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镜》:余秀华,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冬不拉拉 2019-04-04

《名镜》:余秀华,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名镜》:余秀华,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她的欲望坦荡;她的言语犀利,反应敏捷;如果她认同你,你会很快进入她的世界;如果你不和她在一个世界,她内心的枪,会射穿你的伪装。她是余秀华,一个写诗的女孩,余秀华说,很多二十多岁想不通处理不了的事情,现在到了四十仍然没有办法。所以很羞愧。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名镜》:余秀华,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普通读者》里说,“我很高兴能够与普通读者产生共鸣,因为在所有那些高雅微妙、学究教条之后,一切诗人的荣誉要由未受文学偏见腐蚀的读者的常识来决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想余秀华的诗歌能够在诗歌世界引起如此巨大的响应,应该也是众多如我这般的普通读者,发自内心的对这种赤诚而沾满累累伤痕写作的礼赞。

《名镜》:余秀华,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第一次读余秀华的诗歌,开始是震撼,进而是共鸣,最后是被诗人俘获后,内心对那些混着粗砺、血污、乡土的文字的膜拜。那一本诗集里,诗人没有国家、不谈政治,没有那些高蹈的意识和态度或是形态和方向。有的只是一个残疾而且经受着婚姻不幸却捂热着赤子之心的眼眸,敏感的瞄准和记录周边的世界,那些刺痛或忧伤,因为诗歌语言本身的张力,显得格外有了力量。

《名镜》:余秀华,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成名后的余秀华,开始有了大量的朗诵会、读者见面、签售会等等,这个原本连“横店”的春天,都因为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而变得颤巍巍的她,似乎迎来了她生命里真正的春天。这一年来,她一直都没有离开媒体的聚光灯下,连一起离婚甚至都能引起明星般的效应。想来,余秀华的内心应该是苦闷的吧,正如她所说,“生活是什么,是一个接一个的细节。

《名镜》:余秀华,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直白而赤裸裸的内心独白和感情流露,让我对这位诗人又多了几分敬意。是的成名后的她,依然能够从她的博客里看到不少诗歌,她依然在勤奋的写作。在“凤凰读书”上开专栏,她的散文依然拥有跟诗歌一样的感染和穿透力。那些文字看着让人心疼,让人沁血。为什么?,因为如她所说,“我不知道上天为何厚待于我,我如何有被如此礼遇的资本?我没有,我只是耐心的活着,不健康,不快乐。唯一的好处,不虚伪。”

《名镜》:余秀华,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余秀华的诗歌并没有因为成名之后,文字变得急躁或是其他。她的笔下依然是她无法舍弃的农村、是她迷恋的横店情事。质朴与赤诚的情感,仿佛早已融入她的诗歌血液里。如果说这本诗歌,有什么不一样,我想更多的是意向的转变,是情感的更加多元化,敏感的内心触觉开始朝更加广阔的视域伸张。纵然她敏感的内心与这乡间情事、与她飞跃的想象对比和碰撞。她诗歌的蝙蝠穿越诗人的胸膛,头脑,却一直没有穿越这个兜兜转转的横店。

《名镜》:余秀华,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而这一次,这本诗集里,诗人开始自觉的去记录或是写作更多的意向,他们或许丰富了诗人的诗歌世界,但读者来说,是诗人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更加具有独特内心感受的丰富世界。这一回,诗人真的开始“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她笔下的地域变得开阔,在北京、广州、西藏、湖北……。此时她诗歌里的意向,也开始更加的多元,不再是男人和小巫,他们是诗人这些年接触或是认识的“恩人”或“贵人”。

《名镜》:余秀华,有羞愧感的老女人,会变成女诗人

当然,诗歌的大部分依然是那个诗人挥之不去的故乡,横店,变成了不仅仅是一个意向,她成了辨别余秀华诗歌母体的符号。穿越大半个中国,她依然爱着故土深沉。这在她的诗歌里依然展示的淋漓尽致。她的个人抒情、她的情感跳跃,她的精神世界,最终依然圈揽在那个世界里,她依然还是如此强有力的触动着我、刺痛着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