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 安哥 遇到一些长期拍纪实片的摄影家总在感叹:现在要拍出能打动人心的纪实片越来越难了。确实,纪实摄影已从以前的康庄大道走入到现在的小胡同。虽没有进入死胡同,但让人看不到胡同的出口在哪。 拍摄 武靖力 自从进入数码时代,摄影的生态圈变了。相机不是奢侈品了,胶卷被储存卡替代,拍摄成本大大降低。加上手机的普及,人人都有了拍照的权利。科技的发展让拍照变得如此容易。即使奶奶爷爷辈的人拿起手机也能拍。全民拍照的时代来临,加上网络平台涌起,让摄影家们面临许多困境: 图片来源网络 一是作品的关注度降低。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大家都从报刊上获取信息,相对量少的纸上图片容易引人注目。如今每日网络上传的海量图片——其中大部分都是街拍照片,把拍摄内容近似的纪实摄影作品淹入海底,想要冒出头被人看一眼已经越来越难了。且在这狂欢的幸福时代,许多人都在关心如何快乐地度过余生,热衷拍些花花草草,娱乐主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对以揭示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发展为己任纪实摄影来说不是一个好时机。当人们不大去关注这类作品时,会严重挫伤摄影家们的热情。 拍摄 朱宪民 二是纪实摄影所具有的批判属性需要摄影人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许多人常常把纪实摄影与记录摄影混为一谈。例如拍民俗主题,如果不揭示内在的社会关切与问题,那只是场景记录。纪实摄影的拍摄者要知晓哲学、文学、历史等,关注民生,具有独立思考不畏权威与权力的境界。但目前具有这样素养与人格的摄影家稀缺,所呈现的作品深度与厚度也必然欠缺。与此相同的还有高素质的影评人缺少,没有影评人的吆喝,更是让人看不到岸边。目前的摄影生态圈利益导向成严重,追求名利、热衷评奖、搞摄影培训创收,摄影家们各玩各的,缺少人才培养计划,让投钱又投力而回报有限的纪实摄影之路越来越难走。 图片来源网络 三是随着纸媒的地盘日益缩小,大大压缩了纪实摄影作品的展示空间,其作为历史文献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网络的发表随时都有关闭的可能,难以留存百年。由于市场经济并不青睐此类难以被大众买单的摄影作品,除了个别因获奖或得到赞助得以出版外,大部分作品还是沉淀在摄影师的电脑里,难以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档案馆还没有建立对此类作品的收藏机制,更不要说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收藏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 四是视频技术的发展能让更多的人成为纪录片的拍摄者。同样的场景,动态影像的感染力超过静态图片。现场直播的代入感远强于现场图片。何况动态影像的抽帧技术更容易得到“决定性瞬间”的图像,目前视频图像已达到8K分辨率,在刊物上印刷能获取照片质量。此外,静态图片是对一个场景的“切片”,而动态影像所获取的是一段时间流,在客观记录的真实性方面后者要强于前者。随着科技不断进化,动态影像的拍摄与制作变得与拍照那样方便,且成本低廉、效果出众,加上播放平台(如5G网络)的出现,静态图片尤其是以拍摄客观场景为主的图像所能展示的空间越来越小。 图片来源网络 纪实摄影家们要走出胡同只能更努力地学习,阅读人文书籍,更勇敢更深入地解读社会,掌握动静拍摄技能和网络平台展示技术,占上制高点握住话语权,才能穿出小胡同,再次走向康庄大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