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话雅书 ——《二十四诗品》讲记(二)

 贝尔的小书房 2019-03-31

                            二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雄浑取《周易》“大哉乾元”之精神,冲淡则取《周易》“至哉坤元”之精髓。二者皆循沿内至外之路,但却有不同的气象境界。道禅哲学的流行,陶潜诗风的深远影响,唐代王孟诗派的流布,冲淡在五代北宋以来成为重要的审美境界。本品写道,悟入根性,如清潭照物,影象昭昭,饮太和之气,得自然真髓,如独鹤轻飞,冥然于物,无所对待,像山风轻拂,似修竹潇潇,自在显现,一片天机,乃此品之境。“雄浑”“冲淡”两品,一阳一阴,附《周易》的乾坤之道,为这部“艺术哲学概论”奠定了基调。乾坤,为《易》之门户,“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而“雄浑”“冲淡”二品,也是进入《二十四诗品》的门径。

冲,冲和;淡,淡泊。冲和淡泊,是一种独特的看世界的态度和诗性情怀。此品附雄浑而行。雄浑乃是和顺积大,发为英刚之气;冲淡则是虚静淡泊,平和冲素,发为阴柔之风。虞集说:“盛德孔容,象其粹冲。” 粹在清健俊朗,属雄浑;冲在冲和颐然,属冲淡。

冲淡的境界,是中国古代和谐美感的重要体现。中国美学中和谐思想起源早,思想丰富而复杂。它可以说是中国美学发展的主脉。儒家的和谐观体现出“中和”的特性,道家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和谐境界,不过是一种“与天而乐”的“天和”境界。禅宗也提倡和谐,它重视的是诸法平等的思想,以“平常心是道”为其基本哲学坚守,它尊崇一种“平和”的思想。“冲淡”作为一种和谐美学思想的表达,受三家哲学影响,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天和”的境界,与道家哲学、道教思想最是密切,其中也有儒学的因素。

《庄子·刻意》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天道》又说:“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平淡才会有大美,寂寞才会有本真。苏东坡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中国人以自然平淡为崇高的人格境界,也以此作为重要的审美理想。为文、为艺、为人乃至一切文化创造,都不能不追求“装饰”,追求美的形式,但不能有“美的恣肆”,否则就会落入美的陷阱,成为一种欲望伸展的借口。所以中国美学强调以平和淡雅来收摄之,不是程度的斟酌,而是回归于本初,成就于本色,大成于天真,顺应乎自然。

虞集提出“冲淡”,而不说“平淡”,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矫正南宋以来审美领域渐渐流于空寂的倾向。他说:“澹然有余,而不堕于空寂。” 又说“澹然冲和,而不至于寂寞;郁乎忧思,而不堕乎凄断;发扬蹈厉,而无所陵犯;委曲条畅,而无所流佚。” 他有诗云:“大千妙用一毫端,不是寂空聊自足。”

然而,此品不作“平淡”,而言“冲淡”,将平淡之怀与冲和之神融合,摄《周易》“至哉坤元”精神与庄老平淡于一体。作为《周易》乾坤之道之不可或缺者,“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乾之以始,坤之以成;乾道清刚简净,坤道柔顺平易。坤之精神,“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同“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所以这一种“太和”之气,成为诗家“独鹤”奋飞的内在力量。虞集云:“太和氤氲,元气融结。” 冲和淡雅,是阴阳之道相合的结果。



这冲和淡雅之怀,是一种深心的平宁,是真性之呈露。这与他论诗提倡回归“性情之真”有关。他的《天心水面亭记》一文,由邵雍的“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亭”说起,谈到冲和淡雅的思想。他说:“月到天心,清之至也;风来水面,和之至也。”“风来水面”何以有“和”的气象?他说:“必也至平之水,而遇夫方动之风,其感也微,其应也溥,涣乎至文生焉,非至和乎!譬诸人心,拂婴于物,则不能和;流而忘返,又和之过,皆非其至也。是以君子有感于清和之至,而永歌之不足焉。” 如大自然一样,冲和是一种内在的颐宁,深心的平和。他所推崇的大乘佛学的不二法门,也是无分别的至和之地,如大海,不增不减,不像小河,风激水起,就咆哮起来。陶渊明诗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倪瓒诗云:“不爱亦不憎。”虞集也有诗云:“寂寂象愚朴,容容无怿厌。” ——容容者,怡然而和;无怿厌者,不爱亦不憎也,这是深心的冲和。

他的冲淡美学观,提倡静穆幽深中的飞动、空灵澄澈中的腾踔。这是虞集一生追求的审美境界,微妙难测,细绎其文理,却处处可感。鹤,是道教的法物,也是虞集一生重要的象征物,也是其理想的一个标志物。他的理想生活状态是“乔松如云,舞鹤在侧” ,本品中的“饮之太和,独鹤与飞”,极为简洁而又优雅地表达出他这方面的情趣,这两句话几乎成为《二十四诗品》的象征。他有诗云:“倬彼云汉,有飞者羽。如雪映空,载翔载舞。” “驾言清秋鹤,同承同样辉。何期老铩翮,素心竟成违?” “褰云自天上,和鹤止松梢。” 正因此,他在冲淡的王孟本色中,看出了太白的高蹈。

“赋诗托飞鸟,长空何寥寥” ,在暖然如春的气氛中,任心灵自在飞翔,他认为,这是诗家诗心培植的至为关键者。《一指》所指,以雄浑冲淡导夫先路,开始了他的畅想里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