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暗中的戏剧冲突|和大师学摄影

 百合仔 2019-03-16


-七七摄影艺术空间-

摄影分享摄影课堂丨生活美学丨生活感悟

留英归来的好友Pris找到我,请我给她的童鞋品牌拍一组概念宣传照。她的“恋芭蕾”是古典美和童趣的结合,她希望我能赋予画面更多的故事性而并非仅仅展示商品。这可难倒我了,先来看看最后的成品。

        (文末有粉丝大福利)

如果我说这些画面的灵感来自于十七世纪的欧洲古典油画,你的脑海中会飘过哪些关键词?

明暗对比、暗色调环境、面部强烈阴影、多人物,是的,通过这些关键词你大概也想到了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夜巡》和意画家大利卡拉瓦乔的《以马忤斯的晚餐》。 

       十七世纪的欧洲古典油画,尤以表现宗教故事为特点。可是画了那么久均衡和程式化的构图,宗教题材缺乏突破。于是以卡拉瓦乔和伦勃朗为代表,光影加入了,他们开辟了这种硬中带柔的光线用来表现人物面部,赋予了画面更生动的戏剧性。

       看,是不是有一种舞台感,让观众不自觉地就代入某种故事情景。在这个灵感下,我也运用了类似的光影效果,让面部保持强烈明暗对比,高光和阴影在画面中诗意地交织在一起。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场景作品的光位图:

       主要靠窗户打量人物的左侧脸,并且得到一个明暗对比,但右侧的姑娘太靠里面,右侧脸太黑,且鞋子吃光不足看不清,于是加了一个小闪光灯(profoto a1)反射到板上,在右侧有一个均匀轻柔的补光。

       这样的光线好处是让画面有了层次,有了重点,形成了富有变化的明暗节奏。给原本平淡的画面注入了戏剧冲突。


      再来看一些伦勃朗画单个人物时候的面部光影变化,你也会找到异曲同工之妙。(明暗对比,光影层次,潜在冲突)

小女孩的面部一半藏在阴影里,仿佛想要去陈述一个事实——每个女孩子,都有深藏内心的另一半自己。她神情庄严,让人忍不住去猜测她心底的微妙变化。那个曾经的芭蕾梦艺术梦,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小女孩、大女孩心里的另一半秘密。

最后,感谢恋芭蕾提供给七七读者的一个大大福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