,应立即打开口腔,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及异物,并松开裤带、衣扣、迅速倒水。若呼吸、心跳停止,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外挤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