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年3月21日 春分,是春季0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这一天,太阳几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准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来看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而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 春分节气对人体的影响1、肝阳不平,多阳偏衰 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人的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因此,阳虚体质的人常常会出现畏寒、怕冷的表现。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春分节气时,人体的阴阳是趋向平衡的。但是,对于年老体弱、久病体虛或者先天禀赋不足的人来说,本身阳气就不足,经过冬三月大量的消耗,立春以后,春分以前,自身的阳气靠着自然升发和增长,还是不能撼动阴气的主体地位,故机体表现出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喜静蜷卧等阳偏衰的虚寒症状。 Tip:巧辩“虚寒”与“实寒” 虚寒证:怕冷,多穿衣服或靠近火,怕冷症状可以成轻。 实寒证:怕冷程度重,加衣服、盖厚被子,症状不能滅轻。 2、阴阳转换,气血易紊乱 春分节气是自然界阴阳二气达到平衡、阳气在数量上开始超过阴气的转折时刻,人体的阴阳也随着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人体有许多因素会对阴阳二气产生影响,在这个转折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个变动都会打破这个平衡,所以,此时刻人体极易出现气血紊乱,导致疾病发生。春分通常被认为是宿疾复发与重病转危的关键时刻,也是这个原因。 春分养生原则1、平衡阴阳、补不足,损有余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意为在春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白天和昼夜时长均分,寒暑均分。昼夜、寒在中医上都是阴阳的表现、因此、春分节气的养生重点在于要达到人体阴阳的平衡。 春分时节、要观察身体阴阳是否协调,人体是否与自然规律同步,体会睡眠是特别好的观察自身阴阳平衡状态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状况。《黄帝内经》认为睡眠现象和阴阳二气有关,清醒是阳气盛的表现,入睡是阴气盛的结果。白天阳气旺盛,因为人体要运动、思考,气血要充盛,循环要加快,阳盛阴衰。入夜,阳气随着太阳下山,阳气功能开始减弱,阴气开始发挥作用。此时阴气占主导作用,制约阳气,收敛阳气于里,人进入睡眠状态。 一个良好的睡眠,以第二天清晨醒来不疲劳为指标,因为每人体质不同适应性不同,所以睡眠时间不同。睡眠时间的长短,不是病态的表现,但如果睡眠节律的改变,如入睡时间变长,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就说明自身阴阳平衡被打乱了。春分时节,若阴阳失衡,多为阳气虚,阴气相对偏亢,在睡眠上的表现为精神疲倦、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又想睡,中医称之为多寐、多卧、嗜卧。 需要注意的是,此节气平衡阴阳侧重于“补其不足”,因为此时阴气的亢盛是相对的,是与不足的阳气相比而显现出来的。此时阴阳的状态是:阴气在正常的水平内,而阳气低于正常水平。治疗上,以补阳为主,因为阴阳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也要稍微服用一些养阴之品,以求阴中求阳、阴阳互补。 春分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阴阳协调平衡的膳食,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比如食用鱼虾蟹等寒性的食物的时候,一定要配葱、姜、料酒等温性的调料,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的食物时配以蛋类等滋阴之品,以达阴阳互补的目的。 2.慎避虚邪,重在起居 要做到“慎避虚邪”,就要顺应自然界的节律。我们把一年四季的变化称作年节律;一日24小时白天和黑夜的变化称作昼夜节律。昼夜节律与年节律都是阴阳二气消长变化的结果,两者有相通之处。一天当中白天阳气旺盛、夜晚阴气旺盛。阴阳二气以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作为节点,在太阳升起前,阴主导:太阳升起后,阳主导。阳气一日中经历“始微一渐盛一旺盛一盛极一始衰一渐衰一衰极”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阳气隆盛达到最高峰,此后开始衰退,而此时阴气“始微”,到午夜12点时阳气“衰极”、阴气“盛极”,阴阳转换,昼夜交替。四季阴阳变化与之类似,一天之中的早晨就相当于春季,上午到中午相当于夏季,下午相当于秋季,晚上相当于冬季。如果将一天24小时分为4个等分,那么早晨前后的6小时与一年中的春季相对应,也就是每天凌晨3点到上午9点。早晨5~7点为卯时,此时太阳升起,天刚亮,阳气胜过阴气,白天正式开始,此时刻相当于一年之中的春分,人们应当遵循自然界阳气生发的规律,起床开始一天的活动。所以,春分时节6点左右就应该起床。 春分经络养生1、未病先防 (1)总原则一一护肝气,养肝血 内关穴与外关穴,两穴相对,一个位于内侧,一个位于外侧,配合使用恰有平衡阴阳之功。 灵枢・终始篇》云:“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由于阴气闭塞于内,不与外阳协调,阴气逆行上犯,导致的脏腑疾病,本穴可以治疗故名为“内关”。就像人体内藏的关。本穴为手阴之络穴・与手少阳之 脉相沟通,是治胸胁郁的主穴,以治胸腹胁肋诸般胀痛,如痰火积滞、面热目昏诸症均可取之。 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上三指,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关,关隔之意、治疗气机阻滞引起的心胸部满问、胀满不适,如坐车觉得胸部郁堵、欲呕时,可取内关。 外关与内关相对,因名“外关”。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沟通的是三焦经与心包经、是人体内气机通畅和水液散布的通道的关键控制点。 如果两穴同时按压,发挥内部外部的作用,可达到表里阴阳之间的平衡。春天气温变化较大,外部易感外邪,同时内部脏腑功能苏醒时,也会产生内部问题。在这样的时间段里,追求阴阳平衡,可同时按压内关、外关,并点揉,不拘时间地点。 2.已病防变 嗜睡 《黄帝内经》认为睡眠现象和阴阳二气有关,清醒是阳气盛的表现,入睡是阴气盛的结果。如果你在此节气,总觉精神疲倦、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又想睡,这说明你的阴阳不平衡,阴多阳少,中医将这种症状称为多寐、多卧、嗜卧。 临床上、除了阳气虚衰会出现多寐以外,牌气虚弱、混邪困牌、療血阻窍、痰热内蕴、胆经郁热也会导致多寐,具体鉴别如下: 中医针灸治疗此症,多选用百会、四神聪、印堂、丰隆、足三里,其中百会、四神聪为督脉腧穴,位于头颇之,为醒脑之要穴,亦为前人治疗昏困多寐的经验穴;印堂位于两眉之间,重在调神;丰隆、足三里意在调理中焦、和胃安神 百会,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四神聪,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此二穴,可以采用梅花针叩刺的方法,在每个治疗穴位或部位叩刺200下左右,以局部出现潮红为度,每天一次。印堂丰隆、足三里可以选用点揉或艾灸的方法(胆经郁热不灸)。 根据证型不同,还需要在以嗜睡各证型的配穴上穴位的基础上增加配穴,见下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