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头最劲相声夫妻档,妻子是张寿臣的义女,丈夫比侯宝林还牛

 坏人彭 2019-04-04

北京有一对相声夫妻档:丈夫孙玉奎,50年代风头一度高过侯宝林,曾是相声改进小组组长、北京市曲艺工作团副团长;妻子回婉华,是张寿臣的义女,夫妻二人举案齐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立后第一次播相声,就是这对夫妇合说的作品,他们还写出了相声理论文章《相声表演艺术十要》流传至今。

孙玉奎(1921—2003)生于北京,父亲孙寿斋是京剧琴师。孙玉奎念过几年私塾,十多岁时,父亲想让他作艺,学了京剧《女起解》,去考富连成科班,没考上。母亲托人让他到《每日评论》报馆,干了四个多月学徒,此后他长期在这个行业里工作,到《民生报》学了两个来月,到大业印刷局学铸字、排字,在京华印书局做过《联绵字典》的装版工作。

风头最劲相声夫妻档,妻子是张寿臣的义女,丈夫比侯宝林还牛

孙玉奎

十八岁时,1939年,前门外劝业场“新罗天”演出曲艺,孙玉奎听了高德明、绪得贵的《倭瓜镖》,戴少甫、于俊波的《戏迷药方》,迷上了相声。父亲与于俊波是好友,让孙玉奎拜于俊波为师。从此,工余之后孙玉奎就到师父家学相声,头一段学的是《地理图》。于俊波与戴少甫去天津演出后,孙玉奎又到白全福家学相声。

这段时间,孙玉奎仍在印刷、出版行业工作,在中国大学印刷部、慈成印刷局、大业印刷局、京城印刷局、东方印刷局做排字工。1944年戴少甫去世后,于俊波回北京,把孙玉奎叫到常连安创办的启明茶社,于俊波给孙玉奎捧哏,爷儿俩说的是《打白朗》。常连安听了很满意,孙玉奎在启明茶社站住了脚,以表演《窝头论》《文章会》《朱夫子》《哏政部》等文哏相声见长。

孙玉奎和侯一尘商量,提出办一份刊物,常连安觉得孙玉奎读过书,有些文化水平,便同意出钱,并让孙玉奎来做社长、总编辑。启明茶社又叫“长春社”,这份刊物便被命名为《长春游艺画刊》。这是相声行业的第一份专业刊物,介绍演员、演出动态,一共出版了六期。

风头最劲相声夫妻档,妻子是张寿臣的义女,丈夫比侯宝林还牛

长春游艺画刊

孙玉奎喜欢创作。他从小爱看电影,用电影片名写了一段相声《影迷药方》。1947年,他创作了讽刺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的相声《双过新年》,由谭伯如为他捧哏,在启明茶社演出。

当时《游艺报》约孙玉奎写中篇相声。孙玉奎不知道写什么,便找到师伯赵霭如,师伯说,他记,以孙玉奎的名字发表,稿费给赵霭如。就这样,他在《游艺报》发表了传统中篇相声《乾隆下江南》《四霸天》(《马寿出世》)《范家店》。

1950年5月,北京市召开第一次文代会,孙玉奎、侯宝林等人当选代表。会议期间,他们二人为周恩来总理说了一段《地理图》,这也是孙玉奎学会的第一段相声。

有一次,老舍先生听文艺处干部汇报剧场情况,提到一段相声包袱——“乙:我现在文联工作。甲:您是哪部门的?乙:我是作协的。甲:咱俩拉拉手。乙:你也是作协的?甲:不,我是补袜子的。”老舍先生认为:“相声是非改进不可了!”建议成立“相声改进小组”。

风头最劲相声夫妻档,妻子是张寿臣的义女,丈夫比侯宝林还牛

孙玉奎

相声改进小组最初请相声老艺人孙宝才当组长,开过一两次会,孙宝才认为自己没文化,虽出身无产阶级、当过搬运工,但官面事儿干不了。后来相声改进小组选了孙玉奎为组长,侯宝林为副组长。

相声改进小组改编旧段子,创作新作品。老舍亲自动笔改编传统相声《菜单子》《文章会》等作品。侯宝林、孙玉奎在打击清除反动会道门运动中创作表演《一贯害人道》。这段相声情节生动,包袱巧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为相声拓展了新生之路。

1950年3月,相声改进小组在新华游艺社办相声大会,每天演出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演员有侯宝林、郭启儒、孙玉奎、全常保、刘德智、于俊波、谭伯如、佟大方、于连仲、于春藻、常宝霆、常宝华、白全福、罗荣寿等,还有汤金澄的口技、高凤山的快板、孙宝才和王文禄的双簧。相声改进小组还曾到天津演出,票房极火,观众带着被褥,头天晚上就去剧场门口儿排队买票。有的观众看完演出不回家,在门口排队接着买第二天的票。

风头最劲相声夫妻档,妻子是张寿臣的义女,丈夫比侯宝林还牛

孙玉奎 回婉华

风头最劲相声夫妻档,妻子是张寿臣的义女,丈夫比侯宝林还牛

右一为回婉华

“抗美援朝”爆发后,孙玉奎加入抗美援朝文工队,赴陕西宣传演出,结实了女相声演员回婉华。回婉华(1928—2016)生于天津,父亲是工人,兄弟姐妹七人,母亲照顾不来,经常把回婉华放在亲戚开的茶馆里。回婉华开始随刘万亭、周德山学相声,拜马寿岩为师,张寿臣收她为义女。40年代末,回婉华加入联兴茶社,与另一位女相声演员于佑福一起整理传统相声。

1952年,孙玉奎与回婉华结婚,两人定居北京。回婉华在天桥表演单口相声,后来加入北京青年曲艺队,在西单商场第二游艺社表演。1953年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放相声,就是孙玉奎、回婉华夫妇合说的《新历书》。这段相声揭示了旧历书宣传的封建迷信,推广了介绍农业知识、为农业服务的新历书。

1978年回婉华调回北京青年曲艺团教相声,孙玉奎从北京市曲艺团调到中国曲协,夫妻二人一起研究相声理论,发表了理论研究成果《相声表演艺术十要》,成为相声表演教科书。刘宝瑞与孙玉奎、回婉华合作改编了《朱夫子》《剥皮员外》。

回婉华收过两个徒弟,一个是后来成为影帝,又英年早逝的牛振华,另一个是女弟子马贵荣。马贵荣在希望少儿相声艺术团、小花艺术团、西城区文化宫等地进行儿童相声的教学,培养了王玥波、应宁、何云伟等青年相声名家。(文:何玉新)

风头最劲相声夫妻档,妻子是张寿臣的义女,丈夫比侯宝林还牛

孙玉奎整理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