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介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 寒食节介绍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或“熟食节”,相传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按照古代的风俗,节日期间要禁止一切烟火,包括生火做饭。为此必须事先准备好熟食,到时只能吃这些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 寒食节的具体时间定在前一年冬至后的105日或106日,恰好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因为寒食节通常要禁火三天,所以有关活动要延续到清明。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对寒食与清明就逐渐不加区分了,民间也有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禁烟节的,甚至还有“清明寒食”的说法。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注:本文收集较为全面的有关“寒食”“清明节”的知名古诗词,因受篇幅制约,本文只对少数古诗词做个简单赏析。以后将陆续逐篇单独介绍,敬请关注。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写出了整个"清明"的场景。 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3《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是描写寒食节习俗的,与杜牧的《清明》对应,可称为中国人最熟悉的寒食诗。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也有种说法是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中唐以后宦者的得宠。 4《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接着,"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诗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 5《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6《清明日狸渡道中》【南宋】范大成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范成大就清明山行道中所见景象,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在这样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显得颇有活力,但这只是一种艺术的对照。后四句写坟地上扫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马、纸鸢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作伴。而令人憎恶的乌鸦之类则活跃起来,上下翻飞,四处觅食,暗示出长眠地下的死者亡灵的寂寞。反映出范成大离乡远行途中,心头泛起的一种怅惘、失落之感。 7《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8《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9《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诗中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从桃李欢笑到荒冢生愁,在同一个时节展现;从万物复苏到满眼蓬蒿,在同一个时节兼有。齐人乞食之愚让人耻笑,介子推焚死之壮令人赞叹。 但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脱不了宿命,归于一抔黄土,成为一座荒丘。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10《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1《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2《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13《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14《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15《寒 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6《清 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7《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这首诗描写长安城内清明时节景色,前三联写景:已然是细雨飘飞的春天,芳草青青美得让人难以忍受。宫中把清明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大路上骏马嘶鸣,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然而最后一联画风突转,借景抒情,原来此时已是唐朝末年,长安饱经黄巢、李克用等引起的战乱,早已不是昔年的盛世长安!清代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评:伤乱而作此,故佳。若正序承平而为是语,则无味矣。 18《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9《清 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0《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21《清明日》【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在古代,清明节"除了扫墓外,还有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温庭筠这首《清明日》就是写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他把自然环境写得那样的美,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22《清明日对酒》【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23《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这首《寒食野望吟》描写了扫墓情形。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24《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节除了农事、祭祀,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上巳踏青,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25《寒食》【唐】卢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26《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27《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唐】李商隐 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 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 28《寒食还陆浑别业》【唐】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29《寒食日献郡守》【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30《寒食野望》【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 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31《寒食山馆书情》【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 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 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32《寒食郊外》【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 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 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33《寒食看花》【唐】张籍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 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 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34《寒食诗》——唐五代·云表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35《临江仙·暮春》【宋】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索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36《菩萨蛮》【清】纳兰性德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 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37《寒食郊行书事》【宋】范成大 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 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 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寒食郊行书事》,作者是宋代非常著名的诗人范成大。范成大和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很多的诗歌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而且追求现实主义,很有中唐白居易诗歌的风采。 这首古诗就是诗人对寒食节所看到农村风情画的描绘。诗人在“野店”酒馆喝完酒之后,行走在遍地垂柳的小河岸边上。在他的视野当中,看到了“荒祠”荒废的祠堂,也看到“苦竹”伞柄竹在这里丛生。 再看河流之中,“鹭”眼睛盯着“芦箔”也就是差在河流中捕捉鱼蟹的网罗,寻找机会饱餐一顿。在看林中的小鸟,“啄纸钱”,在春风吹起之时,正在啄食不知谁家上坟用的祭品。春天清明节的时候就是如此,很多人都来祭祀亲人,而这祭品,有不少都成为了小鸟们的口中餐。 接下来的两句则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老太太引领着浓妆淡抹的女孩子,而小伙子则是搀扶着烂醉如泥的老翁。女孩子浓妆淡抹或许是准备相亲了,而小伙子扶着老翁,则是因为寒食节不得生火,只能是到“野店”饮酒了。 如此的农村景象让诗人很是感慨“时节好”,毕竟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让他感觉到农村生活的自然和谐。每一个人都活出了最为快乐的生活,究其原因,“应为去年丰”,还是因为去年大家的收成都不错。 范成大的这首古诗,其实就是描绘的寒食节之时,农村的一幅风情画作。无论是这里的生物,还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颇有几分趣味。 |
|
来自: acerbookstore > 《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