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能不能对抗催眠呢?||临床催眠100问(8)

 心理諮商張老師 2019-03-25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在这么多次的回答后,仍有一些问题是人们所困惑和担忧的,这次将回答这些问题。在下次的问答中也将继续回答这些困惑和担忧。

欢迎您在留言中继续提出您想要了解的问题,我们在将来也会尽量解答,感谢您的关心与支持!

01

催眠真的可以深入人的潜意识,发现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问题吗?

意识和潜意识各自具有一系列不同的功能,一个人生活中的许多限制都是源自意识对于我们的体验做出了某种僵化的评估。催眠可以在两个水平上工作:既在意识层面增加挑战自己的意愿;又将那些可能造成了不必要的自我限制的潜意识干扰降到最小

催眠,可以放大你在意识中所聚焦的东西,简单来讲,人们可以在意识觉察水平之外,吸收和回应信息,而催眠,似乎能够放大这个过程,当来访者处于催眠的时候,他们的意识层面的心灵将会很自然的在不同的思绪中游荡,而在此期间,潜意识仍然可以接受催眠师的暗示并做出反应,更惊人惊叹的是,他们所产生的反应,常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的精细,发现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问题。

----刘哲良

2.催眠后人的意识是怎样的状态?

催眠状态中人们所具有的心理状态,既不是清醒时的意识状态,也不是睡眠时的无意识状态。是一种特殊的、变更了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及有目的性会减弱。虽然被催眠者主动地发起和终止的自觉能动性的活动消失,但经催眠师的暗示,仍可产生一些具有自觉能动性性质的活动。催眠状态下可能会产生记忆减退或增强,时间扭曲等等催眠现象,但是依然留有观察的部分存在,当暗示严重有悖于被催眠者的人格特征、道德行为规范,被催眠的人依然能够拒绝

----魏涛

3.如果我不想被催眠,我是否可以控制自己呢?

当一个人被催眠的时候,尽管他们很放松,但是他们的大脑似乎会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因此,他们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而且他们可以决定自己是否想继续进行催眠活动。如果你觉得你会丧失对自己的控制,你难道还会想被催眠吗?他们完全有自由选择去接受或拒绝催眠暗示。即便是催眠易感性最佳的来访者也可以拒绝听从催眠师的暗示,如果她选择那么做。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想对抗催眠,并不是说催眠师让你往东你偏往西就是对抗,恰恰相反,这反而是某种合作,因为催眠师只要反着暗示就行了。而且,催眠状态下,你听到的否定暗示效果其实也像肯定的暗示一样。比如,请你现在千万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千万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你现在想到了什么呢?

对抗催眠,最佳的方式就是别理他就行了,就当没听见或者干脆去做别的事情,那么你自然就不会被催眠啦。

----冯怡红

4.催眠结束后被催眠者对催眠过程有何记忆?

这个问题非常好,人们经常有这样的好奇,好奇会记得什么,好奇会忘记什么,好奇发生了什么,好奇催眠师说了什么,好奇自己的种种……。这不是很有趣吗?

其实,只要被催眠者愿意,他可以记得他想要记得的所有事情,也可以忘记他想要忘记的所有事情。这一切,都由被催眠者说了算。因为真正主导催眠中的记忆依然是被催眠者的潜意识。相信所有的疑问,都可以在你一次亲身的催眠体验里得到解答。

----李晟

05

催眠有科学的依据么?

大量的科学证明催眠具有科学的依据,大多数关于催眠状态下大脑的研究使用脑成像的方法来鉴别催眠体验者的大脑的变化,即大脑从一个静息状态——常常被称为缺省模式,到被暗示的模式大脑的的变化。例如:当一个人在控制疼痛的时候,他的额叶和大脑中其他系统产生互动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不仅是额叶。在我们使用FMRI仪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大脑前扣带回的改变。这都反映了大脑在发生一些变化,这个人在进行认知加工,但加工的方式有所不同。现代脑神经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能够为催眠提供更多的临床的证据来证明催眠的有效性。

赫伯特.本森(Herbert Benson,2001)得出放松技能对于已知的参与细胞再生和产生抗氧化剂的基因组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放松训练造成了1561个特定基因表达上的改变。

欧内斯特.L.罗西(Ernest  Lawrence  Rossi)发展出了可以评估在治疗性催眠中表现出创造性的意念可塑性功能的临床工具:创造性的心理社会基因治愈体验(GPGHE)。并且通过使用DNA微阵列来做检测的测评手段,使用GPGHE证明了:治疗性的催眠能够开启基于体验的基因表达,以及这一结果所隐含的可能性,即对大脑可塑性的影响。

因此催眠具有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毋庸置疑。

——王悦如

06

催眠会不会有后遗症?比如产生依赖心理或秘密释放后的恐惧心理?

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催眠对来访者是否会造成伤害。催眠既可以被催眠师有技巧的帮助来访者,也可能因滥用催眠而造成伤害。临床工作者要对来访者负责,以及为了能够在符合伦理要求的情况下有效地治疗来访者,临床工作者所需具有的一系列技能。当你听到有关某些人使用催眠治疗给个体造成伤害的例子时,你很可能会意识到,问题之所以产生并不在于催眠本身,而是因为人们使用它的方式是不恰当的或拙劣的。另外,来访者具有的心理动力、应对技能、思维的性质、防御水平、动机、归因风格、预期以及许多这类的心理因素都可能在催眠中放大,都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这么多年来,催眠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已经达成了很高的共识,如果由一位受过良好训练的临床工作者恰当的使用催眠,那么催眠本身并不具有危害性。催眠需要临床工作者和被催眠者有强烈的治疗同盟才能进行,所以来访者和从业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动力是很强烈的,催眠不是从业者单方面可以实施进行的,必须是双方共同完成的。同时从业者也必须遵循催眠伦理指导原则,催眠治疗和其他心理治疗目标是一致的,是帮助来访者心理健康发展的,最终都是完成自我发展的健康之路。

----温海

策划:艾利克森研究院

撰稿:刘哲良 魏涛 冯怡红 李晟 王悦如 温海

编辑:王挺  张飘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