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国家早期教育的关注点

 木香草堂 2019-03-23

 前一段时间读上官子木的《教育的国际视野》,其中有一篇文章谈到“早期教育的注意点”,对不同国家早期教育的关注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仔细品味还是能给我们很多启发的。现在将这篇文章的要点梳理如下:

一、几个国家早期教育的特点

1.英国——生存本领

生存本领是最基本的能力。从小教会孩子如何包扎伤口,如何拨打紧急求救电话等本领,是英国家庭常做的功课。英国父母认为,首先应教会孩子怎样生存,如何应对危难和摆脱困境,包括在危险情境下如何逃生,然后才谈得上去学别的本领。英国媒体很少报道具有某方面天才的神童,人们更关注于孩子应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一个7岁的男孩因为拨打999(英陶紧急救援电话),救了他那突然动脉破裂的妈妈而成为各大媒体的明星,还获得“英国人的骄傲”的称号,并参加了首相夫妇出席的全国性颁奖晚会。显然,这种宣传有利于使注重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教育观为整个社会所关注。

2.日本——生存意志教育

在日本,生存意志的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本人认为,好孩子就是有同情心,关心人,合群,为别人考虑,而有问题的孩子则是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给人添麻烦,不会与人相处。在日本人看来,缺乏同情心、不关心别人、不为别人考虑的孩子,一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后会逐渐出现与别人交流的障碍以及理解他人困难等障碍。所以,日本的家长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句话很直观,表达了日本人对“自立”含义的具体解释,是从他人的角度限定了个人自立的最低起点。

3.德国——从小事入手

    德国的幼儿教育注意从小事入手,如训练孩子不遗失自己的东西、关好水龙头、做事有耐心等,同时注意训练孩子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包括如何面对独自在家时陌生人敲门、邻家失火、外出时与家人走散等等。

4.美国——兴趣和责任感

    美国的父母非常注意在孩子的幼儿阶段与孩子多接触、陪伴孩子做游戏,并特别注重读书给孩子听。美国人的教育理念是,应该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培养他们对书籍和广泛阅读的兴趣。

    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是,父母会在孩子小的时候立下许多规矩,让孩子遵守并严加管教,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越管越松,到孩子成年就不再管。另外,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从小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打碎了邻家的玻璃,美国父母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代子登门道歉,而是让孩子自己去认错,乃至让稍大一些的孩子自己去打工赚钱来赔偿。

5.芬兰、丹麦——发展个性

    芬兰和丹麦的幼儿教育注重帮助儿童发展个性,并学会适应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等方面的技巧。因而,芬兰和丹麦的学前儿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在众人面前更有信心表达自己的看法。

6.瑞典——尊重天性

瑞典人对孩子的天性评价最高,认为孩子是上帝赋予的礼物,这个礼物本身就是最好的,不需要通过后天的雕琢变得更好。并坚信孩子所做的都是最好的,不需要变得更好,不应当用大人的标准对孩子的行为表现进行好坏优劣的评价。

    瑞典人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体现在许多方面。除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之外,瑞典人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决不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在不妨碍他人和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儿童做任何事都不会被制止。

二、中外早期教育的几点比较

1.对待孩子天性的态度

    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普遍认为孩子越天然越好,我们的观念正相反,认为人为加工得越多就越好。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注意保护儿童所特有的非成人的思维空间,使儿童能利用这个空间来发展创造力。他们认为儿童所具有的非成人的思维空间是儿童特有的思维优势,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良好条件。但中国人认为,儿童的非成人思维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现,是儿童的思维劣势,因而应当尽快消灭这个空间,使儿童尽快成人化。

就从学画画这个角度来看,与中国的成年人总是喜欢指点孩子如何把画的内容画得更像实物截然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幼儿园教授幼儿绘画的方法完全是自然教学,即任由孩子们涂抹而不加任何限制,最后还总是夸赞每个孩子的作品。在他们眼里,具体的绘画技能远远比不上孩子的创造性重要。

2.教育侧重点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并以提高儿童的技能水平为目的,其方法是由成人手把手地教儿童;发达国家的教育注重创造力训练并以提高创造力水平为目的,其方法是由儿童自己教自己,即自我探索。创造力的开发依靠于探索性活动,儿童正是在自己思考、自己摸索的探索性活动的过程中,靠自己的体验来领悟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中国的幼儿教育比较侧重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习惯于依靠成人的智慧帮助幼儿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方法,以及鼓励幼儿思考尽可能复杂的问题。西方的早期教育理念是,知识只有成为智力活动的推动力才具有价值。因而西方国家的幼儿教育更侧重于鼓励幼儿依靠自身智慧来发展自身能力,以及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周围的世界,逐渐丰富感性知识。成人的主要任务则是创造各种能给幼儿带来新感受的环境,以帮助他们从各种感受中获取新知识,同时引导幼儿在独立思考中产生新发现和新想法。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并以此视作幼儿自我教育的动力。

3.教育观念的差异

    中外教育观念的一大差别是:是要求孩子做父母喜欢的事情,还是让孩子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国的家庭是倾向于前者,父母喜欢为孩子设计未来,让孩子为了这个设想的实现而努力。西方的家庭则注重后者,父母在随意的养育中任孩子自由发展,视孩子的自身快乐与天然兴趣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西方人注重多样化的个人价值,而中国人更喜欢用一个共同的社会价值标准来衡量成败,因而中国的孩子都在做别人要他们做的事,而不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正是“一元化”的成功标准,促使所有的人都争着往一个方向走,共同比着做同一件事。由此,中国的孩子总是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是别人怎么看我,而不是自己想做什么,以及适合做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