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心理 第833天 】 ◆ ◆ ◆ 文 |实用菌 01 2019年2月8日晚,费玉清告别演唱会在台北举行。 演唱会的最后,费玉清表示: “我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要退圈就会退得干干净净,像路人甲乙一样”。 作为一个在华人圈里有巨大影响力的歌星,他为什么对退隐如此之坚决呢? 原因他在去年写给公众的一封信里就已经揭晓: 是因为父母亲的离世,让他顿感人生失去了归属,他要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 02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是付之一笑的: 干嘛要想这样的问题,是游戏不好玩?电视剧不好追?还是工作不够累? 过于深刻的东西太抽象,或者太沉重,让人容易不快乐。 但有些问题就是在那里,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在默默地影响着你,并在某一个时刻,彻底改变你的生活。 尤其是对于生活在迷茫或者麻木中的人来说,有时候认真地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是为了什么”“是什么在推动着自己往前走”之类的问题,或许能为自己找到一点方向。 心理学上,把促使人们去做一些事情的原因称之为动机。 我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动机交互推动的结果。而你生活当中的那些重要转折点,背后也无不隐含这动机上的调整和改变。 03 简单来说,影响我们的动机可分为两类: 当我们情不自禁地被一个人一种物或一件事所吸引时,这种吸引会形成一种力量来引导我们的行为,我们会被一种强烈的欲望所驱使。这是一种动机。 而当我们对它们不喜欢甚至厌恶时,我们会因难以忍受或恐惧而在行动上远离。这是另一种动机。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做一件事情,或者选择一种生活,一方面源于对吸引我们的好的事情追求,另一方面也源于对可能会伤害我们的不好事情的回避。 04 我们会追求些什么? 成就动机 社会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认为,成就动机是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一旦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经验时,就能把人的成就动机的欲望激发出来。 成就会给人带来高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这种感觉会把我们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从而进一步激励我们去追求更多能成就自我的事情上。 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更多会把我们引入一种积极而良性的循环中:你越好,就越会变的更好。 05 在关系中寻求归属与爱的动机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我们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一种融入他人中间和他人发生联系,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 比如在家庭当中,虽然我们和父母之间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问题,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能量。 当他们老去或者离开的时候,你会突然感到失去了方向,就像费玉清感受到那样。 人活着总要有些牵绊,这个牵绊有两面: 一面是唠唠叨叨的,让人感觉束缚的; 另一面则是在乎,因为一些人的存在,让你觉得做一些事情是值得的。 除了家人,我们身边其他重要的人也会给我们提供爱和归属感。对这些爱和归属感的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06 我们在回避什么? 不管是工作也好,生活也好,还是情感也好,有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不是因为热爱和真正的追求,而是为了远离一些问题或者伤害。 有些回避是合理的。 比如远离一些负能量的人,或者离开不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取舍不仅合理,也是必须的。这样我们才能把精力专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来,从有利于自己更好地成长。 但是,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地回避问题则会带来更多地问题。 有一位朋友曾经说过的: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如果我们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代表了这样一种生活模式: 不是为了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为了回避一些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