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湘妃子——林黛玉

 kanglanlan 2019-03-20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潇湘妃子——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

潇湘妃子——林黛玉

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潇湘妃子——林黛玉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

潇湘妃子——林黛玉

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

潇湘妃子——林黛玉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潇湘妃子——林黛玉

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投胎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转世投胎成贾府血亲的林黛玉,愿以一生所有的眼泪替往日露水还他。

潇湘妃子——林黛玉

10岁-12岁宝黛钗初会。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12岁葬花,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13岁诗社夺魁,八月二十三日,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14岁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

潇湘妃子——林黛玉

林黛玉15-17岁死, 正月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当天,贾宝玉、薛宝钗大婚 ,林黛玉泪尽而逝。

潇湘妃子——林黛玉

贾雨村: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

潇湘妃子——林黛玉

贾母:我这老冤家,是那一世里孽障?偏遇见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

潇湘妃子——林黛玉

贾宝玉: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潇湘妃子——林黛玉

鲁迅:你们看,林妹妹整天愁眉苦脸,哭哭啼啼,小肚鸡肠,我可受不了啊……林黛玉虽然美,但那是一种病态美。

潇湘妃子——林黛玉

吕启祥:如果说,他把天地间灵秀之气所钟的女儿喻之为花,那么,林黛玉就是花的精魂;如果说,他把生活心灵化而流泻为诗,创造了充满诗意的真正的艺术,那么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象最富于诗人气质,是诗的化身。

潇湘妃子——林黛玉

曹雪芹从《西厢记》崔莺莺,晚明才女冯小青、朱楚生、叶小莺传记中取素材, 塑造林黛玉追求自由婚姻的性格;继承《楚辞》“ 香草美人” 传统,以竹、芙蓉和芭蕉象征林黛玉精神风貌;借唐刘希夷《代悲白头吟》和明唐寅《花下酌酒歌》及葬花轶事构思“ 黛玉葬花”情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