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是我国历史上佛塔兴建较多的一个时代。辽塔中,90%皆为密檐式砖塔,这种密檐式塔以其严格的仿木、精美的砖雕著称于世(参见下图)。辽代密檐塔塔体坚固,存世量大,并且后世的金、元、明乃至当代亦皆有仿造,故而形成了中华古塔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类型。 图 1辽宁义县广胜寺塔(取自《义县奉国寺》) 一、 关于辽代密檐塔起源的假说 关于辽代密檐塔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说法:曾经有学者认为南京栖霞寺舍利塔是辽代密檐塔的真正近源(见下图右);也有学者认为北凉石塔才是辽代密檐塔的母本(见下图中、左)。北凉,为十六国之一,位于甘肃张掖、武威一带,北凉石塔就是北凉时期的石雕佛塔模型,目前发现共14座。 图 2 北凉石塔 与 江苏南京栖霞寺塔(老扁拍摄) “辽代密檐塔起源于北凉石塔”的说法认为:辽宁一带辽塔的八方佛构图与之相近,与北凉石塔身四周雕刻八尊佛像的处理方法是一致的。 “辽代密檐塔起源于南京栖霞寺塔” 的说法认为:建于南唐的栖霞寺塔年代上早于辽,并且为八边形密檐式,是最接近辽代密檐塔的造型。 然而,北凉石塔毕竟不是建筑物。前些日字,塔友李新生曾总结了古塔的分类,他认为,塔因其体量和建造方式,有两类:一类属于“建筑”范畴;另一类属于“艺术品”范畴。 此外,作为“建筑”的塔,还须考虑一个人体尺度的问题,北凉石塔只能作为“艺术品”,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充其量只能算作大一点的石质塔模型,地理位置又远离辽国。而身为砖构建筑物的辽代密檐塔,就必须从其他同样作为砖构建筑物的塔身上找寻最主要的渊源。 二,辽代密檐塔的主要渊源 这个最主要的渊源就是唐代密檐塔。 首先,从时间上看,唐亡于公元907年,而辽太祖立国的时间也恰恰为公元907年。尽管唐辽在地域上只有一部分重合,但时间上却是完全的传承。 其次,辽国草创时,境内一定存在过可供辽人临摹的唐代密檐塔,辽宁朝阳北塔就是明证(下图左)。唐代京城长安的小雁塔(下图右)是唐代密檐塔的标准样式,首都的佛塔样式会得到全国范围的广泛推行。 图 3 朝阳北塔隋唐砖塔形制示意图(翻拍于《朝阳北塔报告》)与 西安小雁塔(翻拍于《陕西古塔研究》) 第三,唐代时就有柳城(今辽宁朝阳)人擅造佛塔的传说,唐亡后,柳城直接成为辽国的大后方。 辽太宗时,辽国取得了幽云十六州,同时获得幽云地区的大量工匠。 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后晋皇家工匠悉数入辽。 因此辽代所接受的是“唐——后晋”这一文化传承,已经具备了最高水平的营建技艺。 “下面再从唐代密檐塔塔体本身来看。唐代密檐塔绝大多数为方形砖塔。南唐的南京栖霞舍利塔为八边形,相比之下外形更接近辽代密檐塔,所以才会有将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看成是辽代密檐塔的起源的说法。” 唐代密檐塔并没有赶上由四边形塔身发展至六边形、八边形的浪潮。 “到了唐末,砖塔已有了八边形和以砖仿木的苗头,一些楼阁式砖塔的大檐下出现了把头绞项作的仿木铺作(以石仿木,在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和唐代的经幢中就有了体现、辽代密檐塔一方面发扬了唐代密檐塔的仿木趋势,一方面也是吸收了石材中的仿木造型)。” 而辽代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建塔时间,是在十世纪中叶。不过早期的辽塔没有遗存,何种形制已不得而知。 从唐末天下大乱,至辽太祖六年(公元912年)建天雄寺为辽国的崇佛标志,再至辽宋修好的太平盛世,这近百年的时间足以令直承唐末技艺的工匠,对砖塔建筑技艺进行发展和变革,创造出新的塔型。 所以,辽代密檐塔还是应由唐代密檐塔演变而来。不同的是,唐代密檐塔强调登临,强调多层,以致出现了诸多外部楼层多于内部实际楼层的结构。为了维持塔体整体的稳定,故而唐代密檐塔顶部狭小,出现近似抛物线形的卷杀。 八边形的出现也并非模仿犍陀罗和北凉,砖塔进化成八边形截面完全是建筑力学原理在驱动,八边形截面可以有效的减杀风力,避免应力集中。巧合的是,佛教中也有许多经典与“八”这个数字有关,并且八边形的佛塔又十分适合装饰佛像,每一面可以做成一个佛龛,龛内置佛。 面面皆置佛像更符合契丹人的原始宗教,得到了辽人的偏爱,所以于十一世纪中期将唐式的朝阳北塔改造成辽塔的模样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说,辽代密檐塔是以唐代密檐塔为母本,摒弃了唐代密檐塔的登临功能,伴随着八角形塔身、忠实仿木的改革浪潮,并结合本土宗教观,创造出的崭新塔型。 与此同时,辽代密檐塔亦从石窟中塔的形象中吸收了大量因素(见下图)。 图 4 云岗石窟第5窟中塔的形象 石窟中塔的形象是由印度一种叫做“支提”或“制底”的佛塔发展而来,石窟中的塔,无论是塔柱,还是壁面上的浮雕塔,都是以建筑物模型的身份凿于石窟中,塔身雕刻以佛像为主,尽管石窟中塔的形象能反映现实,但并不代表现实中就一定有与之完全一致的建筑,现实中的塔也并无如此形制的实例。辽塔则是把这些模型塔的部分形象还原到建筑物中来(比如须弥座,一佛二胁侍等) 特别是辽国传统地区的密檐塔,将佛龛彻底的融入建筑,以券门作龛,已是完完全全的建筑物,与北凉石塔等截然不同。 三、辽代密檐塔的自身特点 辽代密檐塔与唐代密檐塔相比,除了八边形的差异,还有, (一)唐代密檐塔无塔基(基台和基座),塔身直出地面。 辽代密檐塔则发展出了宽阔的基台和繁缛的双束腰须弥塔座。(参见下图中对比) 图 5 陕西合阳罗山寺塔第一层(卓荦拍摄)与 辽宁北镇崇兴寺东塔基座 (二)唐代密檐塔各檐几乎没有仿木构造,通常仅作一层菱角牙子,菱角牙子上以砖叠涩出檐,不施瓦垄。 辽代密檐塔则严格仿木,特别是大檐下的铺作,均严格的按照真木构的形制,用砖仿出各种斗拱。 这些砖砌仿木构件,涵盖了中国传统建筑檐下的多数木作结构。它们往往代表着建塔时期最为标准、盛行的木构样式。 方形唐塔的每面多分为几个开间,而辽代密檐塔,由于八边塔身每面面窄,没有必要分间(朝阳地区的辽代方塔由于要装饰佛像,也没有分间)。每面仅为一间,大檐下无柱头铺作,只有补间铺作、转角铺作。 说到转角铺作,顺便提一下辽塔和宋塔在以砖仿木上的区别。辽塔转角铺作严格仿木,角华拱、列拱、抹角拱(对于方塔来说)一应俱全(参见下图上)。而宋塔的仿木则有在结构上偷懒之嫌,鲜见列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