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三百干”之首的《三字经》有哪些特点?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现在有多种说法:一、宋末区适子。二、明代黎贞。第三种法则认为是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第四种说法则被大多数人认同,即王应麟撰。王应縣(122-1296)年,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学者夏之翰、贺兴思等均考证《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 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1720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人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该书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 《百家姓》《百家姓》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收录姓氏498个,其中单姓436个、复姓62个。《百家姓》是中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蒙学教材之一。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假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受益的。 《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极广,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 《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 《千字文》《千字文》有哪些独特之处? 《千字文》顾名思义,它是把1000个字连在一起的一篇文章。 《千字文》编纂于南朝梁武帝时期,至今已经有近1500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擅长文学,还非常喜欢书法。他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1000个各不相同的字,并教散骑侍郎周兴嗣按照四言韵律的形式,把这1000字组成一篇文章,称为《千字文》据说周兴嗣是在一夜中,将1000个字编纂成文的,第二天,雄鸡唱晓的时候,周兴嗣竟然须发皆白,可见他思索之艰难。 《千字文》叙述了有关自然、社会思索之艰难。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初学者进行启蒙教育。《千字文》问世一千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普遍重视和喜爱,这足以使它流传到久远的将来。《千字文》在中国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弟子规》《弟子规》有哪些特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1662-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一书以《论语·学而》“弟子人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的守则规范。后来清彻存修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国学常识全知我育子弟伦尽分、防邪存减,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第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符合封建伦理,尤其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引导其影响之大,读源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堪称学童们的生活规范。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