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姑施灸善除瘤

 AAA恒春堂 2019-03-18

鲍姑是晋代著名炼丹家、医学家葛洪(281~341)的妻子。她擅长灸法,以灸法赘疣和赘瘤而闻名。

她的父亲鲍靓,字太元,做过黄门侍郎,后来又任南海太守。鲍靓笃信道教,又懂得炼丹。鲍姑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对道教、丹术、医学都有浓厚的兴趣。

她的丈夫葛洪,曾跟他祖父的学生郑隐学习炼丹,后又跟从她父亲鲍靓学丹术,晚年隐居于广东罗浮山。

葛洪的炼丹、行医、从事医学写作,对鲍姑医术成就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鲍姑逝世多年后,民间还流传着她的传说。

宋代笔记小说《太平广记·崔炜传》记载了一则故事。

唐贞元年间,有一个名叫崔炜的青年,早年家境不错,因他不善于治理家业,又性格豪爽,过不了几年,就穷下来了。他外出时,经常在庙宇里过夜。

在一个节日里,崔炜来到广东番禺的开元寺,只见各种珍品异馔陈列于佛庙,广场上也正在演戏。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见到一个行乞的老妇人,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店家的一个酒瓮打破了。掌柜要她照价赔偿。老妇拿不出钱,掌柜动手打了她,还不放她走。崔炜见她实在可怜,又听说只要赔偿一缗(一千文为一缗)钱就够了,他便脱下衣服相抵,代老妇作了赔偿。那老妇离开时,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

过了几天,崔炜又在路上遇见了那位老妇。老妇说:“多谢你解脱了我的危难。我会灸赘疣,身边有少量‘越井冈艾’送给你,如遇到生赘疣的人,只要灸一炷,便能治愈。不仅能治病,而且能使人变得漂亮。”崔炜高兴地拜受了。

不久,崔炜游玩海光寺,见一个老和尚的耳朵上长了一块赘肉。他就对老和尚说:“你这耳部的赘肉,我也许能治好。”老和尚以半信半疑的目光望着他,过了好一会,才点头表示愿试一试。

崔炜拿出老妇人送的野艾,点燃一试。果然,一炷艾烧完,赘肉就落下来了。那老和尚非常感激地对他说:“我穷,没有钱酬谢你。这山下有一位姓任的老翁,家资百万,也有这种病。你如果能治好他的病,一定会得到优厚的报酬。”崔炜说:“好!”老和尚立即写了一封介绍信让他前去。

山下的富翁见到了崔炜,听到他的赘肉能够治好时,高兴极了,对崔炜招待得如同上宾。崔炜照样拿出野艾,点燃施灸,和上次一样,也是一炷艾治愈。老翁马上赠送给他一大笔钱,作为诊金。

这则故事里还说崔炜治愈了一条蛇身上的赘疣。那条蛇也感谢他的恩德,吐出了一颗大珍珠给他。

故事中讨饭的老妇人就是鲍姑。唐代的青年崔炜,竟遇到了晋代的医生鲍姑,崔炜又能给蛇治病。故事不免曲折离奇,纯粹是神话。但它寄托了后代人民的希望,愿鲍姑的灸法代代有传人,她的灸法和她的医名一样,永远流传于后世。故事同样反映了人们深深怀念这位解除人们痛苦的女名医,纪念她的行医活动和高明的灸法医术,才不断在口头传诵着。后来,文学家将它写进了小说。

鲍姑没有著作流传下来。她的灸法经验可能保存在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一书里。该书有关灸法的内容丰富,在全书109条针灸方中,有灸方99条。书中对灸法的适应症、施灸方法、灸治禁忌症等,都作了比较扼要的论述。

赘疣多半为风邪搏于肌肤而滋生。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和消瘀散结等作用。所以体表上数目少的赘疣,可用艾炷灸治而愈。

后代人民为了纪念鲍姑,为她凿井修庙。在广州越秀山下,有一所越冈院,明代重修时改为三元宫。宫内设有“鲍姑殿”,并塑像供奉,过去游人和求医者香火不绝。殿前有口鲍姑井,又称虬龙井。井旁的古屋,相传是鲍姑居住过的。

鲍姑行医的足迹,遍及南海、番禺、广州、惠阳、博罗等地,所到之处人们修地方志时,都记载了她的事迹。

选自《杏林漫步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