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文化名人之“六子”

 大唐木子 2019-04-03

国学文化名人之“六子”

文化名人,可以吸纳华彩却又纯净透明,可以美颜惊世却又瞬时自灭,可以化身万象却又亘古不变!

“六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一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乘(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年, 致力于宣扬其复周代时的礼乐,但终究未能成功。后来返回鲁国,此时孔子已经68岁。此后,他潜心于讲学和著书,为民间私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他撰写了《春秋》,记载了春秋时期所发生的大事,并借此阐发儒家的价值观。

响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景响向,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景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学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察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国学文化名人之“六子”

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他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鉴于他对儒学的巨大贡献,后世奉其为“亚圣”。因此历史上总把孟子和孔相提并论,提及儒家,必说“孔孟”。

盂子自幼便在母亲的教育下,用功读书,学成以后便以孔子的继承者自称,广招弟子并且到各国游学,宣扬他的“仁政”、“王道”等主张。他先后到过齐、宋、鲁、滕、梁等国拜见过梁惠王、齐宣王等君主。虽然受到了尊敬与礼遇,可是因其思想保守,和当时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并没有得到重用,唯有滕文公曾经试图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最后也未能成功

到了晚年,孟子回乡讲学,与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著书,写成了《孟子》七篇。它的篇目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以及尽心。由于每篇的分量都很多,故而又分为上、下两篇,因此,全书共分十四卷。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大多保存在这七篇当中。

国学文化名人之“六子”

荀子

荀子(公元前313年一前235年),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人,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历史上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出入很大。荀子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家。他的思想都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等多国,后来,在兰陵安居下来,一直到死。

在兰陵时荀子开始从事教书与著书的工作,历史上著名的韩非和李斯就是他在这时候的学生,他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荀子》。荀子虽然是儒家的继承人但他并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照单全收。而是将其融会贯通、加以发挥,并提出了“性本恶”等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观点。

国学文化名人之“六子”

老子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就是今天的毫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谥聃。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他是春秋战国时期间限泰果‘索绿课留德天尊”。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据《史记》记载: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识渊博,目睹了

周王室的衰微后,便弃官西去,抵达函谷关时,遇到了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这里说的“五千余言”就是著名的《道德经》!

国学文化名人之“六子”

庄子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期的人。

庄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因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后世习惯将他与老子并提,称作“老庄”,而将他们的哲学称作“老庄哲学”。

庄子早期曾在蒙地做过漆园吏,后来一直隐居。他生活清苦,却淡泊名利,楚王听说了他的贤德,便派使者以千金相馈赠,并邀请他出任宰相,被他拒绝了。随即终身不再岀仕,隐居于抱犊山中。

庄子一生学识渊博,交游甚广,著有《庄子》一书,主导思想是对《老子》的继承,然而却也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全书十余万言,大多采用寓言的形式。其中,《渔父》盜跖《肽箧》等篇,主要是用来攻击孔子的言论,从而辨明老子的学说的。他的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国学文化名人之“六子”

韩非子

韩非(?一前233年)姓韩名非,战国末年韩国人,出身于贵族,是韩国的公子。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谈,喜好著书。他曾与李斯是同学,共同师从荀子。

韩非目睹当时韩国衰微,多次劝谏韩王,但韩王并没同师从荀子。有听从他的谏言。韩非痛恨朝廷不能修明法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反而重用一些没有实际经验好空发牢骚的人。于是他借鉴了历史的得失变乱,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的著作面世后,秦王大加赞赏。后来韩非子奉韩王之命出使秦国,因为李斯的嫉贤妒能,使得韩非受到了秦王的猜忌,最终被李斯用毒药毒死。

国学文化名人之“六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