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秋鹄书屋 2019-03-25

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十一

雅集图是传统文人绘画中最受追捧的题材,一代代丹青妙手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最初的信仰,并以此观照自身的命运境况和生存境遇,赋予了这一题材永不过时的勃勃生机,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这一题材的出现,本身就自带一种风华绝代的气质,其源头乃是追忆风流名士的风云际会而出现的带有一种致敬性质的画卷,最经典的无法超越的就是兰亭雅集这场青史留名的群贤毕至的盛会,这也成了这一题材的母体,而描绘这一母体的雅集图更成了一个跨越古今的殿堂级存在。受此魏晋风流的影响,诸多后世才子名士相互聚集在一起把酒言欢谈诗论文成为一种时尚,而在这样的以文会友的雅集中,除了诗文曲赋之外,雅集图更是一种直观而形象的对当时真实场景的一种最大限度的还原,久而久之,绘制雅集图以记其胜成了最时髦的一种表达与纪念的方式。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

回到兰亭雅集这场千古留名的盛会,自不可不提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这一中国书法史上的神迹是永远无法超越的丰碑,传说中王羲之本人也难以复制这一经典,在酒醒之后重新誊写但却再也写不出当时神采飞扬的感觉,于是这幅涂抹修改《兰亭序》就此成了名垂后世国宝级法帖,被无数后世书法大家临摹至今。这样的一场人文荟萃的盛会,曲水流觞中的诗酒风流,后世诸多丹青大家都以此为主题,创作出各式各样的兰亭雅集图表达对那种魏晋风流的向往和崇尚之情,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所创作的《兰亭修禊图》是最早描绘兰亭雅集的画作,成为这一主题画作的最初的法脉,而现在可见的最早这一主题画作是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宋代画作《兰亭图卷》,从白描的笔法上揣测应参照了李公麟的底本。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宋 《兰亭图卷》

此后,历代都不乏大家对此这一兰亭雅集的主题进行各自的主观诠释,元代赵孟頫的《兰亭修禊图卷》可谓是一幅全景式展现兰亭雅集的画卷,一丝不苟地描绘了崇山峻岭和茂林修竹的景色,同时通过一条潺潺的流水将其中的人物分割开来,人物的神情描绘的活灵活现且各具神采,这幅作品在对兰亭雅集的写实性刻画中却将那种气度和神韵诠释的呼之欲出。明代仇英、文征明、唐伯虎等都对这一主题情有独钟,他们的作品通过不同的视觉去展现兰亭雅集的流风遗韵,各自构图不同,仇英的作品通过精心设置的层次感赋予了整个画面更严谨缜密的视觉效果,文征明的更具有一股淡雅古朴之气,而唐伯虎的作品更具有一种萧散悠远旷达的意境。除此之外,元末明初的钱选、明代祝允明、清代溥佺以及近代的傅抱石、李可染等人都以此为主题创作过不同的兰亭图,而且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无款的兰亭雅集图也不在少数。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赵孟頫《兰亭修禊图卷》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唐寅《兰亭修禊图卷》

几乎可以与兰亭雅集相提并论的应该就是西园雅集了,兰亭雅集以王羲之的书法而千古留名,而西园雅集以李公麟的画和米芾的题记而传颂至今,从绘画角度上说,西园雅集图更是一种更直观更本真的雅集图的经典范式。西园是宋朝驸马王诜的花园,而参加这次雅集的文人雅士有苏轼、苏辙、黄鲁直、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钦臣、刘泾、晁补之以及僧圆通、道士陈碧虚等,这些人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文化界的风云人物,这些人的聚会自当非同小可,于是西园雅集图自此成为与兰亭雅集图相媲美的另一个文人雅集图的高峰表达主题,历代著名画家马远、刘松年、赵孟頫、钱舜举、仇英、尤求、唐寅、李士达、原济、丁观鹏、石涛、张大千等人都创作过风格各异的西园雅集图。从流传下来的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来看,对人物神情的刻画生动精准,将各位雅士的个性与特点描摹的惟妙惟肖,一股雅致之气扑面而来,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在这幅画卷上展现的淋漓尽致,那种自得其乐的潇洒让后人追慕不已。而后追溯这一题材的表达本意,各类西园雅集图尽管有些在美学表达上采用了与宋人不同的风格,但透露出的温婉雅致的文化气息却殊途同归,这种建立在对前贤仰慕的基础上的画面精神内核千古不易,成为了一种鲜明的文化信仰在历史的天空飘荡至今。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宋 马远 《西园雅集图》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仇英《西园雅集图》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张大千《西园雅集图》

雅集图的诞生之初,就赋予了这一题材与生俱来的故事性和叙事性的特点。除了这两种经典的雅集图之外,此后的各类不同的雅集图都是建立在现实事件基础上的一种精神表达,而其中的一个“雅”字更是将这一题材的本意直接挑明,画面中的人物都是领一时风骚的文人墨客或者文臣雅士,这样的聚会似乎与民国期间著名的“太太的客厅”这样现代意义上的沙龙有着相似共通之处,都是一个时代的名士风流的一个集体图景的写实性展现,带有一种上层社会的气质。比如沈周的《魏园雅集图》取材于五人山亭雅集之事、陈洪绶的《雅集图》描绘的是当时社会名流聚首雅集谈佛论道的情景,而明代画家谢环创作的《杏园雅集图》则是描绘了当时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九位内阁大臣在杨荣府邸杏园聚会的历史画面。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沈周 《魏园雅集图》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陈洪绶《雅集图》

雅集图|风流云散之后,流风遗韵却滥觞成一曲永不落幕的传奇佳话

明 谢环《杏园雅集图》 (镇江本)

而雅集图这一题材发展到近现代,还出现了一种《兰闺雅集图》的主题,算是一种架空历史性质的雅集图,往往都是借助小说《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或者《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闺中姐妹们在一起赏画品茗之类的闺中畅叙的情景,这类雅集图更带有民间年画性质和色彩的风俗画卷,以至于渐渐成为十字绣、瓷板画、剪纸等民间工艺品最乐于表达的题材,也是雅集图的一个支流,成了文化发展从精英化走向世俗化的一个缩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梳理雅集图的前世今生,厚重的历史底蕴是其根本的立足点,而现实主义的画面和理想主义的情操是雅集图血脉相连的价值取向,昭示着一种信仰永不坍塌、理想绝不褪色的文化风骨和古典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