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科创板首批受理企业的9家企业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资本豪强、流量大v纷纷站台发声,刷屏消息让人眼花缭乱,更是引发争议不断。 想要弄清科创板,就必须说说中国股市的几件大事。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出发点是解决同一公司持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问题,深层次是要解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度,其结果是几乎重新创造一个市场,大股东依然疯狂的在二级市场吸血淘金,创造出无数财富神话。 2009年,创业板推出,定位中国的纳斯达克,目的是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器,深层次是要推动中国经济有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度。其结果是各种垃圾公司带着科技的面具成功上市,一波TMT疯牛行情,中国新增无数亿万富豪,风投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留给市场一地鸡毛。 2014年,新三板推出,这次重点是针对公司,目的是为微小企业提供融资能力和股权交易平台,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转板上市,深层次是以中关村核心,辐射带动全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其结果是投资者准入门槛过高,公司股东数量限制,风险投资品种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市场流通性严重不足,新三板成了一潭死水。 恰逢五年,中国股市又迎来一处大戏。这一年的主角是科创板。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年创业板,10月30日,第一批28家公司,首日平均涨幅106%,12月24日,第二批8家公司,首日平均涨幅45%。可见市场一致看好科创板不无道理,毕竟高额的回报率诱惑力太大,但很多媒体的解读并不完整,比如上市次日28家公司中20家跌停,一周后最高跌幅达到46%,这些关键的风险信息不及时传播,极易误导小散户蜂拥抢购,但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 再看推出的第一批9家公司,并不是想象中的独角兽,就连分领域的垂直龙头都算不上,很多人见状表示失望,我想这正是监管的用意。因为如果全部是优质公司,必然会引来大量的资本追逐,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 1、科创板吸引大笔资本,导致现有市场严重失血,刚有所起色的行情将前功尽弃。 2、优质公司买入后,多数为价值投资,不利于市场的流通性,无法实现资本的有效盘活,融资能力也将极大的削弱。 3、良莠不齐的公司,降低投资者的预期,利于风险的控制,为后续注册制的实施提供了可能,真正交权市场。 还有,第一批受理的公司未必第一批上市,这点一定要讲清楚。 回看科创板推出的初衷,通过股权融资服务超级独角兽企业,为中国经济转型贡献力量,深层次是作为资本改革的试验田,倒逼现行市场不断深化改革,既不破坏现有的体系架构,又能平稳顺利过渡,通过科创板占据产业链条优势,实现中国向科技大国的跃进。如此这般,此前种种也就顺理成章了。 资本市场的周期性让我们有利可图,但机会只为有准备的人,对于没有本事又懒惰的人,风再大,也飞不起来,即便真是猪,也是一头蠢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