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度洋海啸遇难人数的上升,人们对新闻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地距离我们的确非常遥远,大家的议论包含感情色彩并不多,或者只是为了找个话题而议论。 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人们在看报纸时对时事民生中的灾难性新闻,比如车祸、凶杀和自然灾害的关注率都是非常高的。记者曾经在观察,人们在买了报纸之后,通常首先查看的不是头条大事,而是灾难性新闻。 凡是与生存发展相关的事情都会引起人类最大的关注。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认为,生存是人们最本能的需要,人们可以放弃一切,唯独对生命的渴求是遏止不住的。从人的本性来说,求生本能是从动物到人的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东西。因此每个人来说,凡是与生存相关的问题都会引起关注。 重大的灾难和意外事件都是与生存与死亡密切相关的话题,人们受本性和本能驱使,对于这些话题都会给予非常大的关注,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偏爱观看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与同事朋友聊天的时候喜欢提及这样的事情。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与自然界斗争和协调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重大的意外、惊险的、有刺激性的事件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遗留的动物性探究行为也驱使人们本能地想了解自然。因此人们会本能地对灾难性事件投入更多的关注。 这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自危心理。 在重大的灾难性事件中总会有人失去生命和健康。每个人在生命中都有遇到灾难和不测的可能。人们在潜意识里会想象新闻中报道的灾难或许有朝一日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在看这种新闻的时候,似乎自己也有了身处灾难之中的感受。由于害怕这种灾难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人就下意识地去关注这些灾难的细节,考虑如果自己将来遇到类似的灾难该如何逃生。 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使人们喜欢看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 新奇的事物最能够吸引人,而追求刺激又是人的本性之一。灾难性的事件不是谁都能遇到,因此人们对它感觉非常新奇和刺激。这种心理就像看别人蹦极一样,并没有恶意,只是觉得非常刺激,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生活中这样新奇和刺激的事情毕竟是很少见的,因此人们便找到了另外一个找到这种快感的方式,就是关注灾难事件的报道。 人们相互交流促进了进一步关注灾难性事件 沈政教授认为,人们聊天总是选择重大的、关注率很高的事件来议论,因此灾难性事件就成了人们喜欢谈论的东西。而人们的议论,又使大家对事件更家关注。 对于其它灾难性事件,比如交通事故、凶杀案件等,虽然涉及人数较少,但一样具有新奇性和刺激性,同时也会引起人的自危心理,因此它的性质和海啸这样的大型灾难是相同的,给人们的心理影响也是相似的。 同情和共情心理驱使人们关注灾难性事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建新认为,人无论国家、人种,从心理学角度讲,内心深处都存在同情、同感和共情能力。从传统意义上讲,人与兽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人有同情和共情的能力而兽没有。而我们所说的“世界大同”,也可以理解为全世界的人都能够互相交流和理解,有共同的心理素质和交流的基础。 在大的灾难中,人员死伤很多,而且很多都是孩子和无辜的游人,使人们共患难的心理油然而生。这种心理在平时或许感觉不到,在大敌当前的时候就都激发出来了。我们可以回忆一下“9.11”。很多人对美国并没有好感,甚至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美国是非常仇视的,但“9.11”之后,人们还是对在这次灾难中遭遇不幸的人们表示了同情,向美国人民表示了慰问。这就是人类不分国家种族的同情与共情心理的体现。 再如前年春天的SARS,在那场全民族面临的大灾难中,人们沉睡的同情心和爱国心全都爆发出来,整个社会都表现得比平时更加谦让和融洽。这是因为,在正常状态下,人们的同情心都麻木,被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所掩盖,而一旦遇到大型灾难的时候,同情心就被唤醒了。这种情况在战争中也能看到。 灾难有两种,一种是有个体针对性的,另外一种是没有个体针对性的。没有个体针对性的灾难会使人们更加坚强和团结。天灾人祸都是没有个体针对性的,这种性质的灾难就会使人们团结和坚强,进一步讲,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来源:北京科技报 |
|
来自: 海燕aymsym157h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