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恐惧,是你的逃避

 我及我 2019-04-01

 - 恐惧一时,逃避一时 - 

你的恐惧,是你的逃避

你恐惧时?你明白你的恐惧是什么?

人的内心,会因为恐惧而常常陷入痛苦与不幸之中。

陷入恐惧的心,通常是困惑和矛盾的。而人却也会因此变得凶暴、扭曲和充满攻击性,因为没有勇气去挣脱旧有的思维模式,就会虚浮于表面,没有实质性表现,内心的力量也没能感受到。

除非我们从恐惧中彻底解脱,否则我们只有继续追逐最高的目标,制造出各种神祇来解救我们的黑暗。也就是,会用一些美好的信仰来掩藏自己的匮乏,以励志的信念去慰藉自己,而不去认清事物的本质,如此便不能进入核心解决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都活在从小鼓励竞争与制造恐惧的教育当中,于是,我们全都背负着莫名的恐惧。我们害怕考试考不好被老师批评,被父母指责,害怕将来不能有所成就······这可怕的东西使我们的日子变得乖僻、扭曲而阴沉。

怕失去工作,怕衣食金钱匮乏,怕别人的评价,怕成就不够大,怕没有社会地位,怕被人讥笑嘲讽,怕受人控制,怕没有爱与被爱的因缘,怕失去亲人,怕碌碌无为,怕寂寞无聊,怕不能活出自己的期待······

我们会害怕各种各样的事物·····

我们的恐惧,其实是我们的逃避。我们的头脑,在发明一些理念和影像来掩饰它们。

事实上,越逃避,越会强化恐惧。因为如果对恐惧置之不理,那么我们的问题一定还会存在。而形成恐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真相,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大脑设置出来的害怕。

除了认识恐惧的心理过程,我们还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发展出来的逃避自我的反应模式。因为大脑的心智会发展出想要克服恐惧的企图,然后习惯性地压抑、锻炼、控制、曲解等各种方法,以致于引发摩擦和挣扎,不断地引起内耗,造成元气的损伤。

恐惧是什么?

当我们离开了熟悉的事物,信仰或者价值观,以及对过去的几分把握。因为过去时建立的一种模式,形成了我们对于“好”与“坏”的印象和标准,我们会因此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进行批判,对自己进行批判。

如果发生了新的变动,我们就会排斥这种不确定性,我们拒绝不太确定的模式,因为这意味着没有自己的把握。所谓的恐惧就产生了。

此时此刻,我们并没有临在于某一个危险之中,但是在这一刻背后,内心深处正挂虑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或者担心过去发生的某件事卷土重来。

我们以过去来害怕未来,我们清晰地划分着过去和未来,思想念头一直在警惕着不能让过去的事情再度发生,或者叮嘱自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我们的思想一旦变成这样瞻前顾后的心理反射之后,就会造成恐惧及快感,心智便因此而迟钝下来,于是,怠惰就会不自觉地发生。

什么导致了恐惧?

恐惧是由念头引发的,念头应该为恐惧负责。

思想是记忆的反应,在记忆的经验、知识、传统、时间的背景下不断产生反应。而思想永远是陈旧的,思想随时制造一种不合实情的恐惧感。可现实中,我们是完好无缺的,但是存在脑海里的经验形成记忆,让我们的心里恐惧。

我们要明白,我们这是在以过去看未来。不管是过去的思想模式,还是过去发生的事情,都已经陈旧,而且具体的事实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两者是有差距的。

但是我们的思想只要观察到不好的事情的苗头,就会根据过去的经验,认为自己也将面临这样的境况和后果。我们在害怕旧事重演。看出来了吗?我们的害怕,是我们“害怕”这个念头。所以该为恐惧负责的是念头,因为是念头导致了恐惧。

只有人心完全地彻底地存活于当下的心智状态下,恐惧才会无从生起。

恐惧只有一个,所害怕的所有事情,都是同一个恐惧。恐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恐惧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

如何面对恐惧?

注视着恐惧,既不要去判断,也不要用所积累的知识干预它,如果不能做到这样,那么看到的只是陈旧的往事,如果你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你会因为不受到往事的干预而真正看到自己的恐惧。

只有内心平静时,我们才能看见恐惧全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想办法去解决它,或者提起勇气克服它,如同要控制它,除掉它,其实都是在想逃避它。

如果我们的心不能直接觉察到恐惧全貌,而只是害怕种种事物,那么就无法学会与恐惧共存。

和恐惧共存就是愿意它的存在和出现,不排斥它,不敌对它,安然地允许并临于恐惧。

我们容易被恐惧感影响,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是以一个观察者来设法克制或逃避恐惧,而观察者,只是旧有的意识形态,旧有的思维模式所组成,而这个观察者本身就是恐惧。

当你能明白这一点,明白自己的恐惧由自己而来,就会慢慢愿意去停止内心的斗争。

相关文章:

我们所害怕,是为了自己不畏不惧 

在文字里获得力量的我,希望透过文字赋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来  


 适逢的文字,适逢的你我,适逢我的微信公众号:我及我 

 如果刚好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公众号,适逢更丰富更即时的文章~ 

 在这里,见你所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