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胡十六国编年史后赵

 庶民临风 2019-03-22
十六国后赵(羯族)时期:(公元319~351年)

后赵高祖明帝石勒执政时期:

  公元319年:己卯,后赵高祖明帝石勒明帝元年;后赵上党公石勒,字世龙,原名匐勒,其家族为匈奴羌渠部的分支后裔羯族部落的世袭小首领(小帅),他 从小跟从其父亲周曷朱信奉拜火教(阿拉伯琐罗亚斯德教、祅教、火祆教);石勒青年时期曾从事耕田、沤麻等农业活动,后在荒年被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捕捉成为 奴隶,枷押至山东出卖,因其善于相马,结识了马牧帅汲桑;晋惠帝司马衷永安元年(公元305年)他和汲桑率领牧人乘苑马数百骑投奔起兵于赵魏的公师藩;公 师藩失败后,汲桑释放郡县系囚,招聚山泽亡命,自号大将军;石勒身边原有一小队胡族为主的部下,号称“十八骑”,骁勇善战,胡、汉各族归附他的日益增多; 汲桑以石勒为前锋攻下邺城(今河北临漳),杀并州刺史司马腾;汲桑失败后的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石勒率部投靠汉赵高祖刘渊,并成为其 主力向山东、河北扩张,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石勒攻取宛城后乘势南下襄阳,一度想保据江汉之间,但军粮不济,疫病横生,西晋琅邪王司马睿又派兵前 来抗击,他便听从幕僚张宾的建议,于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农历1月撤回北方,率军攻占新蔡(今河南新蔡),杀东晋新蔡庄王司马确于南顿(今河南项 城),接着又进攻许昌(今河南许昌),斩西晋平东将军王康;当时石勒、王弥的军队是占据中原地区汉赵军队中最强的二支队伍,不久石勒设伏杀王弥,兼并其部 众;汉赵烈宗帝刘聪只得又加封其为镇东大将军,督并、幽二州诸军事,领并州刺史,以安抚其心;而石勒在名义上仍为汉赵国刘氏之臣,实际上他已在独立行动 了;不久石勒又消灭西晋在中原的最后一支力量苟晞部,遂乘胜南下攻掠东晋豫州诸郡(今河南),兵临长江而还,后屯兵于葛陂(今河南新蔡),威震江南;西晋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农历2月,石勒准备南攻建业(今江苏南京),镇守建业的西晋琅玡王司马睿招集江南兵力于寿春(今安徽寿县),以镇东长史纪瞻任扬 威将军,都督诸军以防御石勒;当时江淮地区连降大雨,石勒军队在饥疫之下死者大半,当时石勒并没有固定的立足点,虽然百战百胜而飘忽不定,却一直未能掌握 到必要的土地和人民,没有立国之本,于是石勒听从幕僚张宾之计,率主力北上时闻知汲郡首领向冰多有粮草,遂设伏兵大败向冰,夺取大批军资粮饷,军势得以复 振;接着石勒长驱攻击邺城,但邺城守卫犹固,一时难于攻下而徒耗兵力,于是石勒进据襄国(今河北邢台)以为据点,然后命诸将攻掠附近冀州郡县壁垒,征集粮 食物资送于襄国,同时上表于汉赵烈宗帝,汉赵烈宗帝得报后加封石勒都督冀、幽、并、营四州诸军事、冀州牧、上党郡公,从此石勒称雄襄国,改变以往流动作战 方式,开始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为统一北方、建立后赵政权奠定了基石;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农历4月,石勒命石虎率部攻下邺城,西晋建兴 二年(公元314年)农历1月,晋愍帝司马邺以王浚为大司马、都督幽、冀州诸军事,刘琨为大将军、都督并州(治今太原西南)诸军事,并遣使者至襄国;石勒 为麻痹王浚,隐匿精甲劲卒,示以虚弱,倍加厚待来使,于是王浚使者回报,说石勒兵力薄弱,无有二心,且不复戒备,之后石勒率军至易水(今河北雄县),乘王 浚毫无戒备迅速到达蓟城。石勒恐有伏兵,先趋牛羊数千头入城,塞住街巷,声言献礼,使幽州兵不能出战,旋即率众入城,杀幽州兵万余人,俘王浚,押送襄国斩 首,置守宰,烧浚宫殿而还;此战,石勒把用间与攻袭相结合,以极小代价一举夺取幽州,为其统一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农历12 月,各地流民相继归附石勒,从此石勒正式脱离汉赵政权,建立后赵国,称赵王,史称高祖明帝,建元“赵王元年”,以襄国为都城;随即诏令侄儿石虎发动攻击鲜 卑部落的“朔方之战”。由于汉赵末帝刘曜在此前已经改国号为“赵”,史称“汉赵、前赵”,故而称石勒所建赵国为“后赵”。

  公元320年:庚辰,后赵高祖明帝石勒赵王二年;东晋平西将军祖逖发动击败后赵中山王(太尉)石虎的“浚仪之战”。

  公元321年:辛巳,后赵高祖明帝石勒赵王三年;后赵高祖明帝诏令太尉石虎发动攻击幽州刺史段匹磾的“厌次之战”

  公元322年:壬午,后赵高祖明帝石勒赵王四年;后赵高祖明帝诏令太尉石虎发动攻击泰山太守徐龛的“泰山之战”。

  公元323年:癸未,后赵高祖明帝石勒赵王五年;后赵高祖明帝诏令太尉石虎发动攻击东晋的“青州之战”。

  公元324年:甲申,后赵高祖明帝石勒赵王六年;后赵高祖明帝攻击东晋的“下邳之战”、“彭城之战”,继而发动攻击汉赵的“新安之战”,之后诏令骠骑长史石生发动与东晋扬武将军郭诵的“阳翟之战”。

  公元325年:乙酉,后赵高祖明帝石勒赵王七年;后赵与汉赵之间爆发“河滨之战”,继而发动攻击东晋的“兖州之战”。

  公元326年:丙戌,后赵高祖明帝石勒赵王八年;后赵高祖明帝发动侵击东晋的“淮南之战”。

  公元327年:丁亥,后赵高祖明帝石勒赵王九年;后赵与东晋之间爆发“洮水之战”,继而后赵高祖明帝在今山西代县发动攻击代国句注山的“泾北之战”。

  公元328年:戊子,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太和元年;后赵高祖明帝发动攻击东晋的“寿春之战”,继而发动击破汉赵国的“洛阳之战”。

  公元329年:己丑,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太和二年;后赵高祖明帝继续发动吞灭汉赵国之战,继而诏令太尉石虎发动击破汉赵国反扑势力大司马刘胤的“义渠之战”,汉赵政权就此灭亡。

  公元330年:庚寅,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太和三年(建平元年)

  公元331年:辛卯,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建平二年

  公元332年:壬辰,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建平三年

  公元333年:癸巳,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建平四年;后赵高祖明帝出身低微,早年饱经懮患。他富于军事才能,政治上也颇有识度,自比在汉高祖刘邦与汉光武 帝刘秀之间,他十分鄙视魏武帝曹操司马懿欺负孤儿寡妇以取天下;当儒生读《汉书》给他听,读到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人时,石勒大惊说“这样何以能统一天 下?”当听到张良劝阻,才连忙说“赖有此耳”;后赵高祖明帝深以自己是“胡人”为耻,甚至创造出来一个“国人”的称号来给自己族人命名,但凡在他面前提胡 人两个字的,都被其虐杀掉;后赵高祖明帝的主要参谋张宾是汉族人,他攻下冀州郡县堡壁后,蒐罗“衣冠人物”,组成“君子营”,在后赵建国后,“典定士 族”、区分士庶、选拔人才的办法,大致也是沿用九品中正制;后赵高祖明帝禁止胡人侮慢汉人士族并且往往从谏如流,对于臣下劝阻的事,有时虽不同意,也暂且 停办,说是为了“成吾直臣之气也”;后赵高祖明帝在总体上沿袭了汉赵高祖刘渊的“胡、汉分治”政策,在称“赵王”的同时又自号“大单于”,“镇抚百蛮”, 任命侄儿石虎为单于元辅、称赵天王后,任命儿子石弘为大单于;兄死妻嫂是很多胡族的普遍习俗,后赵高祖明帝加以禁止,并不许在丧婚娶,以适应汉族人习惯, 后赵政权的职官制度,大体依照西晋王朝的官制而有增设,如置专司胡人词讼的“门臣祭酒”,管理胡人出入的“门生主书”等;在攻占幽、冀二州之后,后赵高祖 明帝立即组织核实州、郡户口,每户所课租调比西晋王朝对农民的剥削有所轻减。立国后,为了节省粮食,后赵高祖明帝禁止酿酒,还计划推行钱币以代替布帛交 易,但未能实现。后赵高祖明帝十分注意教育,在襄国和辖内各地普遍设立学校,在历史上真正创建了从儿童开始的小学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在建国前,后赵高祖 明帝还曾令采择西晋律令的要点作为暂行制度,后改用正式律令,所设官职有“律学祭酒”等;后赵高祖明帝还将西域引进的胡瓜改名,就是今天的黄瓜;后赵高祖 明帝还积极扶持佛教;在后赵高祖明帝的领导下,除了辽东、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区社会呈现丰裕景象。不过,后赵高祖明帝自己一生皆为文盲,其人残酷喜屠,杀人 无数,满手血腥;石勒在本年农历9月病逝前,遗嘱不要厚葬,并告诫二儿子石宏要从西晋司马氏家族的内讧衰亡中汲取教训,不要与兄长石弘争夺王位,并劝诫侄 儿石虎要学习周公、霍光等古代大贤辅佐幼主的先例,不要争权。

后赵废帝石弘执政时期:

  公元333年:癸巳,后赵废帝石弘建平四年;石弘,字大雅;后赵高祖明帝石勒一死,石弘继位,改元“延熙”,立后赵高祖明帝之妃刘氏为皇太后,拜中山 王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加九锡,以魏郡等十三郡为邑;石虎执掌朝政后,首先将后赵重臣右光禄大夫程遐、中书令徐光论罪诛斩,;尽管如此,石弘还是恐 惧丞相石虎,欲让位于魏王石虎,却被石虎拒绝:“君薨而世子立,臣安敢乱之!”皇太后刘氏与其子彭城王石堪谋除石虎,便拥戴南阳王石恢为盟主,石堪单骑直 奔兖州,到达廪丘时因事机不密,被逮送至襄国活活烤死,刘太后也被弑亡;不久河东汝南王石生在关中起兵,洛阳王石朗在洛阳起兵,皆声言要灭石虎;魏王石虎 遂发动攻击洛阳王石朗的“洛阳之战”,石朗被擒之后,魏王先砍掉石朗的双脚,再斩首;继而发动攻击汝南王石生的“长安之战”不料却大败,“枕尸三百余 里”;然而与汝南王同盟的鲜卑部落竟在关键时候突然反叛,魏王得以重振军势,结果汝南王被部下斩首。

  公元334年:甲午,后赵废帝石弘延熙二年;魏王石虎持续发动攻击北羌民族的“北地之战”、“冯翊之战”,每战皆胜,由是后赵废帝更惧;农历10月, 后赵废帝石弘持玺绶向魏王表明愿意禅位,魏王却说:“天下人自当有议,何为自论此也!”然而不久即废黜后赵废帝为海阳王,还将其杀死了事,当了个如此的 “周公”。

后赵太祖武帝石虎执政时期:

  公元334年:甲午,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延熙元年;后赵太祖武帝字季龙,其父为后赵高祖明帝石勒的兄长,由于早逝,石虎从小由后赵高祖明帝石勒的父亲周 曷朱抚养,故有史籍称石虎为石勒之弟,实际上是石勒之侄;当石勒被拐卖到山东时,石虎仍随母亲留在山西,西晋末年战乱迭起,石虎与石勒失去联系,直到西晋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二人才得以重新见面并跟随石勒四处征战,是年石虎十七岁;石虎作战英勇,弓马娴熟,深得后赵高祖明帝赞赏,被封为征虏将军,石虎 也因此全力以赴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他对汉族采取民族灭绝政策“至于降城陷垒,不复断别善恶,坑斩士女,鲜有遗类”,严重激化 了胡汉之间矛盾;石勒称赵王之后,封石虎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加侍中、开府,后又封为中山公;在石勒称帝之后,又任命石虎为太尉,守尚书令,进封 中山王,食邑万户;然而石虎自以为功高他人一等,没想到只被封为单于元辅,大单于之职为石勒之子石弘所得,因而开始对后赵高祖明帝不满,他曾对儿子石邃 说:“成大赵之业者,我也。大单于之望实在于我,而授黄吻婢几,每一忆此,令人不复能寝食”,由此产生了在后赵高祖明帝死后进行反叛的计划:“待主上晏驾 之后,不足复留种也!”后赵高祖明帝逝世后,石虎果然尽杀石勒重臣,并派石邃率军捉拿了太子石弘,只缘担心舆论对自己不利,才又扶石弘做傀儡皇帝,自任丞 相、魏王,掌管后赵实权,并将石勒的文武大臣改做丞相闲职,任用自己亲信功将担任要职;不久,石虎在镇压了其他石氏诸王的反叛之后,在年底杀死了后赵废帝 石弘及其弟弟、母亲,后赵高祖明帝一族的亲属势力消灭殆尽,自己登赵王位,改元“建武”。

  公元335年:乙未,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元年;后赵王石虎发动攻击北羌之战。

  公元336年:丙申,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二年;后赵王石虎联合鲜卑慕容部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在北线展开扩张战争,首先在今河北滦 县、迁安一带发动攻击辽西段氏鲜卑段辽的“令支之战”,封王华为渡海将军、桃豹为横海将军从海路率十万军队,陆路由龙骧大将军支雄、冠军将军姚弋统步兵十 万做前锋,海陆两路进攻段辽,后赵王本人则领军做后援;支雄率军长驱直入蓟州,段辽的渔阳太守(今河北蓟县)马鲍、代州相(今河北蔚县)张牧、北平郡相 (今河北遵化)阳裕、上谷郡相(今河北怀来)侯龛等率四十余城首领相继投降后赵王,段辽逃奔密云山,其左右长史刘群等封府库投降;后赵王率军乘胜追杀,抓 获段辽的母亲、妻妾,斩辽军将士千余人,段辽单骑逃走;后段辽派子段乞特真上表及名马表示臣服;后赵王获胜后,将段氏鲜卑三万户迁到自己辖地的雍、司、 兖、豫四州,从中选拔了一些有才能的人为官,充实了后赵政权的实力,然后派抚军李农为使持节监督辽西北平军事、守卫东北门户;随后诏令河间王石宣发动攻击 朔方鲜卑之战。

  公元337年:丁酉,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三年;赵王石虎改称大赵天王。

  公元338年:戊戌,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四年;赵王石虎在今辽宁义县发动攻击鲜卑慕容部前燕国的“棘城之战”,但被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击败。

  公元339年:己亥,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五年;大赵天王石虎改称皇帝,最终取代了石勒赵国,史称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即帝位后,以太子石邃处理尚书上 奏之类的一般事务,自己则负责选派牧守、祀郊庙、决定征战、刑断等;石邃掌管政务后,整日沉溺于荒淫酒色、骄横无道,游荡田猎;石邃负责处理的尚书奏事若 不合石虎心愿,就会受到石虎的责骂、杖捶,一月之内竟有三次,石邃由此非常愤恨,秘谋杀父亲后赵太祖武帝,他曾对中庶子李颜说过要行冒顿之事,让李彦与他 同举;此事被后赵太祖武帝发觉,石邃当即遭到杀身之祸,全家二十六人,宫臣二百余人同时被杀,此后改立河间王石宣立为太子。

  公元340年:庚子,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六年;大赵天王发动南线扩张,派夔安为征讨大都督,领兵七万进攻东晋的荆、扬二州,其中石闵和朱保分别率郡 击败晋军,张贺度率军攻陷邾城(今湖北黄冈),东晋大将黄冲、历阳太守郑进领兵投降,夔安掠东晋民户七万而还;经过南征北战,大赵天王的势力不断加强,后 赵国的疆界也不断扩大,鼎盛时拥有“十州之地”。

  公元341年:辛丑,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七年;后赵太祖武帝在今河北衡水发动袭击前燕国的“安平之战”。

  公元342年:壬寅,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八年

  公元343年:癸卯,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九年;后赵太祖武帝在冀州北部发动攻击匈奴铁弗部之战

  公元344年:甲辰,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十年

  公元345年:乙巳,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十一年

  公元346年:丙午,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十二年;后赵太祖武帝在今河南荥阳发动攻击前凉国的“广武之战”

  公元347年:丁未,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十三年

  公元348年:戊申,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十四年;后赵太祖武帝诏令大将麻秋在今甘肃临夏发动攻击前凉国的“枹罕之战”。

  公元349年:己酉,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太宁元年;后赵太祖武帝发动镇压梁犊农民起义之战,继而诏令太保石冲在今河北石家庄赵县发动讨伐大将军石遵的 “平棘之战”。后赵太祖武帝称帝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统治的政治措施,首先加强农业生产,他先派官员带领百姓开展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使典农中朗将王 典率众万余屯田于海滨”,“自幽州东至白狼,大兴屯田”,屯田之外,还注意屯集粮食,备赈灾荒,在灾年则下令开仓赈民供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下令 “自今罪犯流徙,皆当申奏,不得辄配也。”禁止把罪犯配作大修冶炼,而“京狱见囚,非手杀人,一皆原之”,使一部分囚徒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力,发展粮食生 产;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后赵太祖武帝仿效历代皇帝,亲自在桑栏梓园耕籍田,对地方官吏不修田地农桑者予以贬斥,当时长乐、卫国的守宰就因不开耕地、不修农 桑受到贬职的处分;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后赵太祖武帝还注重整顿吏治,进一步推广儒家思想,使之成为统治的思想基础,重新设置国子博士、助教,下诏命郡 国立《五经》博士,又派遣国子博士到洛阳写经,于秘书省校中经,命国子祭酒聂熊注《毂梁春秋》做为学校读本,借以推广儒家思想。针对当时豪强逞势、贿赂公 行的状况,后赵太祖武帝选殿中御史李矩为御史中丞,整顿豪强百官;对皇亲国戚的违法行为,后赵太祖武帝亦予以惩治,燕公石斌整日沉溺在狂饮田猎中,对边疆 防卫置之不理,后赵太祖武帝得如此事大怒,杖打石斌,并派主书礼仪监管之,石斌不满礼仪的监管,杀死了礼仪,后赵太祖武帝即派尚书张离追拿石斌,鞭笞三百 下后免官归第,同时诛杀石斌亲信十多人;义阳公石鉴镇守关中,私自加重赋税和劳役,关中百姓怨声载道,后赵太祖武帝闻知后,将石鉴调回京城,另调石苞镇守 长安,以安关中民心;经过后赵太祖武帝的一系列整顿,后赵国的吏治有所好转,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的局面有所改变,连后赵太祖武帝自己也有感触:“朕闻良臣如 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实际上后赵太祖武帝的本性十分残忍,不仅用残酷的手段先后杀死自己两位妻子,在军中若遇到与他一样强健的战士,就会 以打猎戏斗为由借机将其杀死,以解心头之快;战斗中对俘获的俘虏,不分好坏、男女一律坑杀,很少有俘虏生还,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地区汉族人只剩下四 百来万(西晋时期总人口数约两千万,其中北方地区约一千二百万),到冉闵攻克邺都后,一次就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二十万;后赵太祖武帝称帝后本性不改,穷 奢极欲,劳民伤财,大肆营建宫殿,他将都城迁到邺城(今河北临漳)之后,又特地派人到洛阳将九龙、翁仲、铜驼、飞廉转运到邺城装点宫殿,又修建台观四十多 所,又营建长安、洛阳的宫殿,两地服役的民众多达四十余万;为了征讨前燕国,后赵太祖武帝令司、冀、青、徐、幽、并、雍诸州已免除徭役之家五丁取三、四丁 取二;为了征讨战争,后赵太祖武帝又命黄河以南四州之内的人民准备南下进攻的装备,要求并、朔、秦、雍准备向西攻讨的物质,各州为征战造兵器的就有五十万 人,近一百万人口脱离农业在外为服劳役、军役,剩下只有30%的人口在从事农桑生产,而征发来的百姓动辄遭到杀生之祸,例如在征调做船夫的十七万人中就有 三分之一惨遭杀害;后赵太祖武帝还有意“苦役晋人(汉族人)”,进一步扩大了胡、汉民族矛盾,埋下了日后《杀胡令》下民族大屠杀的祸根;在阶级矛盾激化的 同时,后赵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内讧,太子石宣曾采纳右仆射张离建议,削减诸侯兵员收归自己统领,这一举动引起诸王的不满,内讧由此萌生;先是,石虎派太 子石宣与石宣之弟石韬轮流审阅尚书奏事、审决生杀之事和任免官吏事项,不必启奏,司徒申钟则劝谏后赵太祖武帝,认为任免官吏、决定刑罚是国家的重大决策, 不该委托他人,太子虽为国家皇储,也不应干涉政治,而且二政分权,祸必从中来,他又以石邃之事谏后赵太祖武帝,宠任不道之人,必害国害民;对此建议,后赵 太祖武帝不予置理,仍用石宣、石韬轮流视政,而石宣自以为是太子,不愿石韬与自己地位等同,加之石韬自建宣光殿,规模宏大,仅梁长就达九丈,石宣见此后异 常愤怒,认为这是石韬借建殿压他这个太子,遂令人杀死工匠,截去大梁,后石韬又将梁加长到十丈,石宣得知后气愤异常,遂以石韬的国邑作酬报派人杀石韬,并 侍机杀石虎夺权;不料阴谋败露,后赵太祖武帝怒而杀死石宣妻室子弟二十九人、部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全部被车裂支解,东宫卫士皆被谪配梁州;而这些人行至 雍城(今陕西凤翔)后,高力督梁犊率众起义,秦雍间城戍无不摧陷,起义队伍直入长安,人员增到十万;后赵太祖武帝急派李农带军镇压但被打败,只得起用羌族 姚弋仲和氏族符洪部才镇压了起义;激烈的阶级矛盾、残酷的宫廷斗争,使后赵太祖武帝只能在惊恐不安中度日,终因愁恐而死,终年五十四岁。

后赵废帝石鉴执政时期:

  公元349年:己酉,后赵废帝石鉴太宁元年;后赵废帝字大郎,后赵太祖武帝第三子,即位前为义阳王;后赵太祖武帝逝世后,儿子石世即位为帝,不久石遵 废石世,自登帝位,兄长石鉴被命为侍中、太傅;后来石遵因后赵太祖武帝的养孙石闵(冉闵)有叛变之意,遂召石鉴、石苞与太后郑樱桃等人商议处置石闵,不料 密会后石鉴出卖其他人,将此事告知石闵;不久,石闵即率军攻入宫中,杀石遵,拥立石鉴为帝,是为后赵废帝;后赵废帝登位后,处处受制于大将军石闵,于是派 人暗杀之,然而事败,石闵改回汉名冉闵,向天下颁布《杀胡令》,各地汉族人纷纷响应,被屠杀的各少数民族人共有二十余万。

  公元350年:庚戌,后赵废帝石鉴青龙元年;已经完全控制国政的冉闵将后赵国号改为“魏”,改年号为“青龙”,史称“冉魏”;不久,后赵废帝为求摆脱 冉闵的控制,便趁冉闵外出作战时秘密派宦官告知在外的其他将军,命其趁虚进攻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但宦官却将此事告知冉闵,冉闵因而急速回军,后赵废 帝遂被诛杀;石鉴在位仅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胡帝”。

后赵末帝石祗执政时期:

  公元350年:庚戌,后赵末帝石祗永宁元年;石祗听说石鉴被冉闵杀死,便于襄国自立,同时起兵讨伐冉闵;农历11月,后赵末帝被冉闵围攻,只得放弃帝号,向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以及在位于清河(今山东临清)的羌族首领姚弋仲求援,联合击败了冉闵。

  公元351年:辛亥,后赵末帝石祗永宁二年;后赵末帝乘胜派部将刘显攻打冉魏都城邺城,不料刘显战败,派人向冉闵请降,愿杀后赵末帝作为回报。

  公元352年:壬子,后赵末帝石祗永兴三年;年初,后赵末帝果真被部将刘显杀死,至此,后赵太祖武帝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却被斩于街市,乃全部死于非命。后赵政权历国祚三十三年就此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