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轻风无意 2019-04-03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1 《乐舞图》,墓室东壁,3.95×2.27米

韩休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郭新庄村南。2014年2月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显示,韩休墓为长斜坡墓道,单砖室墓,坐北朝南。墓葬南北长40.6米,由墓道、五个过洞、五个天井、六个壁龛、封门、甬道、墓室等几部分组成,虽遭到严重盗扰,但墓葬形制基本完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墓道、过洞、天井部分仅在墙面隐约有白灰层及红色影作木构痕迹,甬道与墓室中壁画保存较为完好,尤其是墓室内的壁画,绘有精美的乐舞图、山水图、朱雀玄武图、屏风画等。鉴于抢救性发掘,无法进行原址保护,遂对该墓葬壁画进行搬迁保护。

历史背景

通过对两块墓志的初步释读,判定该墓是唐玄宗朝尚书右丞韩休与夫人柳氏的合葬墓。韩休,京兆长安人,开元初年为虢州刺史,后转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年十二月罢相,转为工部尚书。开元二十八年五月卒,年68岁。谥号文忠,追赐太子少师,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扬州大都督。夫人柳氏,卒于天宝七年,合葬祖茔。其子韩滉,是唐代著名画家,所绘《五牛图》是现存唐画中的珍品。韩滉开创了田园风俗绘画的先声,对后世耕织图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韩休墓壁画也因之更受瞩目。

韩休墓壁画的保护与揭取流程

墓葬壁画的脆弱性决定了最佳保护手段的唯一性,即揭取搬迁、异地保存。保护的艰巨性——大环境(气候、自然环境的影响)、微环境(墓葬内部条件)、揭取条件的制约,决定了须选择合理科学的揭取、搬迁、保护方法和材料。鉴于此,我们严格制定了韩休墓壁画揭取搬迁方案。

壁画保存现状调查

方案设计之初,我们对壁画保存环境、病害状况等进行调查,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无线传输监测终端,对壁画微环境的土壤含水率、温湿度等相关基础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记录,从而准确记录壁画所在微环境的相关数据。根据现场环境监测仪器的数据统计,韩休墓墓室环境湿度相对较高,温度变化较大,土壤含水率较大,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标,对壁画的保存非常有害。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2 空鼓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3 酥碱

按《古代壁画现状调查规范》(WW/T 0006-2007)和《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GB/T 30237-2013)对韩休墓内的壁画病害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墓葬内壁画存在空鼓、开裂、酥碱、霉斑、起翘、局部脱落、泥垢污染、烟熏等病害,其中空鼓和开裂尤为严重。面积最大的《乐舞图》(图1),整幅壁画存在多种病害,画面左侧乐队人物缺失脱落严重,个别部位起甲、空鼓明显;右侧乐队有一处明显空鼓(图2),有随时脱落的可能;壁画底部及上部植物处酥碱、裂隙较多,尤其是树叶部位,酥碱(图3)较为严重,同时有大量的霉斑;中部人物个别有褪色痕迹,也有少许空鼓;由于墓室曾被土埋,整幅壁画表面覆盖大量的泥垢污染,另壁画底部有人为造成的明显分割线。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4 《山水图》,墓室东壁,1.93×2.14米

《山水图》(图4)最严重的是空鼓病害,其面积较大且程度较严重,主要分布在画面的中部及下部;由空鼓引起的起甲(图5)、裂隙造成画面极不稳定;壁画的下部个别部位有少量缺失,右侧上部山石处有明显的霉斑以及点状脱落。《朱雀图》(图6)缺失较少,且缺失部位都位于边缘,但碎裂、酥碱、空鼓、点状脱落和裂隙病害非常严重,个别部位有褪色的痕迹,另外还有少量泥垢、霉斑和起甲等病害分布。《玄武图》因受盗墓分子的破坏,约有二分之一的面积缺失脱落,缺失部分位于壁画中心,且边缘有明显的人为破坏痕迹,对其价值损害较大,同时壁画碎裂,空鼓、酥碱也较为严重,有少量泥垢和霉斑污染。针对壁画现有病害,此次韩休墓保护工作结合了离子色谱、扫描电镜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等多种科学检测分析方法以及对霉菌菌种鉴定探究壁画的病害成因。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5 起甲

通过对带颜料的脱落壁画样块使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可知,韩休墓壁画为传统墓葬壁画制作方法,即在平整的砖壁上敷含麦秆的草泥层,再抹一层夹杂有少量植物纤维的白灰层,最后在白灰层上绘制画面,即颜料层。通过便携荧光、便携拉曼、X射线衍射(XRD)对壁画制作的材质工艺做进一步分析,材质工艺调查结论显示:该壁画主要由草拌泥层(6.47~9.31mm)、白灰层(1290~3710µm)、颜料层(黑色:炭黑,蓝色:靛蓝,绿色:孔雀石,黄色:钒铅矿,橘红色:Fe2O3,暗红色:赤铁矿)组成。经XRD分析,可知地仗层矿物组成有石英、方解石、斜长石、伊利石、绿泥石、钾长石、赤铁矿以及少量角闪石;白灰层矿物组成有石英、方解石、斜长石、伊利石、绿泥石、钾长石、赤铁矿。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6 《朱雀图》,南壁,2.18×1.98米

此外还对壁画表面霉菌取样鉴定分析、甬道烟熏痕迹红外光谱分析、土壤可溶盐含量离子色谱分析、红外热成像分析。

方案的制定与论证

根据唐韩休墓葬壁画基本情况,考虑到本次韩休墓发掘的重要性及其壁画较高的考古、艺术价值,经过对揭取方案的多次论证,确定了分两阶段实施,采用从地仗层切割、剥离与分割壁画墙体相结合揭取壁画的方案。

第一阶段主要针对面积较小的壁画,采用传统的揭取方法,即从壁画背面地仗层与墙体分割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墓葬甬道壁画、墓室西壁四幅屏风画进行揭取;涉及壁画单幅面积不大,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使用传统铲取法。

第二阶段墓室内《玄武图》、穹顶壁画继续使用传统铲取法搬迁,对于大幅壁画,采用连同壁画支撑体(即砖墙)分体搬迁的方式处理。《山水图》《乐舞图》《朱雀图》由于画幅较大,最终考虑采用分割壁画墙体的方法进行整体搬迁。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7 壁画表面泥渍清理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8 清理区域试验对比

1.壁画表面清理

由于墓室和甬道内堆积有大量泥土,对壁画表面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揭取前需对其进行清理,不仅防止壁画表面病害的加剧,同时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帮助。(图7、8)

2.脆弱部位加固

对壁画开裂边缘和缺失部位使用泥膏加固修补,使即将脱落的壁画边缘部位更加牢固。空鼓部位使用适宜浓度的AC33(Primal丙烯酸乳液)水溶液对其进行灌浆处理;对于空鼓严重即将脱落的部位,使用AC33水溶液将3×5厘米大小的纱布条贴于空鼓处;酥碱部位加固,使用适宜浓度的AC33水溶液进行滴渗;喷洒或涂刷低浓度的AC33水溶液进行整体渗透加固。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9 微生物防治

3.微生物污染防治

针对壁画表面已经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先使用棉签蘸少量2A溶液(去离子水与乙醇1:1)进行清理,接着配制适量浓度的霉敌乙醇溶液对整个墓室壁画进行喷淋。先后使用棉签蘸取蛋白酶和10%麝香草酚乙醇溶液对黑色霉菌做清除处理。这些方法有一些效果,但仍有新生霉菌存在。经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推荐,使用强碱性电解水乙醇溶液清除顽固霉斑和广谱生物灭杀剂百菌清加二甲基二癸基氯化铵灭菌。通过棉签擦拭滚动的方法对同一区域多次处理,不适合大面积喷涂。结果表明,霉斑已有所淡化,这两种药剂的灭菌除斑效果较为理想。(图9)

4.前期试验

使用非水分散体系硅丙乳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CB壁画加固剂等相关材料,对脆弱酥碱部位加固试验,使用强碱性电解水乙醇溶液清除顽固霉斑和广谱生物灭杀剂百菌清加二甲基二癸基氯化铵进行灭菌。此后,对墓室壁画还使用了CB材料进行加固。首先对于酥粉区域使用较低浓度水性氟材料喷注预加固,待水性氟固化一到两天后,滴注CB材料进行渗透加固。反复加固四次后,经过仔细观察和触摸感觉,加固后疏松脱落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且对颜料层未造成损害。确认达到理想要求之后,使用CB材料加固墓室壁画。

5.揭取材料的准备

准备制作壁画揭取保护使用的设备和材料。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壁画的分体搬迁

1.准备工作

在墓室上方搭建防雨棚,防止积水倒灌入墓室;组织工人提前将墓室外围的生土继续挖掘至离墓室1米左右,留出操作空间。穹顶壁画揭取完后,从墓室顶部盗洞处逐层单块拆除穹顶砖块,并拍照、标号记录。

2.具体步骤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目前韩休墓壁画经历了前期方案论证、前期准备、传统揭取、穹顶拆砖、整体加固、吊装运输过程,安全搬迁并妥善存放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用修复室内,有专人管理并对环境实时监测,预计年后开展修复。

韩休墓壁画搬迁后保护

第一阶段揭取的壁画保存在壁画保护部修复室中,目前已完成西壁《树下高士图》(图14)的修复。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14《树下高士图》,西壁六扇屏风,3.96×2.01米

壁画信息的调查

壁画处于夹板状态。壁画上下为木质夹板,尺寸略大于壁画本体,两块木板向壁画的一侧都钉有白色塑料膜,膜内包有海绵,最后用螺栓固定,形成稳定结构。

壁画背部草泥层的清理

首先进行背部现状描述记录,其次绘制壁画病害图,再使用清理工具清理草泥层,最后填补加固石灰地仗背部缺失部分(图15)。

清理工具主要以手术刀及壁画专用修复工具为主,对坚硬难剔除部位用2A溶液或去离子水润湿,再用手术刀进行剔除。某些地仗局部破裂或酥粉严重,清理时可以用5%的AC33溶液对其部位进行渗透加固。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图15背部缺失填补

制作壁画背部过渡层、粘接支撑体

将裁剪好的5×10厘米纱布条平整贴上,再涂刷一遍10%的AC33溶液,直至贴满整幅壁画。待背部纱布干燥后,用加入麻丝的白灰膏填补壁画缺失部位。再将配制好的白灰膏填补在壁画地仗层背面,制作过渡层的厚度约1厘米。待过渡材料钙化后,将调试好的环氧树脂胶均匀的涂抹在壁画过渡层表面。然后将准备好的蜂窝铝板粘接在壁画背部,用沙袋压在表面。

壁画正面纱布的揭取

待环氧树脂胶固化后,将壁画翻转至正面。用热毛巾敷在壁画表面纱布上,软化壁画表面的桃胶。桃胶软化后,用镊子和毛笔轻轻揭掉壁画表面的纱布。

古壁画是如何揭取搬迁并异地保存的?

表面清理结束后,对壁画某些部位脆弱、酥碱等问题,可用5%~10%的AC33(丙烯酸乳液)进行渗透加固。画面颜色补全要求达到“远看一致,近看有别”的美学效果,色调应与原画色基调一致,又略微浅一色。画面填色所使用颜料是矿物质颜料,包括朱砂、赭石、花青、焦茶、铬黄膏等。

小结

在韩休墓壁画保护性揭取搬迁工作中,对整座墓葬进行了三维信息扫描、高光谱图像记录、高清数码信息记录、壁画基本材料检测分析(颜料、色度)、霉菌和酥碱等病害分析,充分体现出多学科协作在墓葬壁画实际保护工作中的特点。此外,本次壁画保护性揭取搬迁工作,还安装了墓葬内壁画保存环境及文物本体变化的实时监测数据系统,对环境温湿度、土壤梯度、含水率等数据进行实时记录与分析;每天的日常工作都被记录在工作日志中,形成数万字的工作记录。这些文字工作,连同海量的高清数码照片、视频记录、墓葬三维信息扫描等数据,不仅能够形成一个信息完整的韩休墓壁画数据库,还能为今后壁画的保存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资料。

本文经编辑部删节

文・图 | 杨文宗,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馆藏壁画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办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