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每个人《都挺好》,那家庭的伤害是怎么形成的?

 香光庄 2019-04-01

每天上热搜的《都挺好》,以苏家的和解作为结局,是情理之中,但却洗白得太简单太仓促,给人一种情感不能完全融合的撕裂感。虎头鼠尾的故事走向,是这部电视剧最有异议的地方。这样的仓促,削弱了剧本已具有的广阔的道德反思力度,是一种强行的自圆其说。

因为这部家庭伦理剧,本来是揭示原生家庭之痛的,带着一股压抑的冷感。尤其是苏明成暴打明玉,掌掴朱丽,用冷暴力吓得苏大强瑟瑟发抖,简直让人毛骨悚然。他和明玉之间的怒怼争斗,是几十年的积怨,不会轻易解开心结。

苏大强的各种作天作地,在原著里也并没有改变,苏家人依然矛盾重重。可是电视剧从四十集开始,画风大变,硬性给苏家男人各种新人设,转变得过于突兀,情感走向不够自然圆融。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群像,一场泯然恩仇的合家欢,它原本是在聚焦一个道德议题,解剖家庭对每个人的伤害和苦难,所以才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和共鸣。

能否让每个人从被伤害的阴影中走出,达成真正的和解,是最应该细腻展示并强化的部分。但剧本却在用大篇幅渲染了苏家奇葩男人各种表现之后,用一个极其短促的happy-ending来结束这个讨论,无疑让苏明玉像《狗13》里的小女孩李玩,强颜欢笑去维持家庭的祥和,背地里却哭的孤独而又绝望。这并不是真正的和解,只是暂时的妥协。

原本,我特别喜欢这部电视剧。因为它的视角并不是单向的,不只是在讲家庭的受害者,它没有鲜明的好坏角度,也没有完全的善恶之分,它是灰色的群像镜头,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诠释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对峙,从而展示每个活生生的人,是如何在善恶之间徘徊。

在这样的群像中,每个人都是主角,所以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值得点赞。倪大红和郭京飞让人分分钟入了戏,恨不得跑进剧情里去“吊打”他们一顿。姚晨的犀利女强人、李念的温婉小公主、高鑫的好好先生、杨祐宁的文艺暖男......几乎每个演员对角色的把握都恰到好处,自然流畅。正午阳光的选角眼光确实精准。

我也希望苏家人可以走过阴影,放下执念,因为治愈比发泄更重要。但这种放下,应该是时间才能抚平的伤口,是爱恨被冲淡之后的释然,是感同身受后的理解,是内心幸福之后主动给予的宽容。这些,需要家庭成员聚腋成裘的接纳和谅解,更需要滴水穿石般的真心和努力。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剧中人物越仓促忏悔,他们也就越无辜,我们就会用同情替代了反思,讨论家庭伤害的力度也就越弱。如果每个人都无辜,那家庭给人造成的伤害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我们足够宽容,难道伤害就不会造成吗?

 / 子女的家庭关系,会复制父母的模板 /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几乎是根深蒂固的。子女的婚姻,很多时候就变成了父母的翻版。无论是喜欢还是厌恶,我们一生中蜕不掉原生家庭的蝉翼,对家庭生活的认知,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只能是自己父母亲相处的模式。

在《都挺好》中,苏明哲和苏明成哥俩完美继承了父亲苏大强的特质。犯了错误就会给老婆下跪,表面上尊重对方,但本质上却计较自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所以做他们的妻子,只会疲惫不堪。

苏大强躲在妻子的后面装好人,将所有的恶都推到老婆身上,但他背地里却记着一笔账,对子女的花费精细到了买个糖葫芦都会入账的程度,这是一种精明懦弱的自私。

苏明哲遇到问题只会高喊口号,和稀泥一样来处理家庭矛盾,或者对父亲愚孝,一味让妻女降低生活质量来满足他自己充老大的虚荣心,这也是一种懦弱的自私。

朱丽和苏明成离婚的时候,才知道苏明成对她的抱怨如此之深,他的体贴入微并不是来自真心,当他贸然投资入股的时候,毫不考虑整个家庭所面临的风险,这种草率自私和父亲如同一致。

重男轻女的苏母,压榨明玉的成长资源,是家庭之恶的罪魁祸首,但她也不过是继承了自己母亲的教育模式。明玉的外婆就是重男轻女,一切以儿子的利益为中心。当初苏母被迫嫁给苏大强,是为了要将自己和弟弟的户口迁进城市,此后几十年,苏家大部分收入都偷偷进了苏母弟弟的腰包,而这个舅舅好吃懒做,完全寄生在姐姐身上。

至于明玉,表面上划清了与苏家的界限,成功光鲜,但她内心一直都还只是满腹委屈仇怨的小姑娘,从未真正获得解脱。她骨子里继承了母亲的苛刻冷酷,一被触发就情绪失控,可以将苏明成整成抑郁,将苏大强骂晕过去。

她最恨母亲,但却悲哀地发现自己活成了母亲的样子。因此,深处其中的每个人,其实都过得痛苦纠结,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也是施害者,这是本剧最精彩的地方,让我想起《三块广告牌》所带来的对人性幽微复杂之处的关注和悲悯。

所以,家庭基因的强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原生家庭结下的因,会恶性循环。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基因对性格的影响大约占到50%。2015 年,《自然》杂志梳理了近3000篇针对双胞胎研究的文献,同样得出结论:基因对性格的影响大约 50%,并总结了与性格相关的一些特征遗传度:延迟满足能力 50%-60%  ;开放性 30%-60% ;离婚 30%-50% ;内外向 40% ;抑郁 50%。

  / 家庭关系没有边界,是传统伦理的历史形成 /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伦理的国家,几千年的辉煌文明,建立在稳定的血缘家族基础之上。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无论是哪个族群来统治国家,只要民间有悠久的家族继承,我们就有活力稳定的社会文化。

因此,成家立业,是每个国人根深蒂固的生活目标。我们对家园的眷恋远超越世界任何民族,这也就不奇怪当末日来临,我们会像《流浪地球》里描述的那样,宁愿用几百年的时间,带着地球去流浪。

在整齐划一的教育生产线上,被批量生产的我们,对群体的认同感,胜于对个体的自我归属。一旦面临抉择,一切以大局为主,少数服从多数,个体服从群体,家庭服从国家。在这种教育中长大的我们,自我意识稀缺,对群体的盲从和服从,几乎是自然而然。这种安分守己的处世态度,自然比较管理,但却毫无个性。

因为没有个人边界,家庭成员便都是彼此的私有财产,反正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子女被亲情捆绑在一起,表面亲密无间,私底下却怨声载道。既然儿女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子不教父之过,自然可以对他教育打骂,所以亲生父母打死自己孩子的事情在我国早都不是新闻。

有些子女在父母的娇惯下长大,变成啃老族也是心安理得,甚至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提刀相向,这样的事情每天都有报道。至于夫妻之间的家暴,出轨,更成了有些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害怕被父母催婚,父母又肩负着帮孩子娶妻置婚房带孙子的重任,从未为自己活过。试问在这样的中国式家庭中,谁真正活得开心过?

这种无边界的家庭关系,就是剧中苏家人痛苦不堪的起因,但因果又互相循环。

苏大强窝囊懦弱,是因为妻子强势霸道,赵美兰强势霸道,是因为自己的丈夫窝囊懦弱,他们俩互为因果,都活成了一场悲剧。

苏明成是妈宝男,是因为苏母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用爱和娇惯将他牢牢拴在自己身边。

苏母对苏明成偏爱,是因为苏明哲去了美国,明玉和家庭决裂,她需要最喜欢的儿子在身边承欢孝顺,这又是一个因果循环。

苏明成欺负苏明玉,是因为妹妹浑身反骨,根本不把他这个哥哥放在眼里。

而苏明玉痛恨苏明成,是因为哥哥只会在父母面前卖乖,转眼就对她拳打脚踢。这样的纠葛,就像缠绕的麻线团,如何解得开?

因此,我觉得要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就得让成员有自己的私领域,每个人都给对方足够的边界。这一点,我们真得向西方的家庭学习。西方人也极其重视自己的家庭,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并不干涉对方太多。长大成人的孩子就会搬离原生家庭去独自生活,他们耻于被父母接济。而父母也有着自己充实的个人生活,绝不会围着孩子的生活转,如果孩子来啃老,甚至可以去法院告他。

人归根结底都是自私的,只有学会珍爱自己,才会真正珍爱他人。知道尊重自己,也才会真正去尊重别人。过度“关注”和长期“占据”,都会阉割人的生存能力,造成巨大的困扰。

时间可以抚平伤口,但最终让我们化解仇怨的,不过是因为不想继续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让明玉释然的,并不只是苏家男人的硬性洗白,更是她对自己的反思和救赎。是石天冬的爱,让她懂得了怎么去爱,所谓懂得,就是无声无息又潜移默化的爱。

剧中对苏家男人的仓促,其实就是将整个责任推给了人性,这也就让我们的反思难以抵达更深的地方,成了一种情绪的发泄。电视剧会结束,生活却在继续,而我们,需要诊断家庭的诟病,真正让每个人感到幸福祥和。

这条路,还很漫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