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脏腑别通的理论探讨

 老玉米棒 2019-04-06
目的:辨证论治从《伤寒论》中继承内经等古籍,留给后世的治病概念,为辨别其症、证明其要、论病其机、治患其疾,其隐含八纲、脏腑等多种横纵交叉的辨证体系,为后世医家垫下稳定的辨证基石,而温病学家从中窥得其精要,并延其概念创'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思维。本研究目的旨在找寻除表里关系之外的脏腑辨证,而'脏腑别通'亦是解析藏象间的另一种联系方式。明·李梴《医学入门》一书指出,别通,乃有别于脏腑表里联系,但未详述关系是如何建立与联络。直至清·唐宗海以'气化'观念,并且参阅当时解剖观念,考以王清任,尊以陈修园,借古为镜,以西医辅以梳理,乃好古而不腐之人,以述其别通关联,并论其病因病机与经脉密切相关,经脉的循行路径,凭借经气互通相连。此研究运用唐宗海'气化理论'来探讨'六经'实质,研究'辨证'意义的基础上,面对于复杂病变,运用多种辨证交叉织网,系统地阐发脏腑失调所导致病变的藏象观。以助于理解《伤寒论》条文与'别通'关系的临床应用,为藏象提出另一个思考辨证路径。方法:以中医气化理论、临床运用,阐述气化实质,并对于运用气化理论及现代诊疗现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了解目前气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再者,整理古代医家著作及相关文献研究,确认气化的基本原理,重点对《伤寒论》原文进行分类分析,并联系后世注家论点,在此基础上联系'开阖枢'与'脏腑别通'三者关联性,以'气化'为纲;'开阖枢'为目;'阴阳'为科;'脏腑'为属;'别通'为种联系图。最后,对《伤寒论》相关条文分析,结合病因-病位-病机,并提出相应的'别通'治则,以期提供辅助临床诊疗思路。成果:解剖学的发展,使得当前医学的飞进,若以现代观点来看待传承已久的传统医学的脏腑观念,有失公允,前者乃是实质性组织,其解剖形体,可触,可视;后者重视脏腑的比邻关系,以阴阳出发点、类比取象脏腑,以气血流动营养,以表里为界限,今天用整体观中来看待一个机体,并解析互相影响的因素。而'脏腑别通'理论也是其中一种联系方式,阐述气化流窜经络以联脏腑。多一角度看待与理解《伤寒论》,并使得'别通理论'为辨证体系的辅证。结论:①论述'脏腑别通'理论的认识与现况研究。②将《伤寒论》以开枢阖-三阴三阳-两经一气为纲领分类,分别对应'别通'关系,以条文、症状、方药做一分析六经的生理、病理情况。③医家对脏腑别通理论对经方运用的见解。④临床医案报道。⑤展示脏腑别通对《伤寒论》的应用与意义并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