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琳之:中华“忠义”文化的根在古晋都——襄汾赵康古城

 哲齐66 2019-03-20

   编者按:三年前,即2013年8月24日,微平台“老家山西”的前身——“大家学堂”第三讲走进襄汾,开讲“晋都故绛忠义三公”。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上的种种疑云和忠义文化进行了解答。此次活动由《山西商报》《生活晨报》、襄汾县委宣传部主办。

    在这次研讨会上,李琳之先生应邀做了《“忠义”文化的根在古晋都——襄汾赵康古城》的发言,《山西商报》和《生活晨报》都做了选载,随后在8月31日,刚“开张”的“老家山西”微信平台全文予以编发。前两天偶尔在翻阅手机微信时,笔者看到了李先生这篇三年前的发言稿,感觉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仔细读下去却发现,其中有很多记录上的错误,遂请李先生动手修改,重新发表于此。


中华“忠义”文化的根在古晋都——襄汾赵康古城    

    赵盾的故里东汾阳村离我们南赵村就2里地,南赵村据传说也是赵氏后人所居地之一。可以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耳熟能详的赵氏孤儿故事当中,生活在这样一个忠义文化的氛围中。我们谈忠义文化,很多人只知道三公,是指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个人。但是作为学术研究,我们要弘扬这种忠义文化,就应该探究一下它的渊源,因为它不是凭空诞生的,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是赵朔被屠岸贾、晋景公杀死之后,突然之间这“三公”就来这么个惊人的义举,它的爆发有应该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我大致梳理了一下,这个过程是这样。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将晋都从曲沃迁移到故绛即赵康古城,从那时起,到晋景公15年即公元前584,晋都在这里待了共85年,这个85年是晋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85年。我们所熟知的唇亡齿寒、假道灭虢、退避三舍、秦晋之好等很多的成语故事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内。

    当时,晋献公手下有一个叫荀息的肱骨之臣,可谓智勇双全,他最大的业绩就是出奇策帮助晋国灭掉了虞国和虢国。我们都听说过一个成语叫唇亡齿寒,还有一个成语叫假虞取虢,都是说的这件事。虢国所辖区域大致就在今天河南三门峡一带,晋献公想要攻打虢国,但是中间必须要经过虞国,就是现在的平陆县一带。荀息给晋献公献计:可以贿赂虞国,假虞国之道以取虢国,结果晋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虢国灭了,晋国班师回朝,又顺手牵羊把虞国的版图收归囊中。所以荀息在晋国一班朝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得晋献公信赖。晋献公晚年,骊姬乱晋,太子申生被逼死,重耳和夷吾逃亡,晋献公病入膏肓,临死前托孤给荀息:“我死后要立爱妃骊姬的儿子为太子。”

    荀息头脑很清楚,知道这事是逆潮流而动,大臣、老百姓都反对的,但是他念及晋献公对自己这么看重,就用愚忠的心态向晋献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定竭尽全力把这件事做好,即使死也在所不惜。

    晋献公死后,荀息秉承晋献公的遗志,要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国君。可在立国君的当天,就有个叫里克的刺客将小国君刺死了。荀息特别悲伤,但是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辜负晋献公的重托,就又把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立为国君。里克又将卓子刺死。荀息悲愤难忍,知道自己是在逆天道而行,断难成功,于是在两个小国君被杀死后,他也拔剑自刎,到阴曹地府追寻他的主子去了。荀息用自己的一腔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忠诚,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愚昧的忠诚行为。



    我们襄汾现在有一个荀董村,据说就是荀息和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的故里。

    荀息死后,重耳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他的忠诚义举显得格外明亮。

    两个小国君和荀息死后,里克等大臣就去请重耳,希望重耳回晋做国君,因为重耳在晋国有很响亮的忠孝之名。与此同时,秦穆公也派人来请重耳回来继承君位,但是重耳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说:“我父亲,在他病重期间,我没能尽孝,作为一个臣子、作为一个儿子,在这个时候回去继君位,不能服众,我自己觉得于心有愧。”所以重耳婉言谢绝了这份好意。重耳的回答掷地有声,一个忠孝都不全的“乱臣逆子”,怎么好意思去继承君位呢?重耳不计前嫌的那种对国至忠,对父至孝的忠义之举,令整个天下叹为观止。

    重耳不回去做现成的国君,他的弟弟夷吾捡了个现成的便宜,这个夷吾就是后来的晋惠公。晋惠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害怕重耳以后会回来跟他争君位,就毫不犹豫对重耳一行人展开了追杀行动。重耳他们不得不四处逃亡流窜,真是受尽了颠沛流离和寄人篱下之苦。

    他们到了楚国,楚国国君却热情招待,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一次酒席上,楚国国君漫不经心地开玩笑问重耳,您将来继位后怎么回报我呀?重耳毫不犹豫地说,如果以后交战,我们迫不得已在战场上遇见,我会退避三舍,以示礼让。在古代,一舍相当于现今的30里,三舍就是90里。

    这个预言还真不幸被言中。楚国后来争夺天下霸权,和晋国交战,重耳贱诺,命令士兵,往后退了90里路。楚军统帅成得臣十分狂妄,以为晋国是怕他,就穷凶极恶、马不停蹄地追了90里。结果,楚军中了晋军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此战彻底扭转了当时的局势,晋文公一跃而成为春秋霸主,晋国的霸业从此延续了以后的150多年。

    不义之位不取,不义之战不打,信忠践诺,这就是晋文公重耳带给整个晋国的忠义文化影响。


      赵康古城北城墙遗址
    晋文公死后,他的功勋老臣赵衰的儿子赵盾成了晋国的国相。有一次回家,赵盾在路边的一颗枯桑树下遇见一个饿晕的人。赵盾赶紧让马夫停下车,亲自上前喂那人食物直到他苏醒。而后还给了他两块肉,说你赶紧吃吧,充充饥。那人却说,我不能吃,因为我家中还有老母亲饿着肚子,我想把肉留给老母亲。赵盾很感动,就说,你吃吧,吃完了,我再给你两块。那人这才吃了。于是赵盾又给了他两束干肉,还有100枚钱。    
   过了两年,晋灵公要杀赵盾,在宫殿里埋伏了刀斧手等待赵盾前来饮酒。赵盾察觉到酒宴中藏伏的杀机,喝酒到一半就起身悄悄逃去。晋灵公看事情败露,立刻派人去追杀赵盾。其中有一个杀手跑得飞快,他追上赵盾,对赵盾说,你赶快跑,我给你掩护,为你回去死战!赵盾奇怪地问,我不认识你,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再说这么多人你能挡住?那人说,我叫灵辄,就是当年枯桑下你救活的那个人,一饭之恩当以性命相报!赵盾就跑了,那人与追杀赵盾的那些杀手厮杀在一起,最后被乱刀砍死。

    晋灵公想要杀赵盾的贼心不死,就又派了一个叫鉏麑杀手去杀赵盾。鉏麑暗伏在门外等候,想要等着赵盾睡着了再刺杀他。结果到凌晨四点了,赵盾还不睡,一直在批阅公文,研究国事。赵盾公忠体国的精神居然感动作为杀手的鉏麑,鉏麑放弃了杀赵盾的打算。他认为杀了赵盾,对国家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但这是国君的命令,他又不能违抗,如果不杀,是不忠;杀,是不义。在忠义之间难以抉择的他,触槐而死。

    一个小小的杀手都甘愿成为“忠义”文化的殉道者,可见“忠义”文化对晋国人的影响是何等的夹肌沦髓!


东汾阳村的赵盾广场塑像

    从丞相荀息、国君晋文公、卫士灵辄、剑客鉏麑,这种忠义思想,在整个晋国大地上构成了一个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所以等赵氏一脉被晋景公和屠岸贾残杀得仅剩一个尚在襁褓中的赵氏孤儿的时候,出现这样的“忠义三公”就丝毫不奇怪了。

    在这之后700多年,赵康古城南边百十公里的地方,解州,出了一个关公,他把这种忠义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中国忠义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人物。现在基本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关公崇拜几乎成为一种世界现象。

    后来,唐朝的时候,尉迟恭被封在北距赵康古城仅十公里的汾城,也是历史的一种冥冥选择吧,因为尉迟恭也是以忠义闻名于世的。

    后世所说的燕赵文化,燕赵悲歌,燕赵慷慨之士,如果溯源的话,也是来源于这里。赵国的国君,他的政权,就来自于晋国国都故绛,即赵康古城,就来自于赵氏孤儿的后代——赵襄子和他手下的那帮忠义之士。从“忠义三公”之前,到“忠义三公”之后,有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


  赵氏满门被杀后的第七座坟茔

    据此,我提个小小的建议。

    赵康的赵氏孤儿忠义文化,在方圆几十里内都有密布,而且都有深厚的文化基础。首先,赵康古城,遗址还在。(赵康古城往南走,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普净寺,那个地方建立在公元前80多年,东汉时期。当时佛教进入中国时,就已经建立了。)赵康附近七冢坟(赵盾一家360口人被杀死后,据当地民间传说,被义士程婴埋葬在9座墓中,每冢埋40口人。九冢分布在赵雄村及靠西九原山下的方圆几里内,现在已经找到的有7个冢的废墟残迹)还在,赵盾墓还在,只是没有开发。


疑是介公庙的汾阴洞
    东边走,是赵盾故里东汾阳村。东汾阳村往北2里地是汾阴洞。这里也很有意思,蒲剧《美人图》,里面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在汾阴洞附近有个丑姑姑墓的遗迹还在,最初这个地方叫绵上。传说,当时有人发现介子推跑到这里去了,而后被烧死。但不是母子一起抱着死的,是他一个人。晋文公感念介子推大恩大德的忠义精神,就把他的母亲接到了宫中去养老。晋文公为此还下令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介公庙。曹文敏先生在《临汾景观文化汾城古十六景》中说,汾阴洞的庙会日在清明节这一天,明显是祭祀介子推的。而张坦村的庙会是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无疑也是在纪念介子推割股啖君的义举。邱文选老先生考证后指出,汾阴洞这个庙建立在春秋时期,庙下面的隧洞是赵氏后人为了躲避屠岸贾追杀而开凿的一条逃亡暗道。隧洞有十多里长,一下延长到了十里地以外的定襄村。



    我猜想,这个汾阴洞,不是我们后人所说的三公庙,它以前就是一个介公庙。因为,地面的文物可以焚毁,地面遗迹可以焚毁,但是人们的风俗习惯不能焚毁,而且这个庙会日还是清明节,再加上太平县志里面记载,和汾阴山的这些传说,我觉得这个庙很可能就是晋文公下令建立的那个纪念介子推的庙宇。当然,这一点还有待考证。

    我觉得,我们这一带如果开发“忠义”文化,具有很深厚的历史传统、理论基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景点集中,投资很小,见效很快。

    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予以考虑。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