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去黄庄行不行?一个海淀爸爸的总结和反思......

 黄晓东高考志愿 2019-04-05

大家好!我就是封面那个傻货家伙,身高体重都是170,细看脸上还有个酒窝。

(如果看不到就把屏幕使劲放大)

我的名字是......年龄是......籍贯是......职业是......职务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有两个:

第一,我是一个爸爸。有一个漂亮的女儿老婆,和一个漂亮的女儿。女儿小名安安,今年十岁,在北京海淀区某小学读书。

第二,我的座右铭是“女不教,父之过”。这是老婆赠给我的,现在不兴贴在墙上了,但是我把它设成了微信签名。

 

 

1

 

十四年前,为了爱情,我来到北京,老婆是第二代北京人。上大学时,我问她是哪个区的,答曰海淀,当时并不晓得这意味着什么。直到安安出生,聊起以后教育问题,我才恍然明白其中的奥妙——怪不得老婆能和我这种自诩学霸的人考到同一所大学,原来海淀在帝都教育圈是这样一个牛掰地存在。

等安安快上小学了,我又一次发自肺腑地感恩岳父母,原来他们不但赐给我一个海淀老婆,还附带一套传说中的学区房。对口的小学,在海淀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但是也可以挤入第一方阵;对口的五所初中,虽然有好有坏,但是“没有坑校”,也就是说:小升初,即使是走“派位”这种被动的入学方式,结果也可以接受。

看到这儿,估计会有很多队友心里骂我:你丫简直了,难道二十年前就转过锦鲤么?!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或许正是因为幼升小不用发愁,小升初有了托底,让我们早期在安安的教育问题上颇有些佛系——幼儿园没上过早教班,入学前没上过学前班,就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上了小学。所幸,我们生长在海淀这片鸡娃圣地教育高地上,在别人家孩子的刺激浓厚的教育氛围熏陶下,再佛系的父母也会还俗。

没成想,还俗的过程不太顺利。

经历多年发展,海淀鸡娃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或者说一个高速运转有机链接的流水线。如果早期没有踩上点,突然横插进去,置身其中的家长和孩子都会非常不适应。(重要提示:鸡娃要趁早)

我和老婆工作都比较忙,比较累,任何一方都不具备放弃工作的条件和意愿。如果带着娃去培训班奔波,精力、能力和财力方面都不是很允许。

虽然我们只有一个女儿(也不打算追生了),某种意义上她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全部。但是,思虑再三,还是不希望牺牲掉既有的生活,孤注一掷的给未来下注。

因此,过去十年,我们都没带娃去过传说中的海淀黄庄

让我们坚定信念的,除了前述原因,更重要的是安安的天赋和天性。

很多孩子的课外教育是从跳进奥数这个大坑开始的,我们恰恰最先把奥数放弃了。因为早在学龄前早教阶段,虽然也做了各种启蒙,但是,我发现安安对于数字以及数学都不太敏感,非但不是那种“一点就透”型的,刚入门时甚至怎么点都比较困难(上学十八年,女学霸很多,不喜欢数学的似乎更多)

讲真,对于我这个曾经的数学学霸而言,接受这个现实,颇有些失落、无奈甚至是沮丧。但是,为人父母的首要课题,就是要认识这个孩子本来的样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努力,帮助她做得更好。

除了沉睡的数学天分,安安天性胆小,内向,敏感和自卑。我们担心过早过多地让她参与各类竞争,会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随之而来的压力和挫败感,会加剧她的性格弱点。为人父母,我们知道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却希望先让这根小树苗长一长,壮一壮,然后再去迎接风雨的洗礼。

就这样,我们走上了一条略有些奇葩的带娃路线。

3

佛系?那怎么可能,这一届孩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逆袭的故事不过是口口相传的童话而已,大多数孩子,都是一路奔跑前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鸡娃?好像也不算是,在堂堂的大海淀,只报一个奥数班都不敢说自己鸡娃,何况我们连标配的这一个都没报?

如果非要在二者之间站队的话,应该还是后者。一方面,我们是素鸡的坚定实践者,安安已经坚持学了6年的跆拳道,进入小学高年级依然每周两次课;另一方面,语数外虽然没有到外面鸡,但是在家也鸡的挺HIGH。

(具体怎么鸡的以后慢慢聊)

(每次我都抓拍不到最高点,惭愧

带娃十年,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

娃不鸡,不成器。

我们经常感叹父母的伟大,直到自己做了父亲,才知道这伟大二字是用什么写就的。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什么也不做,就衬得上伟大,配得起父母这两个字。

记得有一回通宵加班,第二天白天也没能休息,返回家的时候真是累得像条狗。但是,再有三天就是期末考试。进家门前,我从便利店买了一大杯咖啡,一饮而尽,然后回家继续给安安复习数学——对数学天赋不太强的孩子而言,只有家长具备翻来覆去给她讲一个问题的条件,也只有家长可以带她一个考点一个考点的闯关。

为了让她备考顺利,我从网上搜罗了来自全国各地近50套试卷,然后浓缩成了一套模拟题,为的是让她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习效能最大化。所幸,那次闯关成功了。

或许真的是天道酬勤,既酬孩子之勤,亦怜父母之勤,经过我和安安的共同努力,她的语文和英语成绩都还不错,数学虽然不太稳定,但是整体也在线。小学前四年,当选校级优秀称号多次,并于四年级期末获评“区三好学生”;前不久,五年级班干部选举,以过半票数当选为中队委。

更让我们欣慰的,是曾经胆小内向自卑的她,如今变得越来越开朗、外向和自信,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管理方面都处于同龄孩子中相对较高的水准。

回顾十年走过的路,我深深觉得,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在家鸡娃”模式,虽然比较考验父母的定力、耐力、精力和学习力,但却是比较适合安安也符合家庭实际的教育模式。

至于我们,累点就累点吧,做父母的哪个不累呢!自己跟着孩子把语数外重新学一遍,说不定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呢!

4

当然,与长期系统鸡过的孩子相比,安安也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小的差距。

比如,没有奥数,没有竞赛证书,那么想要直接推开名校的门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只能把课内知识鸡的更牢更实,有机会参加选拔性考试的话,努力试一试;

(重要提示:如果短期目标是海淀“六小强”这样级别的中学,长期目标是清北人那种大学,鸡娃不但要早,还要狠)

又如,心态阳光放松是好事,但是如果放松到上进心不足,也是问题。

前两天,她和班上的学霸,得了一样的分数,连错的题目都一样。第二天回到家,她兴高采烈的告诉我,学霸的处理方式是哭着鼻子刷了几十道题。这一次她的云淡风轻,却让我有些忧心忡忡。经历了几年的锻炼,我以为,对她“压力测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还有,课余时间管理颇具挑战,管理不好就容易出现漏洞。

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而言,除非父母能把她的课余时间填满,否则稍有疏忽,就可能让“放养”沦为“放羊”。今年暑假和个别周末,安安有过短暂的沉溺抖音和综艺节目的情形,虽然一经提示就纠正了,但也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

革命尚未成功,鸡娃尚需努力。

5

今年九月,安安升入了五年级。

身为小五家长,不管佛系的还是鸡娃的,两年之后的小升初,都是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一道关卡。

虽然我们接受包括派位在内的各种结果,但是,也不能放弃对较好学校以及实验班的争取。就好像,虽然我们内心接受孩子可能是“坐在路边鼓掌的那个人”,却不能主动“怂恿”孩子把人生目标定位于“为别人鼓掌”。

开学前,我和安安有过一次正式的谈话,中心思想是:

从五年级开始,对于学习的要求会比以前更严格,标准会更高(潜台词:在家鸡,要升级)

孩子欣然同意了,并和我们一同做好了“八年抗战”的心理准备——距离高考还有整整八年,我们要陪她一起打好小升初、中考和高考这“三大战役”。

除了考试,这八年,也将决定我们夫妇为社会培养一个怎样的成年人。

虽然教育不是我的职业,但是为人父是我最重要的事业。

前路漫漫,责任重大。我深知自己力量之渺小,也渴望来自各方面的分享和指导。所以,弄了一个公号,希望用文字记录自己带娃闯关的过程,记录自己教育孩子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有机会和更多的人探讨关于孩子教育的那些事儿。

既然是公号,自然希望多点人气。热烈欢迎各位长期奋战在鸡娃一线的妈妈队友们,关注、指导和监督胖爸爸,我将在这里向各位报告鸡娃的日常,分享海淀教育的政策、资源和信息,交流陪娃成长的心得、体会和反思等等;

同时,热切期待爸爸队友们到场支持鼓励(确认一下眼神,都是挨过骂的人),让我们共同研究哄队友的生存技能教育孩子的实用方法,为这个被“黑”很久的群体来一场正名之战。

让我们一起努力,陪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