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武汤方证分析

 中医药方便 2019-03-27

通过对72 篇真武汤临床类研究文献调查分析,发现涉及循环系统比例排在第 1 位,泌尿生殖系统排在第2 位, 二者共占 54% , 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妇科、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儿科、免疫系统紧随其后,而且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妇科、消化系统比例非常接近。这一方面说明阳虚主要涉及心、肾等脏腑,故真武汤治疗疾病的比例以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为主; 另一方面由于水气病泛滥全身而无固定位置, 可涉及多个脏腑,故真武汤治疗疾病也存在广泛性,除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妇科、消化系统尤为突出, 这也是真武汤一方多用的基础。

真武汤的证候表现可由四部分组成。其一,少阴阳气虚衰情况。症状以畏寒肢冷、水肿、心悸、腹痛、小便短少、尿频、腰膝酸软常见。其二,水气泛滥情况。以咳嗽气喘、眩晕、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常见。其三,全身症状表现。以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纳差便溏、胸闷气短、面色苍白或少华常见。其四,舌脉表现。以舌淡或暗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迟或沉细无力常见。

REF:胡雨,曹魏敏,王惠君. 真武汤方证临床文献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2013,07:154-156.

发热:对于“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历代注家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虚阳外浮,如《医宗金鉴》云“大汗出不解者,阳亡于外也”。一是汗不如法,表证仍在,如《注解伤寒论》云“发汗不解,仍发热,邪气未解也”。前述已明确虚阳外越之亡阳与汗出不彻之表证未解皆不妥当。有人提出第82 条发热乃水饮内停,以致阳气不舒,里气不调则营卫不和所致。若阳虚水停,气之闭郁不甚,则可无化热之象,故发热不是真武汤证必有症状

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过汗更伤少阴元阳,致肾不主水,而水气内结。又经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若水气结于心下,则心下悸;蒙蔽清窍,清阳不升,则头眩;浸渍肢体筋脉肌肉,则身动,振振欲擗地。而过汗亦伤阴,阴液匮乏,不能濡养肢体筋脉肌肉,也可出现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之象。又心下悸还见于茯苓甘草汤证、桂枝甘草汤证,头眩还见于苓桂术甘汤证。因此,“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为真武汤证特征性症状,“心下悸”、“头眩”不是其必有症状

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少阴阳虚,阴寒内盛,水气泛溢,凝滞于腹,则腹痛;停蓄膀胱,则小便不利;留滞四肢皮肤肌肉筋脉,则四肢沉重疼痛;火不生土,犯及胃肠,升降失司,则自下利。第316 条与第 307 条文字极为相似,第 307 条云:“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再结合第39 条大青龙方证内容,不难发现,四肢沉重疼痛亦为真武汤证特征性症状,而腹痛、小便不利、自下利为其非特异性表现

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利。阳虚水泛,上犯于肺,肺气不利则咳;中侵于胃,胃气上逆则呕;下迫于肠,传导失常则下利。此处的“或”即“也许”之意,故咳、小便利、下利、呕都不是真武汤证必有症状

综上所述,《伤寒论》真武汤证的主要病机为肾阳亏虚,化津无力,水饮内停;主治少阴病,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四肢沉重疼痛为主要症候表现,发热、心下悸、头眩、腹痛、小便不利、自下利以及咳、小便利、下利、呕为次要症候表现。真武汤方用附子温壮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术补气健脾,使水有所制;茯苓利水,生姜散水,使水有所出;白芍益阴和阳,敛阴缓急。

REF:刘华东,张卫华,张莉,黄仕文,樊巧玲. 《伤寒论》真武汤方证探析[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03: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