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瑶族唯一开国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情报专家!

 君临天下100 2019-04-02

他29岁就担任纵队司令,在49位少数民族开国将军当中,他是唯一的瑶族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延安时期就是情报专家,他发挥的作用可以和李克农将军媲美。

这位将军是湖南人,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瑶族乡的李涛将军,13岁时父亲病故,但在祖母和几个叔叔的资助下,完成了县立模范小学的学业。此后他参加了秋收起义,1929年在赣州苏区工作,任红三军七师政治委员。

在长征开始时,29岁的李涛接替刘伯承,任军委纵队司令员之职。不要看他年纪不大,李涛将军在25岁的时候,就活着了国军中将师长张辉瓒。1930年,国军对我苏区进行扫荡,我军发起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李涛将军率红7师全歼国军第18师,俘18师师长张辉瓒。

此后,1932年,李涛将军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歼敌韩德勤和蒋光鼐师一部,歼灭敌人5千多,而且还缴获步枪4500多支!这个战功在当时来说,就非常大了。如李涛继续带兵打仗,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当时中央红军是和军委纵队一起行军的,可见纵队司令职务的重要。

1942年5月,李涛成为情报三室主任,负责对日伪地区的军事情报工作。从此,一直到1952年,李涛身居中央军委作战指挥中枢长达10年之久。1930年在江西龙冈全歼张辉瓒后,缴获了第一批电台,当年建立红军电台。

长征开始前,已经实现电报联网,扩充成通讯总队。长征途中分成两个大队,两个大队轮流负责情报收集工作。当时国军18师的报务员王诤、刘寅等随即参加了红军,他们成了红军的第一批报务人员,此后王诤被授予中将军衔,刘寅还在1961年任无线电总局局长。

其实李涛将军也是电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的无线电学校,李涛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后一直分管无线电等情报工作。1950年,被任命为军委工程学校校长兼政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1955年,时任军委作战部部长的李涛,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涛将军虽然没有安徽巢湖籍李克农将军的知名度高,但是他的作用和贡献可以与李克农上将媲美。术业有专攻,他们负责的领域不同,李克农将军是无线电专业的科班出身,主要是收集、分析情报,而李涛将军侧重于指挥,为部队提供数据支持。

他们服务的方向不同,李克农是在外接收信息,而李涛是对内传达信息,为解放军提供数据分析,为战斗提供各方面保障。相对于李克农将军,李涛将军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李涛将军一生谦虚谨慎,他在给家乡的信中说:“我对革命贡献小,受之有愧,我要为人民服务终身。”

李涛将军的家乡——湖南省汝城县延寿瑶族乡,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北宋思想家周敦颐在汝城任县令期间,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是一个文化有底蕴,风景有特色的千年古县。1970年,李涛将军广州在病逝,享年65岁。将军不死,只是渐凋零,在汝城县,在瑶族,李涛将军无人不知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