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地解密:朱元璋御赐村名“白鼠村”

 宝应头条 2019-03-26

在宝应的广洋湖镇西南五里之地有个白鼠村,说到这个村名的来历呀,还有一段“白鼠救皇帝”的历史经典传说呢。

01

相传元朝时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名碧霞庄。元朝末年,朱元璋与元军在高、宝一带交战,一次他被元兵追赶逃到这里,情况十分危急,忽见前面有一只巨大的白鼠向他点头,然后为他引路,他跟随白鼠转弯摸角躲进了芦苇荡。元军四处搜寻,在他面前经过都没有看见也,使他幸免于难。

后来攻打集庆(今南京)时,元军守江甚严,他又梦白鼠啃咬船底,受到启示,遂生凿底沉船之计,一举攻下集庆,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至正二十六年,徐达攻克宝应,次年徐达、常遇春率大军北伐中原,元顺帝逃往外蒙,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朝,他不忘白鼠救命之恩,便将这里赐名“白鼠村”。

02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迁移苏州等地居民填充荒芜的苏北,史称“洪武赶散”。他们来到这地旷人稀的泽国荒滩,插草为标,划线为界。迁来此地的有刘、李、顾、王诸姓,苏州阊门迁来的刘寿就是后来宝应“朱刘乔王”四大家中刘氏的先祖。顾、王二姓以王家河为界,顾姓居河南,后为顾河村;王姓居河北即为白鼠村(现顾河村已并入白鼠村)。顾姓善射箭,箭射到哪里地盘就顶到哪里,所以顾姓柴滩多。王姓会跑马,马跑到尧舜庙,地盘就顶到尧舜庙,所以王姓粮田多。因御赐村名为“白鼠村”,开始建设村庄时,刘寿便召集村中父老商议按鼠形来规划。庄前突出朝南作为鼠头,两旁各凿一眼水井作为鼠目,庄形布置如鼠的身体,一条纵贯南北的砖街作为鼠的脊梁,左右两侧伸出对称的四座桥梁就如天造地设的四爪,村中间又凿一口水井作为肚脐,出庄北有条大路一直弯向李家湾,这便是鼠尾。庄名为鼠,庄形如鼠,实在是无愧于白鼠村的称号。

03

明清年间,这里建有“两庵两庙”,即祗圆庵、净土庵、关帝庙、池山庙,遗址依稀可辨。抗日战争时期,白鼠、蒯家的百姓组建了民众抗日武装“七乡联防刀会”,给日寇、二黄以沉重的打击,在宝应抗日救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里还建造了“白鼠村革命史料陈列室”,成为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誉为“历史文化传承村”。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现有人口2335人,耕地2742亩,滩涂面积4054亩。近年来,依靠集体积累,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先后获得“省二星级康居示范村”、“省级示范村卫生室”、市级“中医特色卫生室”等荣誉。

特邀编审/周宏海

文字整理/ 刘世昌 吴秋 阿夏

本文系晚安宝应(ID:waby2018hh)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