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当年吃的哈密瓜,并非“真”货,看罢运瓜的三种方式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坊 2019-03-28

提到哈密瓜,大家一定都吃过,哈密瓜原产于哈密,是进贡清廷的贡品之一。据说当年的康熙都对哈密瓜非常痴迷,可是您知道吗?康熙吃的瓜并非真正的哈密瓜,小编你说什么?皇帝也吃山寨品?别着急,小编说的都是靠谱的话,如果您想知道事情背后的真相,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康熙36年(公元1696年),哈密回王额贝都拉摆脱了准噶尔的控制,坚决站在了大清王朝的一方,这让康熙皇帝非常高兴,并将其敕封为扎萨克达尔汗,准其世袭罔替永守边疆。

哈密国王额贝都拉为了感谢康熙皇帝的封赏,曾亲自带着手下众臣,携带大量的本地土产前去京城觐见。在其携带的大量朝贡物品中,就有不少产自哈密地区的哈密瓜,当然此时还不能叫做哈密瓜,我们只能称它为甜瓜。

到达京城时,哈密国王额贝都拉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自己挑选的这些甜瓜居然坏了一大半。幸好还有一些已经熟透的好瓜,他赶忙将这些好瓜挑出,将其献给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尝过甜瓜后,只觉口味甘甜如蜜,便为其赐名哈密瓜,并下旨昭告哈密国王,这些哈密瓜可以做为日后朝贡品之列,直送京城。

既然皇帝亲自开口,能够将本地的哈密瓜列为朝廷贡品之一,哈密国王当然是喜不自胜,因为哈密瓜终于敲开了紫禁城的大门,成为拉近他和当朝天子距离的秘密武器。他回到哈密国,便开始筹措送瓜事宜,为了解决哈密瓜在运送之路上的腐坏问题,他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三个好办法,下面小编就将其一一列举出来。

第一种方法就是单骑急送:这种方法相当于我们现代人的“点外卖”,不过,这个“宫廷外卖”的路程却远的多。哈密国王一般都是选择五成熟的哈密瓜,然后派专人骑快马运送至京城,到达京城后,该瓜也正好熟透。在清代朝臣张寅的《西域记略》中,就曾有过这样的记载:“路逢驿骑,进哈密瓜,百千为群,大执小兜,上罩黄袱,第人携一瓜,闭目而过,疾如飞鸟。”。说的就是这位大人在西征的路上,亲眼看到的“匹马单枪送甜瓜”的场景。

第二种方法叫作“熟送”,这是哈密瓜农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据说,哈密瓜在九月采摘之后,腐朽得很快,可要是将其储存在哈密独有的“暖窖”中,即使是放到来年开春也依然甜蜜如新。

正因如此,哈密的瓜农们便会用大竹筒来代替“暖窖”。其方法是在七月份间,用特大号的竹筒将未采摘的瓜包住,不让其与外界接触,直到10月份瓜成熟的时候,连着竹筒一起摘下。

此时的瓜由于与竹筒紧密接触,隔绝了外面的空气,故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起码有三个月以上。在这段时间内,想要将其运往京城,就不是特别难的任务了。

第三种方法叫做“筐送”,可能这种方法大家都听过。具体做法是,找来数个大竹筐,将里面装满哈密的土壤,接着便是在筐内的土壤里播种。等到这些瓜五成熟的时候,再将土筐移到车上赶奔京城。一路之上细心呵护,不但定期的培土浇水,还要施加哈密当地的粪肥,直到这些瓜在到达京城后完全熟透,正好就地采摘献给宫廷。说句实在话,即使是再高的保存技巧,也不如新摘的瓜,因此哈密国王干脆就选择“边走边种”。

此时有人就会问了,明明是哈密国送的瓜,为何到了康熙这里就变成了山寨品呢?其实问题非常简单,我们所说的正宗哈密瓜,是哈密土生土长的瓜,当地的昼夜温差极大,这才让哈密瓜甜如甘饴。

可是哈密距京城三千余公里,在运送过程中,无论自熟,还是保鲜运输,或者是怎样努力送瓜,其果实的本质也与哈密当地出产的哈密瓜相去甚远,故此康熙根本就吃不到原汁原味的哈密瓜。

说到这里,我们就应该庆幸了,因为现代人都吃过正宗的哈密瓜,为何呢?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果蔬的运送也越来越便捷,当年皇帝都吃不到的东西,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百姓的舌尖食物,这真的是我们现代人最值得庆幸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