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进的代价

 谢楚军 2019-04-04
改进的代价——昨天在说说里讲了日军害怕大刀,就在脖子上套上一个铁围脖,很可笑的,因为铁围脖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果稍微有些科学素质,连心理安慰的作用都没有,反而还碍事。现在再来讲个好笑的,不过这个好笑还有点科学素质,只是觉得太机械太笨拙了一点,每次改进都付出了代价。20世纪初,在阵地战上,由于士兵的大部分身体都在战壕里,所以士兵牺牲主要是子弹爆头,为了减少士兵伤亡,就发明了钢盔。起初日军学习西方戴钢盔时,我猜想日军可能出于多种用途的考虑,例如可以当瓢舀水喝,甚至可以当锅烧饭,这样,早期日军的钢盔,就像在头上戴个铁锅。那个时候日军对外无战事,只有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不时地和东北义勇军打点仗,结果发现钢盔有缺点。打仗时运动量很大,即使在很冷的东北,也会出汗,打仗结束,由于天气很冷,很快头上的汗液结冰了,钢盔摘不下来。于是就出现了很搞笑的一幕,日军相互给对方钢盔上浇热水,方便把钢盔摘下来。如此搞笑的场面报上去后,当局者决定把钢盔专业化,不再当瓢用,当锅用,在钢盔里垫上海绵,不仅摘下来方便,而且戴在头上舒服。不要以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其实没有。日本军人也许是显示自己的威武,钢盔上的帽徽做得金光闪闪,这恰好在战时给了对方一个醒目的靶子,一场战争下来,死亡的人数不比过去戴布帽子少。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当年在江西九江,日军占领一个山头后很高兴,指挥官戴着钢盔光着膀子摆着pose让随军记者拍照,正好金光闪闪的帽徽的反光刺激了对面山头的国军,尽管距离比较远,中国的中正式步枪没有那么远的射程,没关系,有缴获的日军三八大盖,于是一名国军神枪手拿着那支三八大盖对着对面山头的那个反光点就是一枪,这边的国军通过望远镜看到,对面的日军指挥官立即被爆头而死。因为帽徽太高调造成很高的伤亡,后来日军把帽徽做得很灰暗了,我们平时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日军,如果不仔细看,还看不到帽徽。我们平时在电影里看到国军钢盔的帽徽,虽然高调了点,但是不在正前方,而是在侧面,目的就是不让对方以帽徽当靶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