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问风湿

 xyf4345 2019-03-27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对针刀医学的认识。
°
首先说什么是针刀?

针刀是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体内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

针刀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内科病、肛肠疾病、五官疾病、皮肤疾病、男科及妇科疾病等等,但应该说针刀的主战场仍旧在慢性软组织损伤为主的“疼痛性疾病”领域。

°
那针刀和手术刀、针灸针有什么区别呢?

我是这样理解的:西医手术刀的主要指导思想是“除恶务尽”,切除所有病变组织;中医针灸针的主要理念是“以德服人”,以和为贵,以平为期。而针刀呢,则是“恩威并施”,通过切剥刺激一部分病变组织,给人体一个自我修复调整的机会,可以双向调节。

°
那具体操作中,针刀治疗学的核心是什么呢?

有句话叫针刀治疗的核心是恢复人体生命活动的平衡。

关键在“平衡”两个字,什么是平衡,用中医的话讲“阴平阳秘”就是平衡。

从狭隘的方面讲,针刀治疗要恢复人体的形体力平衡;从大的方面讲要恢复人体“形气神”的总体平衡。

°
那重建人体平衡状态我们该从何入手呢?

针刀治疗有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四步规程,其中“定点”顾名思义就是选取治疗点,定点最能反映治疗思路。

(一)针刀调形定点

人之外形是什么?就是筋脉肉皮骨。也就是解剖学上的肌肉、腱围组织、骨骼等。

针刀创始人朱汉章教授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一个主要病机就是“力平衡失调”,针刀治疗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恢复力平衡”。属于针刀调形的范畴。这也是针刀的长处之所在。

关于力平衡我将其分为三大部分:

1局部力平衡

局部力平衡侧重于某一块肌肉。治疗疾病时,大家也总是关注哪块肌肉出现了问题,一块肌肉有起点,有止点,有肌腹。与肌肉相关的又有筋膜、韧带、滑囊、骨骼等。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一块肌肉的局部力平衡。

目前临床治疗时,大家可能都更多的关注肌肉的起止点及滑囊,其实筋膜、骨膜等结构对力平衡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我在跟随王海东教授、田雪梅主任学习的时候经常看到刺骨术的应用,骨本身就是力平衡的主要支点,肌肉肌腱通过骨膜来牵动骨的运动。所以,针刀到达骨面,我理解不仅是安全的需要,往往也是疗效的需要。

2区域力平衡

一个动作,一个功能,往往不是一块肌肉能够完成的,它是一组肌肉及腱围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在股骨上,前头有股四头肌,后头有腘绳肌,内侧面有股薄肌,外侧面有髂胫束,前后左右共同构成了区域内的力平衡。有病变了,我们考虑问题往往运用的也不是一元思维,而是二元甚至是多元思维,是主动肌群的问题?还拮抗肌群的问题?还是都有问题?这涉及一个区域内的力平衡,前后左右本身就是两对阴阳。

3整体力平衡

王海东教授有时候会给我们讲一些他运用“经筋理论”进行针刀治疗的思路和医案。确实有时一些病人的病变范围,我们无法运用现代解剖学知识进行解释,但经筋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思路。

经筋系统是对人体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规律性总结,其主要作用为“主束骨而利关节”、“联络百骸,维络周身”。经筋“中无有孔《黄帝内经太素》”,故不行气血,以形质为主,但经筋可以保持经脉循道通畅。而经络“中有空隙”,主要功能为运行气血。

其实,经筋系统可以理解为人体的“整体力平衡系统”,比如足太阳经筋的走向我们无法用一块肌肉、一条神经、一条血管来涵盖。但是如果我们从整体看呢,从(足底筋膜-跟腱-腓肠肌-腘绳肌-骶结节韧带-竖脊肌-斜方肌-项韧带等)通过筋膜的广泛联系,这些肌肉组织是不是构成了人体一个“后部”的“整体力线”,这条力线保证了人体直立时的力支撑。与足太阳经筋相对,是前头的足阳明经筋,也是一个整体力平衡,其他经筋系统亦然。就像拔河比赛,每个人虽然都是独立的,但他们又通过绳子形成一条整体力线,经筋系统里所涉及的多块肌肉虽貌似独立,但也是通过绳子(筋膜)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宏观的矢量。大家可以想想,即使一个简单的弯腰动作,也是需要足太阳经筋一整条力线在参与。因此,经筋系统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思考它的实质?

而在治疗中经筋之“起止结聚”处,又是我们重点关注区域。

我们通过调节整体力平衡,又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调形定点,这是针刀医学中可以说最为成熟的部分,调形主要调整的是局部、区域、整体的力平衡,包括压力、张力等。或根据弓弦力学,或根据网眼理论,或根据“穴位次”筋结点,或根据神经卡压点,或根据姿势评估等来确定治疗点。

另外,我们调形定点不要忽略点之深浅,比如一个腱鞘炎,不仅需要定出卡压点,还需要定出针刀治疗的深度,以防损伤肌腱。临床中亦可见,病或在肌筋膜,或在筋肉,或在骨,治疗中亦应有所侧重,或平刺浅刺,或斜刺,或深刺直刺。正如《内经·灵枢·终始》中所言:“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则止。”

调形定点,立足于形,作用于筋脉肉皮骨,力平衡是一个关键点。或减张减压,或解除卡压,恢复形体力之平衡等。

(二)针刀调气定点

调气是指的调气化,人之气化是什么?气化指的是阴阳之气的运动及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经络通畅,气血正常运行是正常气化的基础。气化代表人体的功能活动,就是人体信息能量物质交换,也大致相当于新陈代谢的过程。

五脏六腑有大的气化功能,局部经络穴位也有一定气化的功能。因此,我们调节气化功能可以从局部穴位入手,也可以从脏腑(脏腑背腧穴)入手。

在针刀临床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往往做前几次效果很好,后面总是遗留一部分症状无法根除,比如局部的酸胀痛麻木等感觉,我们通过配合运用经络理论,循行取穴进行刺激,调节经络气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针刀“治形”就好比武将打江山,针刀“调气化”就好比文官坐江山。将相和才能和。

中医经络系统也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血管也有密切的联系。

王海东教授有著名的膝七刀,一大指导思想便是扶正固本,在神经血管分叉处定点,通过调节膝关节的神经支配和血液循环来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穴位在什么地方?

穴位是筋脉肉皮骨的所围成“间隙”。

王海东老师的神经血管分叉处的定点,是否本身就暗含“穴位”的内在涵义呢?

另外,针刀治疗内科病所选取的交感神经神经分布区,脊神经根出口处,和中医经络体系重合就更多了。

调气定点,立足于气化,通过调整气化让机体正常运转,气的运行通路是经络,气的聚集之处是穴位。

针刀治疗不仅可使经脉气血循道通畅,而且针刀作用于穴位得气感较强,能较好的调整气化。

针刀,顾名思义至少应该有针与刀两重功用。

(三)针刀调神定点

人之神是什么?神是心脑神明,是接受自身或外部各种信息产生的思维活动和最终的指导思想,然后通过经络上传下达信息。调神就是让上层政策和指示正确及时。

有研究显示一个大脑一般只占人体体重的3%,消耗的能量却占身体的六分之一。可以见脑的重要性,精神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心为神之主,脑、髓为神之府。

《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调神定点,比如取脑户穴为督脉之穴,骨下为大脑、中脑、小脑交会之处,刺激此处可神、气同调;颈前人迎穴、水突穴亦上可调神,下可调气,为神气之枢纽;再比如刺激比如取百会穴,三阳五会,此部位也是颅脑前后多条神经交汇之处,为调神要穴;亦可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区定位。

同时我们也可以汲取我院石学敏院士的“大醒脑”“小醒脑”针刺法、我院全国名中医武连仲教授的“五心穴”等治疗经验等。

当然医生对于患者的精神状态影响也很大,把医生的自信传递给患者,患者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无疑对治疗疾病大有裨益;医生把自己观念灌输给患者,以改变患者的一些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颈椎病、腰椎病很多都是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的。

调神定点,立足于上层调节,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

(四)小结形气神

何为形气神,形则为形体,代表物质基础;气则为气化,代表功能活动;神即精神,代表最高调节。形气神是人体三大组成部分。经络则是人体组织缝隙系统,还包括缝隙中的神经、血管等,传导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联系形气神的网络系统。

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有大致如下对应:

现代医学:结构层面——神经支配血管循环层面——精神心理层面

传统医学:形体层面——经络气化层面——心脑神明层面

形气神一体同调的思想,比较符合现代医疗思想:社会——医学——心理高级整体医疗思想,也大致符合现代医学对生命的结构——功能——信息的认识;也符合中医整体思维:形气神本身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同时符合临床需要:针刀治疗后遗留的部分症状需要综合调理,另外单纯调形、调气、调神人体会有疲劳感,比如经常做针刀,有时候后面不如前期疗效明显,针灸治疗会有经络疲劳现象等。

(五)具体定点原则

我体会王海东教授针刀治疗定点的主导思想是:“在安全的部位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有效的治疗。”

01

安全

安全永远排在有效之前,不能保证安全,则不必强行为之,十赌九输天下事,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02

有效

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寻找有效治疗点。

03

损伤小

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以最小的损伤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六)定点需四诊合参

中医讲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针刀定点亦需四诊。

1.望诊:望其形体姿态,或静态,或动态,或主动,或被动;又望其神色,比如目光之灵活呆滞多可反映其人精神状态;望其气息,如气息错乱不匀,恐五脏有疾,需进一步检查;“望而知之谓之神”,通过望诊初步判断形体、精神、五脏之病。王海东教授在门诊经常教病人,从门口走到诊桌,复从诊桌走向门口,如此一番,多胸有成竹;有时病人即使静态体位,病之所在也会了然于胸,比如见富贵包,多胸小肌、项韧带上着手。古人司外揣内,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影象资料(如X线光片、肌骨超声)望外望内,更加直观。

2.闻诊:闻诊顾名思义即为听声音。压痛点是针刀重要的定点方法之一,古人称之为阿是穴,何为阿是?触诊时,病人一痛喊“啊”,医生说“是”病灶,故名“阿是”。临床中,病人往往叙述不清,病灶不明确,在触诊时,或动态姿势评估时,病人不自觉呼喊之处,往往是激痛点之所在,闻其声音,定其痛点。另外,我们可以通过闻关节异响(如骨摩擦音)、腱鞘弹响、肌膜异响,同时古人可以通过声音、气味等察病之所在,病之久深。

3.问诊:问诊自不必说,前因后果,今之所苦,问诊之所长。同时问诊应讲求策略,要有目的性,不能被病人纷繁的症状所困,比如病人诉小腿后外侧麻木疼痛,我们重点对L5-S1部分检查询问。

4.切诊:触切可见高张力高压力之处,可见结节条索,软组织异常改变等,重点切诊部位往往在肌肉起止点,肌腹,横突、棘突关节突等部位。同时可以切诊关节畸形、异常活动(如骨折)、触摸皮温、以及查体神经血管病变。中国传统医学亦可通过查脉判断神气之虚实。

四诊并非孤立所在,四诊相互配合,比触诊中配合问诊等,合参诊疗。

(七)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记得在学习针刀医学时,王海东教授曾语重心长的说:学思路。其实,学针刀也好,跟随名老中医抄方也好,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精力放在“一招一式”,“一方一药”上面,这并不是说学习老师零金碎玉的经验不重要,而是体会老师身上的学术体系或许更为重要。正如齐白石老人晚年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学术体系建立起来了,在保证安全基础上,可以圆机活法,就像王海东教授有著名的膝前六刀,但说实话,跟随王老师那么长时间,我没有见过他用过一次完整的膝六刀,最多三刀,但是这三刀里面已经蕴含了膝六刀的学术思想,你能说这不是膝六刀吗?洪七公有降龙十八掌,你不能说洪七公只用了一招“飞龙在天”,那就不是降龙十八掌了。对吧?

《孙子兵法》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病情复杂多变。思路决定出路。在针刀医学中最体现学术思想的是“定点”。王海东教授曾提到针刀医学的三重境界,即解剖学层面,经筋经络层面,整体调节层面。我将其理解为中医的“形气神”三个层面。也就是今天呈现给大家的“形气神三位一体定点法”。可能一些认识还不太成熟。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大家多交流,多批评。

最后想起《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有一段话古龙写的很有禅机,他描述排名第三的小李探花李寻欢是“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手上有刀,刀上却无招”,刀无定式,无招胜有招的绝顶高手;排名第二的龙凤双环的主人上官金虹则是“手上无环,心中有环”,已经不在意手中兵器的种类甚至有无,不着痕迹,这又高了一个档次;而兵器谱上排名第一的天机老人孙玄机,那是 “手上无环,心中亦无环”,那是环即是我,我即是环,人环合一,物我两忘,随心所欲,无欲无求的境界。

或许,在针刀医学甚至中医学领域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与君共勉。

谢谢大家!

作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博·主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