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情绪与教育

 山气日夕隹 2019-03-18

老蝉按:这是一本有趣的小书,数学家往往会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反思,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毫无来由地出现在脑海中,得到完美解决,数学家们往往会被这种“情绪”所震撼。本书作者也不例外,他反思自己的思考,试图解释这种思考的来由,脑洞大开,特别好玩,并让人深思。

内容简介:我们通常认为,数学是逻辑性的学问,而日本数学家冈洁先生却认为,数学中重要的是“情绪”。 情绪是影响心智与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若不能培育“健全的情绪”,则很难真正理解数学和创造性是什么。本书从“情绪与心智”的角度,论述了认知发展、义务教育中的深层问题,同时阐述了对人性的细微考察与独到理解,是一本影响了日本几代人的经典名作。

作者简介:冈洁(Kiyoshi Oka) 1901—1978,日本天才数学家,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之后留学法国,研究领域为多复变函数论,后攻克多复变函数论中的“三大难题”,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备受大数学家西格尔(C. L. Siegel)、韦伊(A. Weil)、嘉当(H. Cartan)等人的赞誉与推崇。1949年担任奈良女子大学教授,1951年获得日本学士院奖,1954年获得朝日文化奖,1960年获得日本文化勋章,1963年所著文集《春夜十话》获得每日出版文化奖,1973年被授予“勋一等瑞宝章”。除数学外,冈洁先生在教育、文学、艺术等领域也有独到研究,特别是文集《春夜十话》中提出的“情操教育”与“情绪认知”的观点,对日本几代人影响至深,并为理解数学、日本民族性乃至“人”本身提供了一种纯粹而直观的新思考。

长按二维码购买

人的情绪与教育

选自《春夜十话:数学与情绪》

数学与情绪:情绪塑造心智

我一直尽量让生活远离世间喧嚣。可即便如此,依然感触良多,心中存疑。那就以此为题展开吧。

在日本,无论研究还是教育,似乎都将“人”剔除在外。西方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实际上,研究、教育的主体都是人。所以先从生理学角度去认识人究竟是什么,这是否才应该是各门学科的中心呢?可现在还没有从生理学角度研究人的学科,即便医学也未真正试图从生理学角度研究人。也许医学正以此为目标,但发展的速度已落后太多。

幼儿培养方法和义务教育等方面,最能明显反映出对人了解不足的问题。人是动物,却不只是动物。人是在动物性的砧木上嫁接人性之芽,如同在涩柿的砧木上嫁接甜柿的芽苗。可日本当代教育一心追求芽苗的快速生长与成熟,并不关注嫁接的是什么。倘若任其生长,甜柿芽的生长发育将会受限,茁壮成长的仍是涩柿芽。因为涩柿芽比甜柿芽的生长发育要早得多,所以我们必须防备其成熟期的提前。过早成熟不如推迟成熟,这也是教育的根本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但女性的平均初潮年龄却较战前提早了三年。这一现象实在令人担心。我认为这正是人性受到压制,动物性被激发的表现。比方说,牛马的幼仔出生后很快就能行走,但人类出生一年后才能行走。这一年是人类重要的准备期。这样的话,成熟期提早三年,不正意味着人区别于动物的那部分生长得过于仓促吗? 【1】 人和动物有何不同?我认为人有体贴体察之心,动物没有。人能从动物进化成人,不外乎因为能体察他人情感。而体察他人情感可不是一件易事。观察婴儿的内心成长,最棘手的也是这个部分,他人的情感实在难以洞察。人想要体察他人情感,何止需要几千年,花上无穷的岁月也不嫌多。人在 2 岁左右才能稍稍理解情感,且仅限于自身。到 4岁左右才开始微识他人情感。中间仅有两年的学习时间。要知道,在未能体察他人的微妙情感前,是无法学习道义之根本的。

最近,我的长孙出生了。我期盼他能有一颗慈悲怜悯之心,并能早日感知情感,但他仍处于混沌之中。说起来,所谓素养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约束人的思想行为,令人感觉不自由。可倘若放纵其如杂草般肆意生长,也会令人头疼该不该施以约束管制。

【1】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性早熟的女童会表现出高智力、低自我意识的差异,并存在抑郁、社交退缩、攻击性等行为问题。——编者注

心智有自己的成长期,如同植物的茎、枝、叶的生长也非均衡划一。战争时期大家都种过南瓜,应该清楚茎叶的生长旺盛期不同。但有人却将所有时期混同,在每个时段都密集地去评判孩子是好是坏、有没有能力,根本没认识到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

日本当代的教育忽略了同情心的培养。由此联想到,最近的青少年犯罪的确具有“无情”这一共性特征。我认为这是动物性萌芽被提早激发的结果。这样的头脑也不适合做学问。夏目漱石的弟子小宫丰隆和寺田寅彦曾咏一组连歌。小宫丰隆吟上句“予水墓上苔,鲸吸水无影”(水やればひたと吸い入る墓の苔),寺田先生接下句“檐下聚蚊蚋,凭空添一柱”(かなめのかげに動く蚊柱)。寺田先生对连歌信手拈来的本领,令小宫先生叹为观止。但勿论其他,一个好的头脑,首先当能如干渴青苔遇水般,对知识鲸吸牛饮。若动物性萌芽发育导致头脑对知识不甚渴望,那么如此庸钝不堪的头脑,根本无法做学问。中学老师近来也称学生具有此类问题,常常冥顽不灵,难以教授知识。

现在的年轻人,即便能理解他人的坚强,但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人内心的悲戚呢?倘若无视他人的感受,做事多会粗枝大叶,不够细致周到。所谓粗枝大叶,是指全然不在意对方而一味地自以为是。如果毫不在意对方的感受,缺乏细致周到的思虑,必然导致一事无成。长冈半太郎曾提及寺田寅彦先生的细致周到,认为放眼日本文学界,几乎没有文章可与寺田先生的《薮柑子集》媲美,尤其是其中的《团栗》一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