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高山流水乐逍遥 2019-03-20

 人类在进化为人之前,就是一种普通的哺乳动物,与其它进化的比较高级的哺乳动物一样,有灵巧强健的体魄、发达的感觉器官和与之自洽的意识和智力。这个内在的意识和智力的集合就是“灵魂”。在人类的灵魂觉醒之前,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它的身体、智力和意识是一个“平衡”的存在,这种身心平衡的人类先祖我们可以称之为“原人”。

 

在地球的世界里,原人与所有的动物和生物一样,其本质都是被生物基因的本质所规定的。生物基因的本质就是长存,它通过生物的繁衍来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长存的目的。

 

生物基因规定着生物世界的发展,包括动物和植物,因此动物存在的规定性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在高级的哺乳动物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生物的存在,也就是动物的身体;另一种是精神的存在,也就是动物的灵魂。灵魂在动物体内的低级存在形式是感觉和知觉,高级存在形式是思维、情感和意志。动物的灵魂在整个动物谱系中是一个由低到高渐进式的分布,人类的始祖“原人”居于这个连续谱系的顶端。

 

在某个时期,随着自然的演化,“原人”的意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超出了一个哺乳动物生存的自然需要,出现了“富余”,于是灵魂开始觉醒。这表现为灵魂不仅可以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外在的环境以及事物,而且有余力来审视灵魂自身,开始对自己的灵魂和身体的存在有了“分别”意识。此时部分灵魂从“原人”的灵魂中剥离出来,居于一个客观的维度上审视着自己。这种对本体的物质存在(身体)和精神存在(灵魂)的自省和觉察,就是灵魂的“觉醒”。

 

当一个觉醒的灵魂反躬自问: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时候,“自我意识”就产生了。


当一个灵魂开始追问一个事物终极的原因和本质的时候,当他开始质疑他所面对的对象的时候,“理性”就产生了。

 

本来一个哺乳动物的身体与自己的灵魂之间是自洽的,作为基因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衡的。身体与灵魂之间相互可以满足各自的欲望,饿了就去觅食,渴了就去喝水,累了就休息,有了性欲就去找配偶,去繁殖后代,有了危险就逃避,逃不掉就战斗。身体对灵魂,灵魂对身体,相互之间没什么可抱怨的。灵魂与身体之间是相对平衡的状态。

 

但是随着灵魂的觉醒,自我意识与本体不再是一个自洽的平衡关系。因为灵魂的觉醒在本质上就是对原初灵魂存在状态的“否定”和“质疑”,他理性的意识到了与他一体的生物本体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由于必须“寄居”在生物本体中,所以我也不能永生。这种觉醒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使人的心灵感到持久而深刻的痛苦。

 

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所以在潜意识里,人是不愿体验自己内心这个挥之不去的痛苦感受,都会本能的希望回到身心平衡的原人状态,渴望重温那种依然在灵魂深处飘荡着的,遥远的“原我”所体验的那种宁静的心灵感受。因此,重新获得身心平衡的感受,是人发自灵魂深处的最深刻的渴望,人的一生都在为了追寻这种身心平衡的感受而奋斗。

 

事实上,人希望自己身心平衡的美好愿望与人自身的存在是矛盾的。因为灵魂不觉醒,人就会处于蒙昧的状态,此时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灵魂觉醒又必然会给人的心灵带来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因此这是一个悖论。

 

此外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觉醒的灵魂不断地质疑“为什么”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追问之中,导致内在精神结构的崩溃,陷入深深的无意义感之中。

 

人类既要灵魂觉醒,又要减少灵魂过度的觉醒而导致的心灵痛苦,更要避免内在的精神结构因为灵魂的过度觉醒而崩溃,因此在生存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一种安放觉醒灵魂的精神机制,这就是“信仰”。

 

信仰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为了应对因灵魂觉醒所带来的心灵痛苦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内在精神结构的自我平衡机制。所以只要是人,就必然需要“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