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窗” “贴片”——这种低劣的和田玉造假是怎么骗到人的?

 大道无形读书 2019-03-25

 

“籽料”开天窗

这种骗术可谓十分经典了。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它”,还是在乌鲁木齐二道桥民街里的玉石巴扎里。

“通体油润、分量十足、俏色鲜亮”,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一块大籽儿!

块头够大

为了证明这是如假包换的“籽料”,表面上还被钻出一个一个的小孔。

小孔直径差不多一枚硬币,最多1厘米深,相对比表面的“俏色”,孔里透露出来的却是白润细腻的玉质,告诉着每一位观者——我是籽料哦。

今天的我们都知道,这就是“开天窗”,就是在一块染色滚圆的大石头上打个眼儿,然后在里面贴上一块真的和田玉,从而来骗人。

虽然都知道这是一个大大的“坑儿”,但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做的,做这东西的人又是怎么想的?难道真的有人会相信,这染色的大石头里会是玉?

天窗+贴片

直到有一天,我去了河南镇平,在朋友的带领下,在一处作坊里看到了这种大“籽料”加工的全过程。我需要声明一下,我不知道这种技术的“原产地”是河南还是新疆,但至少我在新疆还没有见到这样的加工作坊,也不排除我孤弱寡闻,如若有冒犯河南玉友,先行致歉了。

制作的过程并不复杂,首先是找原料。当地人告诉我,做这种“籽料”的原料来源很广泛,就是河道里的大块鹅卵石,一般从几十斤甚至上白斤不等。太小的作假成本你太高,太大的做出来也卖不出去。

由于常年在河道里冲刷,外表已经圆润不少,省去了滚筒的步骤。一些品相不是太好的原料,也会过一下滚筒,做个磨圆。

滚筒“籽料”

然后开始染色

染色的方法和我们常见的滚筒料差不多。将选好的大块鹅卵石先用高温蒸煮一下,然后放在自制的滚筒机里,滚图机一边转一边喷染料,染色的同时其磨圆石头的棱角。

染色中

随着石头和磨料发生持续的碰撞,石头的表面表面就会出现很多凹凸不平的小坑,类似毛孔一样,这种做假毛孔的方式其实比较LOW了。最后形成的就是布满“毛孔”的滚圆大石头。

滚筒机

接着就是挖洞了。

在磨圆染色好的石头上掏一个一厘米左右的洞,然后用机器通过这个洞将石头里掏个大洞。

然后找来一块铅块,烧融后,将铅块注入这个大洞,因为和田玉的比重比鹅卵石要重,所以为了造假,就要在石头里掏洞并关注铅水配重。这时候有些鹅卵石由于内部结构问题,在烧融的铅水灌入后内部会出现崩裂,这就失败了。大部分没有崩裂的石头,就进入下一个步骤——“封门子”。

封门

作为的“封门子”,就是在已经关注好铅水的洞口,贴上一块尺寸和洞口差不多的玉石。有心的作假者会做多个“封门子”,然后边缘用烧融的玻璃封边儿。

这样,一块几十斤的大块和田玉“籽料”就做好了,会有玉商专门上门收购这样的东西,拿去骗人。

这样的东西你敢碰?

据老板介绍,做这么一块“籽料”的成本不过两百元钱,卖价一般在400元左右,摆在各地玉石摊儿上的价格就轻松破万甚至几十万,保不齐碰到个“肥羊”宰一顿,这生意的利润比两桶油一点不差。

在乌鲁木齐我见过很多靠卖这种石头发大家致大富的人,而且大部分是爆富。

二道桥大巴扎

其实作为一种骗术,这东西的鉴别难度处于新手入门级。但每年依然有大量人上当,说到底两个原因,一是“贪念”,二是“无知”,这基本可以解释一切受骗上当者的情况了。

所以老生常谈,想要不被骗,戒除贪念,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或者捡漏之说(大部分都是故事)。

溪奔穿岩拱,块石铺底中。

清流击空响,欢声笑从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