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泥鳅疾病控制技术 泥鳅疾病控制技术 疾病控制作者: 作者:湖北蓝海春鳅业技术员邹聪 技术总指导: 技术总指导: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樊启学教授赤鳍病 【病原病因】水质恶化,短杆 鳅的english 泥鳅疾病控制技术 泥鳅疾病控制技术 疾病控制作者: 作者:湖北蓝海春鳅业技术员邹聪 技术总指导: 技术总指导: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樊启学教授赤鳍病 【病原病因】水质恶化,短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病症和病理变化】病鱼体表或鳍部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肛门部发红,随即腹部体侧有 红斑,并渐渐深红。 肠道糜烂,皮肤溃疡部同时引起各种继发性疾病。 【流行情况】夏季流行【诊断方法】凭外观发现鳍表皮脱落,肠道糜烂可初步诊断,确 诊需进行病理分析及病原菌分离鉴定。 【防治】① 用 0.2mg/L 的“水产用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 3-4 天。 ②治疗时用抗生 素:可以用 10mg/L 的四环素或用 10mg/L 的土霉素浸泡病鱼。 赤皮病 【病原病因】于鳅体擦伤,水质恶化。 感染荧光假单胞菌引起。 【病症和病理变化】。 病鳅体表充血发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 胸鳍充血并烂掉;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呈扫帚状。 【流行情况】全年均有流行。 【诊断方法】根据体表炎症和体色诊断。 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机械 损伤史也有助于该的诊断。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 l g 痢特灵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环丙沙星拌料投喂,每千 克泥鳅用药 10-15mg。 出血病 【病原病因】该病由综合因素诱发,具体由哪种细菌引起有待证实。 【病症和病理变化】病鳅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出血,内脏也有出血,患病 多为群发或爆发,呈败血症现象。 【流行情况】早春至 10 月易发。 【诊断方法】根据患病鱼体表充血、出血等症状诊断【防治】用漂白粉或二氯异氰尿酸 钠全池泼沙,或每千克泥鳅使用 10-15mg 的环丙沙星拌料投喂。 肠炎病 【病原病因】由肠型点状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 【病症和病理变化】病鳅肠壁充血发炎,腹部膨大,有红斑,体色变黑,肛门红肿,肠 道紫红色,有黄色粘液。 此病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流行情况】水温 20℃以上易流行。 【诊断方法】根据病症可初步确诊。 【防治】犬齿泼洒漂白粉或口服呋喃唑酮。 打印病 【病原病因】嗜水气单胞杆菌引起。 【病症和病理变化】病鳅在肛门附近出现溃疡红斑。 【流行情况】流行于 7-9 月。 【防治】1g/m3 的二氧化氯化浆全池泼洒。 烂鳃病 【病原病因】养殖密度大,水质差,鳅体感染柱状屈挠杆菌.引起鳃组织腐烂所致。 【病症和病理变化】。 病鳅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有污泥,多 粘液,严重者“开天窗”。 【流行情况】水温 15℃以上时均易发。 【防治】用漂白粉泼洒消毒或口服咈哌酸。 二、寄生虫病 杯体虫病 【病原病因】杯体虫引起【病症和病理变化】病鳅漂浮水面,游动吃力,状似缺氧浮 头。 鱼体发黑,仔细观察可见其鳃盖后缘略发红,鳍条残损。 刺激鳃丝黏液分泌增加,鳃丝 水肿充血,血窦数量明显增加,大量虫体寄生时,病鱼离群独游,不摄食,呼吸频率加快。 【流行情况】该病是由杯体虫附着在泥鳅的皮肤、鳃上引起的寄生虫病。 全国各养鳅地 区都有发生, 若大量寄生在体长 1.5-2cm 的鳅苗上,会造成鳅苗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寄 主死亡。 该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以 5-8 月较为普遍。 【诊断方法】取鳃丝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吊钟状虫体附于鳃上。 【防治】 ①预防主要是在鳅种放养前用 8mg/L 硫酸铜溶液浸洗 15-20 分钟。 ②发病后, 每立方米水体用 0.7g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 【病原病因】由车轮虫寄生在泥鳅的体表及鳃部引起的寄生虫病。 【病症和病理变化】患病的泥鳅摄食量减少,影响鱼体生长;常出现白斑,甚至大面积 变白。 离群独游,行动迟缓、呆滞,呼吸吃力。 严重时虫体密布体表及鳃部,治疗不及时会 引起死亡。 刚孵育不久的鳅苗感染严重时, 苗群沿池边绕游,狂躁不安,直至鳃部充血、 皮肤溃烂而死。 【流行情况】在我国泥鳅养殖地区都有发生,流行于 5-8 月份。 是泥鳅苗种培育阶段常 见疾病之一。 【诊断方法】取病鳅的鳃片或刮取体表黏液,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车轮状的虫 体旋转游动。 【防治】①夏花鱼种下塘前用 2%食盐溶液浸洗 15 分钟, 视鱼种忍耐程度酌情增减 时间;或用 8mg/L 硫酸铜溶液浸洗 20-30 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②治疗时每立方米水体用 0.7g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连用 2 天。 ③每 100m2 面用苦楝新 鲜枝叶 5kg 煎水后全池遍洒。 侧殖吸虫病(俗称 闭口病 闭口病”) 侧殖吸虫病(俗称“闭口病 ) 【病原病因】日本侧殖吸虫、东方侧殖吸虫引起【病症和病理变化】患病鳅苗闭口不 食,生长停滞,游动无力。 群集下风口,俗称“闭口病”。 解剖病鱼,可见吸虫充塞肠道,前 肠部尤为密集,肠内无食。 【流行情况】全国均有流行,泥鳅是其主要终末宿主,但危害不严重。 【诊断方法】采集病鱼肠中的虫体,染色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鉴定, 也可用显微镜进 行活体观察。 【防治】①生石灰清塘,以杀灭螺蛳;②鱼种患病后,可用晶体敌百虫 0.2mg/L 全池 泼洒。 毛线吸虫病 【病原病因】毛线吸虫球入泥鳅肠道引起。 【病症和病理变化】患病泥鳅,大量寄生虫充满肠道, 造成泥鳅消瘦, 并伴有水膨胀病, 严重者死亡。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当年鱼种。 【诊断方法】刮去泥鳅肠道内容物,制片镜检可见虫体,即可进行诊断。 【防治】①泥鳅入池前,先用生石灰遍撒消毒。 ②发病后,可按每 50Kg 泥鳅用 5g 晶 体敌百虫拌入 1.5Kg 豆粉饼内, 做成绿豆大小的药丸投喂。 ③每立方米水体用含 90%的 晶体敌百虫 0.7-l.0g,溶水后泼洒。 ④用左旋咪唑拌料饲喂,每 10Kg 泥鳅用药 1.2g,连喂 3-5 天。 三代虫病 【病原病因】由三代虫引起。 【病症和病理变化】当少量寄生时,鱼体摄食及活动正常,仅鳃丝黏液增生;当大量寄 生时,泥鳅体表无光泽,游态蹒跚,无争食现象或根本不近食台。 逆水窜游或在池壁磨擦, 鳃丝充血,鳃黏液分泌严重增加,严重时鳃水肿、粘连。 【流行情况】主要流行 5-6 月份,对幼苗危害较大。 【诊断方法】取病鳅鳃或体表粘液做成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大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①20mg/L 高锰酸钾的溶液,在水温 10-25℃的情况下浸洗鱼体 10-30min。 ②用 95%晶体敌百虫浓度为 0.2-0.3mg/L 全池泼洒。 ③用 5%食盐溶液浸洗 5 min。 ④用 200-250mg/L 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鳅 25min 或 25-30mg/L 全池泼洒。 小瓜虫病 【病原病因】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病症和病理变化】病鳅的皮肤、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肉眼可见,故又称白 点病。 当病情严重时,体表似有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 病鱼体色发黑、 消瘦、游动迟缓,不时在其他物体上摩擦,不久即离群死亡。 【流行情况】 小瓜虫对脊柱没有年龄选择, 从鳅苗到成鱼都受其侵害。 是对当年的鳅苗、 鳅种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温度 15-25℃。 【诊断方法】病鱼皮肤、鳍、鳃等处有小白点,镜检时,虫体马蹄形大核非常显著。 【防治】①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小瓜虫的胞囊。 ②放养鱼种前,若发现有小瓜虫,每 立方米水体加人 250 mL 福尔马林,浸洗 15-20min。 ③用亚甲基蓝 1-3 mg/L 全塘泼洒, 每隔 4 天泼洒 1 次,连用 3 次。 ④每亩每米水深, 使用辣椒粉 250 g、生姜干片或鲜生 姜 500 g, 混合加水 10 Kg 煮沸,熬成辣姜汤,冷却后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 3 次, 晴天中午泼洒。 隐鞭毛虫 【病原病因】隐鞭毛虫寄生鱼体鳃部、鼻腔、皮肤及血液等处引起。 【病症和病理变化】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镜检发现虫体,鳃部少量充血。 严重时病鳅行 动迟缓,呼吸急促,浮于水面,食欲大减。 体表暗淡无光,粘液厚重并有胶质感,最后僵硬 而死。 【流行情况】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东北等地均有发生,发病季节为 7-9 月。 【诊断方法】冲寄生部位去少量样制成涂片,镜检时能发现虫体扭曲运动,有前后各一 鞭毛。 【防治】①对入池前发现有隐鞭虫寄生的鱼种,用 8mg/L 的硫酸铜水溶液或硫酸铜和 硫酸亚铁合剂(5∶2)水溶液药浴 15-30min;或 15-20mg/L 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 15-30min;或 2%-4%的食盐水药浴 5-10min。 ②流行季节, 食场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 剂(5∶2)挂袋。 ③鱼池发生此病时, 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 水成 0.7mg/L 的浓度。 锥体虫 【病原病因】锥体虫引起。 其传播与繁殖与蛭类有关:鱼蛭吸食病鱼血液后,锥体虫 随血液进入鱼蛭并在其消化道内繁殖,当鱼蛭再吸食鱼血时便将锥体虫传播给了下一条鱼。 【病症和病理变化】一般没有明显异状,偶见食欲降低,精神萎靡,严重时鱼体虚弱消 瘦,并有贫血。 【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多种鱼类均会感染,虽然危害不大,但由于泥鳅极易 遭鱼蛭袭击,且习惯寄生泥鳅这一冬季入泥鱼类借以保温,故应多加防范。 【诊断方法】镜检鳅血时,可见血滴边缘扭曲运动的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①诱杀鱼蛭,切断蛭类的传播途径。 ②保持水体微生态平衡, 使水质符合渔 业水质标准。 三、真菌性疾病及其他 水霉病(又名肤霉病或白毛病) 水霉病(又名肤霉病或白毛病) 【病原病因】由水霉、腐霉等真菌引起。 主要是由于鳅体受伤,霉菌孢子在伤口繁殖 并侵入机体组织。 【病症和病理变化】肉眼可以看到发病处簇生白色或灰色棉絮状物,貌似“白毛”。 患病 鳅体行为缓慢,食欲减退,瘦弱致死。 【发病情况】在低温阴雨天气,鳅卵孵化过程【诊断方法】根据体表炎症可初步诊断。 【防治】对鳅卵防治是,用 5‰食盐水浸洗卵 1h,连续用 2-3 天;或用 0.04 %的食 盐加 0.04 %的小苏打浸洗 20- 30 min。 对病鳅用 2 %- 3 %的食盐水浸洗 5-10min;也可 用医用碘酒或 1 %的高锰酸钾涂于鳅病灶; 还可用 0.04 % 的食盐加 0.04 %的小苏打全池 泼洒。 气泡病 【病因】水体中氧或其他气体过多引起的。 【病症】病鱼肠道充气,常腹部向上,静止漂浮于水面上。 【流行】该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防治】:①加水前充分曝气;②发病时,立即加人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 用量为 4-6Kg /亩;③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 pH 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白尾病 【病因】由一种黏球菌引起的。 【病症】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 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 【防治】:①将“三黄散”加入 25 倍量的 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 度为 3g/m3。 ;② “强氯”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 1g/m3。 待 4h 后,再泼洒五倍 子浸泡液使池水浓度为 3g/m3,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红环白身病 【病因】泥鳅捕捉后长期蓄养所致。 【病症】病鳅体表及各鳍条呈灰白色,体表出现红色环纹,严重时患处溃疡。 【防治】:①泥鳅放养后用 1mg/L 漂白粉泼洒水体。 ②将病鳅移入净水池中暂养一段 时间,能起到较好效果。 烂口病 【病因】泥鳅在捕捞、运输和放养初期,头部受到损伤,继而细菌感染和原虫寄生, 病鱼不能进食,逐渐衰竭死亡。 【病症】病鳅呆滞水面或池底,行动迟缓,口部发白,病鳅上颌溃烂,成白色棉絮状, 或露出上颌骨,头部胡须或断,下颌轻微充血。 【诊断】根据颌部的病症可初步确诊,取病变部位进行镜检,发现有少量车轮虫等原虫 寄生。 【防治】 ①保证苗种质量; ②放养前做好清塘消毒准备; ③肥水下塘以提高苗种成活率; ④对于已患病鳅,应先杀虫、后杀菌、再调水,同时内服药饵。 生物敌害 生物敌害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清除蛇、乌鳢、水蜈蚣、红娘华等,防止其侵袭和危害。 【防治】在放养鳅中种前彻底清塘,饲养管理期间,及时清除生物敌害,尤其加强鳅苗 鳅种池的管理。 清除水蜈蚣、红娘华:全池泼洒 0.5-1g/m3 的敌百虫晶体化水;煤油灯诱捕 夹子虫和水蜈蚣;硫磺粉 1.5Kg/亩撒于池堤四周,驱赶水蛇。 非生物敌害 主要是由于农药中毒导致的。 尤其在稻田养鳅时,常使用各种农药来防治水稻虫害, 但必须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 |
|
来自: 武ttvksk62l6e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