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薅羊毛 最近网红流浪汉大师火了。 和普通流浪汉一样,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在上海以捡垃圾为生,捡了26年。 但令人惊叹的是,他博古通今、学富五车,通读了《论语》、《战国策》、《朱子家训》、《左传》、《尚书》等书籍,与人谈古文、谈历史、谈企业治理更是出口成章,观点犀利。 早有传言说他是复旦大学高材生毕业,后妻女遭车祸过世,精神受到打击,于是流落街头,以捡垃圾为生,以读书为乐。 一个有文化的流浪大师身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出于猎奇心理和博眼球,各路主播、网红闻讯纷至沓来和流浪汉大师合影,大师原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成为了现在的热议的流量和话题。
这个流浪汉大师到底是何许人也? 近日,流浪汉大师本尊出山,亲自辟谣了这些荒谬之谈,他直言自己并非复旦大学毕业,而且也没结过婚,捡垃圾读书只是因为喜欢。 流浪汉大师原名沈巍,现年52岁,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的本科生,学的航海专业,从小沈巍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审计局工作。 沈巍喜欢画画和历史,但父亲深恶痛绝。 “我有压抑感,是的,我在父亲面前无所适从。”因受到父亲的约束和压力,沈巍迫不得已进了审计局上班,选择审计这个专业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沈巍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下长大,为了读书,从小就捡垃圾,进了单位还在坚持着,后来被大家诟病自己精神有问题,单位让他回家待岗,每月给予2000元补贴。 随后沈巍正式踏上了流浪之路,整整26年。 “真的,我什么都想看,我原本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为社会做一番贡献,但怎么也没想到会沦落至此。” 不禁唏嘘: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是啊,正如沈巍说的,他本不该走上这条路的。 回顾沈巍先生所有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从一开始,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已经是个非常厉害的人了,但“天才”被扼杀,最终走上这条路的源头,是家庭教育缺失的悲哀。 沈巍在自述中第一句话就说到:父亲是我反思人生的样本。 01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有多重要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 大多数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状态是寡言、沉稳、处变不惊,在决断某些重大事件的时候,是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 比如一个家庭正在决策是否买房?是否要购新车?孩子要报考哪所学校?这类涉及到家庭及孩子发展等问题,都需要父亲及母亲共同探讨,由于男性偏理性,女性偏感性,所以父亲的决策力相对来说更高一些。 父亲在给孩子树立威严的同时,也要树立一个成长的标杆。在孩子心中,父亲是超级英雄,是他以后想成为的人。 研究发现,父亲有着和母亲不同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这些不同的特征会在和孩子接触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尤其是对男孩子而言。 父亲给予男孩子的更多的是直接的榜样,在日常相处、交流中,孩子的个性、品性、认知和各种社会行为会潜意识的向父母靠拢,代表力量的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然,父亲的自带的威严感控制的没有一个度,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迫感。从沈巍的表述中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他对父亲的畏惧。 这是隔阂开始的契机。 02 缺乏沟通的父爱是让孩子走入歧途的导火索都说父爱如山,但这山是指温暖的靠山,对于沈巍来说,父爱也如山,却是把他压得几乎窒息但却根本反抗无力的大山。 沟通,是通向对方心扉的桥梁,是建立信任的关键。沈巍与父亲缺少正常的父与子之间的沟通,一个独断专行,一个不敢发声。
沈巍心里是更想学文科的,可偏偏学了不喜欢的理科。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基础,甚至非常厌恶,又怎么会做好做成一件事?沈巍的父亲因自己厌恶历史而强力要求沈巍报考审计,嫁接自己的思想于沈巍之上,完全零沟通。 这种行为在父亲与孩子之间的相处非常扭曲。本是最亲近的亲人、最敬重的父亲,竟然变成无话可说的陌路人! 这样的行为一部分是源自孩子对父亲的畏惧导致了自卑感, 一部分是父亲过于强势没有给孩子实施话语权的机会。 父母永远不要把发脾气作为管教孩子的选择,良性的沟通才是走进孩子内心的关键。 沟通是温和的、有温度的,这就需要父母要始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和温柔的态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自律的修行。 我之前看到一条新闻:一个9岁男孩跳楼了,原因是自己觉得自己受够了,坚持不住了。 据了解他是父亲是出名的暴脾气,自己但凡有一点点不顺心都会迁怒于妻儿。 吃饭的时候,孩子不小心把筷子掉在地上,父亲上去就删他一个耳光; 做作业的时候,嘟囔一句“这题我不会”,父亲就骂他“你怎么这么笨!在学校白学了是不是?” 他的母亲也因此不间断的和父亲吵架,家庭环境氛围的阴暗程度令人咂舌。 我看到过无数条类似这样的新闻,孩子因为父亲的暴力、坏脾气,孩子最后离家出走甚至主动断绝父子关系的,叹息。 回看沈巍的自述,他在采访中也提到:“父亲和外婆的关系不好,不知何故父亲常迁怒于我,即使这个样子,我也没恨他。” 由于和父亲和外婆僵持的关系,沈巍父亲有着易怒的脾气,这演化成了沟通时的屏障。坏脾气就像一把刀,他通过你说出的话一刀一刀的扎在孩子心上,把亲子关系越推越远。 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久而久之会怎样? 你不听我所说,不知我所想,孩子如鲠在喉,肚子里堆了一堆的话都将内化成无法消除的执念,在未来的某一天集中爆发。 所以,父母永远不要把发脾气作为管教孩子的选择,良性的沟通才是走进孩子内心的关键。 试着去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这是父母需要做到的自我约束。 03 父爱失衡的家庭教育孩子更容易变得偏执我们不可否认沈巍的才气,可也感受得到沈巍在守护自己理想上坚持的近乎偏执。 家庭关系淡漠,人心也容易变冷。 当孩子长期压抑情绪,情感得不到合理释放和宣泄的时候,或在生理或在心理上会有外化的显现。 生理上孩子容易变得易怒,更有甚者会有自残的行为。心理上,孩子会有心理障碍出现,交流障碍、认知障碍,过度偏执、激进、心理抑郁等都有可能出现。 沈巍的家庭为他造成的童年阴影创伤,正以这样几近偏执的现状体现着。 他的理想是明确的,但意识是混乱的。 从被父亲约束想法与规则的那时起,他的意志自由开始走向偏颇,执拗的重复这20多年的拾荒行为,说到底是是内心深处极度的渴求被认可。 原生家庭的力量就是这么可怕,父母不经意的言论行为。不良的教育方式,最后害苦的都是孩子。
沈巍父亲在病逝前,弟弟联系到沈巍要不要去看看父亲,十年不见,父亲已经不认识沈巍了。认出是沈巍后,父亲开始流泪,很愧疚的对他说:“你本可以在学习上有一番成就的,全因为我......” 当时父亲并不知道沈巍已成为流浪汉,也许最后没说完的这些话是自己对沈巍教育的懊悔,但为时已晚了。 父亲其实是爱他的,但是严重混乱干扰了他的人生轨道,一个偏差,就差了一生。 扼杀孩子的天性就是在摧毁他。 孩子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未来作为父母要做的是辅助,为他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传输他好的、对的家庭教育观,至于未来,就天高海阔任鸟飞,我们无权强制干涉,只需要做好他迷茫无助时的温柔港湾。 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能塑造一个孩子,也能吞噬一个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要善待孩子,谨言慎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