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盘”的由来

 苏迷 2019-03-26

 则成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洋盘”这个词。如:今朝我洋盘哉,格只鸡勒浪菜场里卖15块钿一斤,哪晓得超市里正好打折,只要12块一斤。再如:倷只洋盘,上当哉。“洋盘”似乎不是什么好话,有点冤大头的意思。“洋盘”到底有几个意思,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开来的?

  在词典中有关“洋盘”的解释有两条:一、名词。傻瓜,对都市中事物缺乏经验的人。二、形容词。外行。(《简明吴方言词典》)

  “洋盘”一词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说清末鸦片战争后,外国人纷纷来到上海。当时上海人见外国人进餐用刀叉,吃饭好像表演杂技,十分新奇,餐具不是瓷盘,就是铜盘,不像中国的餐具那样小巧精致,也不知道这个盛菜的餐具到底叫什么,只好以“洋盘”来命名了。当时中国商人为了和外国人做生意,也开始学习如何用刀叉进餐,但很多人是外行学不像,刀叉拿反,出尽洋相。大家私底下就把这类人叫作“洋盘”,后来被用来形容外行。

  另有一说是从商业上的“开盘”“收盘”引申而来。旧时做生意,开门叫“开盘”,打烊叫“收盘”,这里的盘是指算盘。早上开门营业,店家先拿起算盘摇一摇。晚上关门结账,再拿起算盘摇一摇。后来这个“盘”字慢慢引申为“价格”的意思。定什么价格,也说成是“定什么盘子”。

  顾客进门,店家首先看他的穿着打扮,再听他的说话口音,如果是外地人,就称他是“客盘”,报价就会高一点。如果是洋人的话,那店家就要狠狠宰上一刀了。因此与洋人做生意,这种暗中涨价的行为叫“暗盘”“洋盘”。后来,那些缺乏诚信的店家,只要一碰到外地人进店就会对店小二低声说一句“洋盘”,那就意味着按照洋人一样来结账了。后来这种以高价买了平常货的行为,就被称为“洋盘”了。

  还有一种是音译。洋盘”是“根据英文的“youngboy”(年轻人)来的,年轻人,少不更事,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就以“洋盘”这个洋泾浜英语来代指此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