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应该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烟云红雨hhj980 2019-03-18

中医治疗应该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中医与西医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一个就是西医需要使用用很多大型专业的仪器,而中医不用,主要靠嘴问和手摸。这样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就是中医比较简单,普通人学学也应该可以看病开药了。

可是,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想,中西医面对的疾病是相同的,困难是相同的,都想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借助仪器少的一方,应该是对技能要求更高的一方,才合理。

因此,虽然很多朋友喜欢中医,多了解一些知识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涉及到开药治疗,那还是要寻求专业中医来进行。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区别,不只是一万小时那么简单的,需要的是大量的实践,深入持续的思考,再加上时间的积累,最终才能形成医术的。

很多名医,对于中医理论,都是要经过无数个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循环才能达到纯熟的境界。比如医学泰斗胡希恕先生就说过,他刚接触伤寒论是一个感受,之后不断学不断新感受,等到80多岁再看伤寒论还能学到很多新的东西,顿觉今是而昨非,这个过程是艰苦卓绝的,非专业投入而不得。

中医学习过程绝对是一个标准的螺旋上升过程,实不容易

最近治疗一案例,就使我深感中医学习之艰深。

某 女 34岁,2019年1月11日初诊,咳嗽月余,咽痒,服补中益气汤后病情时轻时重,自感胸中有痰,昨夜腹胀,矢气多,最近胃凉,不想喝水,鼻热,小便量少。

根据症状,我给与竹皮大丸:

竹皮大丸

(张仲景)

桂枝10克 生石膏25克 白薇6 克 竹茹12 克 炙甘草6克 桔梗10克

病人服药后反馈,“桂老师,服用药后胸闷咳痰减轻,同时我实在无法理解,竹皮大丸都是清热的药,服后怎么胃暖和过来了?都好些天不想喝水了,现在还想喝冰水,觉得好痛快。”

我也是有同样的困惑。回顾下病人病情,病人咳嗽,咽痒胸中有痰,腹胀,胃凉,不想喝水,小便量少,为太阴病里虚寒证。鼻热为阳明热证。患者太阴阳明合病证无疑。

竹皮大丸方证原文:

张仲景

金匮要略 . 妇人产后病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根据药物组成分析(竹茹 2分 石膏2分 桂枝1分 白薇1分 甘草7分)竹皮大丸为治疗里虚热气上冲方证。原文中的烦乱呕逆多认为津伤血虚而虚热上逆。

而此病人服用竹皮大丸后胃凉明显减轻,咳嗽胸闷有痰同时减轻,难道此方有清阳明虚热的同时有温里作用?

而方中的哪几味药起了作用呢,方中只有桂枝和甘草属于温性药物,甘草有安中缓急的作用,桂枝经方医学多认为有解表,降冲逆的作用。而在内经医学认为桂枝多为温胃药。同时甘草7分,在整个方中量是做大,那原文中的安中益气是不是对竹皮大丸方证功效总结呢?

如果是,那么竹皮大丸方证就是胃虚为本,虚热为标,治疗胃虚生内热的纳少呕逆身热烦乱鼻热口干等症。但在一列的医学文献中对此方证与此类似的论述少,所以还要在临床中进一步实践应用才能继续论治此观点。另此外此方使用时仍需与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加以鉴别。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医中药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理论上也是要不断探索,研习的。简单的理解中医理论,认为无非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那样只能针对一些简单病症,但对于实际临床上千变万化的寒热错杂的病症,不仅可能无效,还有可能有害。

中医治病,绝非轻轻松松泛舟吟诗,而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所以中医治病是个复杂的思考过程,需要专业人士,常年坚持不懈努力才可能取得一点成绩,也觉不敢称包治百病。最后还是那句话说的好“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现代社会强调分工,也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作者: 桂双喜安徽省宣城市澄江北路135号

泽兰堂创始人

桂双喜中西医结合诊所创始人

骨髓炎传统中医疗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国医大师,六代御医传人张大宁亲传弟子

泽兰堂,致力于生产科学的中医健康知识的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