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和邻睦族的礼义

 峥嵘岁月84 2019-03-26

客家人由于饱受战乱灾荒的痛苦,从中原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又受到外敌和本土居民的干扰歧视。因此他们深深懂得每到一处地方安居,都必须十分注重和土著及先行开发的移民之间搞好邻里关系,和睦相安,求得安定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开辟自己的家园。因此客家人用和蔼、仁爱的金子般的心善待他人,营造友好相处的氛围,开创和建设好美丽的家园。

接待客人送热心。客家有“上家过来下家客”之礼仪,以一片热心善待客人。不论是本村邻居,还是外村外乡人,一律都以礼来相待。对于过往的挑担夫、卖糖客、补锅、阉猪阉鸡、理发、磨剪刀菜刀、打棉被、洗磨子、钉砻者,或者是走江湖卖膏药、弄打戏等人,只要进了家门,一律当作自己的客人看待,送上一杯热茶或开水,“兜”上凳子请客人坐,或加送上一口烟,然后进入聊叙或正题畅谈。

有病有痛送爱心。村中的人平时见面便嘘寒问暖,当有什么困难时,共同排忧解难,如有病有痛,三长两短,第一时间去探望、慰问、抚恤,体恤与共,送上“利是”(红包)或施送良药等,以共同渡过难关。

修桥筑路送善心。村中或别村的道路桥梁不通或被洪水冲崩等毁坏,路中的茶亭(风雨亭),水陂(利)、水库等受毁损,本着修桥筑路,有公德的观念,做到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同心协力,共修平安路、避雨亭,共筑水利,牵引水源,不计较得失。

回乡探望送欢心。凡是外出南洋(海外)或到远地工作之人数年回乡后,村中的左邻右舍纷纷到其家中,或外出回乡人员到各家各户去拜访,都会送上“红包”“番饼”、衣物、补品(如人参、猴膏、燕窝、鹿茸)等作为见面之礼,取得满堂皆大欢喜,谈笑风生,话乡愁,畅叙见闻,说今朝。

结婚办喜事送甜心。村中的人结婚办喜事,必须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喝酒吃饭,“搞新娘”。对来看新娘的乡邻亲友,新郎、新娘必须用双手送上糖果、香烟,并敬上一杯好茶。吃饭时新娘新郎与家娘家官,分别与来客致谢礼,此外新娘新郎在父母陪同下,到各席位去一一感谢前来贺喜(吃喜酒的人)者,共叙喜联之缘,敬酒敬烟。吃完喜酒后送上一包包精美的喜糖,让客人带回家去,共祝这个甜蜜的婚姻。

做月煮鸡酒送喜心。村中的人每凡生小孩(叫做月),不论生男生女,头朝要宰大公鸡加娘酒煮热“喊神”(敬天神),而后给亲戚邻居送上一碗鸡酒,告知家中得一贵子(女),向亲家、邻居、乡人报喜。

蒸酒煮糯米饭送喜心。做月、冬至、过年等节日,每家每户都要蒸娘酒。在蒸酒中首先要把最好的糙糯蒸好,然后趁热用碗装好送到各家各户,让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干,香在每一家人的口里。待饭干发酵来娘后,放在瓮里用温火慢炙成娘酒后,都会送给邻居尝尝,并交流蒸酒的手艺(因客家人有蒸酒做豆腐不敢称师傅之说),又借此促进邻里之间的友好感情。

宰猪分猪红(猪血),送禄心。旧时一家人,一年到头才养上一两头大猪,宰杀后把猪红搭配猪大肠、猪肉等一起煮熟调好葱花等配菜,上门送给邻居亲朋一大碗,对长辈老人,加送猪肝瘦肉等,做到一家宰猪邻里亲朋有禄。

摘果子送仁心。每年每逢三月摘枇杷六月摘拔子八月摘龙眼、梨子、秋冬摘柑子、柚子,以及在梨子、桃子、李子等水果成熟时节,都会给邻居亲朋送上这些水果。借这些水果内的仁(仁:天地万物之源),表达友爱之情。

打旱(鱼)塘送富心。客家人祖堂门前一般有用来养鱼的鱼塘,每逢过年都会放干塘水,打起塘中放养的草鱼鲢鱼等鱼后,塘主会拣出最大的鱼送给邻里长辈老人,并送上一句“年年有余(余与鱼同音)”。与此同时,塘中余下的鲫鱼等各种杂小的鱼则让四邻的村民下塘中捉起来归各人所有,让“户户(户户与富富谐音)有余(鱼)”,借此有个好兆头过新年。

新出五谷(米、麦、粟、豆、蔴)送良心。五谷种出收成后,因新出产而显得珍贵,又因客家人把食饭当作第一件大事看待,于是将收成的新作物——大米煮出香喷喷的饭,或做成味酵粄、发粄,小麦做成面包或面条,粟子做成粟粄,花生(番豆)蒸熟,蔴子做成蔴糊后,首先乘热摆在饭桌上,并放上几双筷子,叫先祖辈来尝新,紧接着把这些做成的食品,送给左邻右舍,共同品尝劳动成果、共享新鲜出炉的五谷之良(粮与良谐音)好滋味。

磨豆腐做豆干送护心。每逢过年过节或做好事,都会用上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煮熟放上盐卤或石膏,做成豆腐花(块)后乘热用碗装好并放上糖,送给左邻右舍吃。因为黄豆是植物蛋白,含有各种维生素营养富丰,吃后可护养身体,让大家有更健康的身体共创美好的家园。

兴宁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过程(高讯 摄)

客人来了送热心。“一家来客,四邻接待、无论是谁家来客,四邻好友便立刻在家里洗锅、涮灶、添酒炒菜地忙乎开来,热情的山里人纷至沓来拎着酒壶,端出一盘盘喷香菜肴来到你家,摆在餐桌上亲自为客人斟浓醇的洒,说‘来请尝尝我的酒’……接着来的东家西家,即或和主人有过口角的,也不记旧恶,拎着锡酒壶和菜肴来款待客人……如果是女客,在临走之时,还要给她捎上一些红菇、黄豆、花生、米粄之类的特产作礼品,带回家去,送给细人哩(小孩子),让儿女们喜乐。”(据《客家风情》第12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农忙送帮心。每逢三、六、十月,农作物种植收获时期,因季节时令紧揍,又恰逢春寒、夏酷(热)、冬冷之时,耕作量较大,此时把邻里的困难,当作是自己的困难来看待,都纷纷带着犁耙、镰刀、谷萝等工具,帮邻里做农活,并送上新鲜的芥菜、蒜子、白菜及咸菜、蕨干、萝卜干等干菜,邻里也会把自己养的鸡鸭宰来相待帮工的人。若东家帮完后又转向西家,也不说苦和累,而认为帮人应帮到底,而欢快。

开山送助心。客家人有着“开门四件事:柴、米、油、盐”之说,把烧柴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柴在山区主要来自于山上生长的树枝鲁箕(草),而平时山林被封育,到时按规定指定山场、时间(约1—3天),每一家都不限人数和数量,上山砍柴枝割鲁箕叫开山。此时,主要劳动力都会主动相邀,到邻里的开山之户带上砍柴刀、镰竹杠等助其砍柴割鲁箕、担柴草,而东家都会割肉、煮点心、烧茶水相待,助邻里有更多的柴草把家里的火烧得更旺。

厂矿场打牙祭送暖心。凡是开碳山(挖煤矿)、打石场、烧石灰厂、砖瓦厂等企业,大都在农历二月初二开工时,及每月初一、十五日、年尾十二月入年价时节,对从四邻八方请来的员工(技术员、民工及保安等),用“三牲”果品等敬天、土地伯公后,设宴请这些员工们,聚餐,并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物质或现金奖励。让员工们感受到厂家的温暖。

对逝世的家属送慰心。村中或邻里的人逝世,不管是寿终正寝,还是因病死亡,当获息后第一时间到死亡家属家中去进行慰藉,送上香仪款,安慰家属节哀,帮助其料理后事,如送报声,接待来探青的亲戚朋友,参与送葬等事宜。以最大限度减少家属的痛苦困难。

这些几百上千年来,客家人形成的良好的礼仪,在民间一直传承延续至今,成为客家人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文瑜

校对:郑文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