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砚的坑种介绍

 攒菁堂 2019-04-06

2015年12月19日,《文玩那些事儿》微播平台如期推出《端砚的坑种介绍》专题节目,本期节目由美女镜子担任主播,肇庆端砚传承人之一的李伟老师出任嘉宾。

砚为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肇庆端砚最为著名。端砚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清、兴旺于今天。它在宋代已经被列为贡品,历代帝王、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赞美端砚的诗词、著述、砚铭、传说等,形成了完整的端砚文化体系。它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而闻名于世。用端砚发墨快,研墨不滞,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传说至今,是否属实呢?据李老师介绍“呵气研墨”的说法自古有之,老艺人们没有对其进行验证,直到20世纪收藏端砚的人数不断增多,大家才重新挖掘出这个话题,它也曾在北京举办过的某论坛中被推翻。直至2008年在上海举办的端砚论坛中,来自台湾的胡先生带来一方五、六十年代开采出的老坑端砚才将这一说法证实。李老师强调“呵气研墨”的成功除了要求砚石本身材质好之外,还受天气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因为北京干燥的气候环境没能使“呵气研墨”试验成功。


古时肇庆叫端州郡,因此开采出的砚石取“端”字。端砚自唐初开采至今,断断续续基本没有停止过。目前端砚大概有50种左右的坑种,其中最主要的有7种,分别是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梅花坑、宋坑、绿端、斧柯东。

老坑

老坑又称水岩、皇岩,位于西江羚羊峡斧柯山南岸山脚,离西江约200米,位于端溪矿区最低处。据说唐代中期就已开坑取石,至今断断续续开采了1200多年。老坑被视为“砚中至宝”源于它基本都是人工开采,难度大,加之自宋代成为皇家御用贡品。它石质细嫩、滋润,叩之木声,有“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之优点。

老坑砚石外观呈青灰色,微带紫蓝色。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石眼是端砚独有的特色,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长有石眼的端砚石十分宝贵和难得。《砚谱》:“端石有眼者最贵。”)其中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鱼脑冻和蕉叶白则是非常难得的。(火捺又称“火烙”,就是说在端砚石中有些部分出现好像用火烙过的痕迹,又如被熨斗烫焦,呈紫红微带黑色者。端石的火捺有老嫩之分,老者色泽紫中微带黑,嫩者紫中微带红。常见有胭脂火捺、马尾纹火捺、金钱火捺、猪肝冻火捺等)。由于老坑产在砚材发源地最好的山脉里,山脉边上有端溪,砚坑长年累月泡在水里,粘土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使石质逐渐变纯、变软,故老坑砚石可以达到“呵气研墨”的效果。




坑仔岩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与普通话“康”音相近,故又称康子岩)。该砚石坑最早于宋代治平年采石,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和老坑位于同一山脉,老坑往上200米即是坑仔岩。它石质优良,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仅次于老坑。与老坑、麻子坑很少出产大块砚材相反,坑仔岩以大块砚材居多。砚石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坑仔岩的花纹非常丰富,是三大砚石中最容易辨认的,而且要比其他砚材的花纹都要大要漂亮。花纹包括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

坑仔岩的石眼色彩异常丰富,有翠绿,黄等,小如绿豆,形圆,像夜空中的星星,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石眼有活眼、死眼之分,别致者是晕作数重甚至十数重,如果兼有瞳子,看上去活象某种鸟兽的眼睛。坑仔岩中最好的眼就是活眼。





麻子坑

坑仔岩往上2公里左右是麻子坑,于清乾隆年间开采,开采约240多年。麻子坑砚石色泽油润,青紫色略带蓝色,以水湿之观察,色彩丰富斑斓。它名字的由来有2种说法:其一是最早开采坑洞的人叫陈麻子;其二是麻子坑砚石上有均匀分散的黑点。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一般来说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级,如遇佳石则又胜于坑仔岩。通常情况下,麻子坑大料都有瑕疵,石品花纹也不算太好,没有砚池,已收藏为主(砚堂指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砚池谓凹形砚,也指砚端低洼储水处。砚台要有砚堂、砚池,不具备二者的不能叫做砚,通常以收藏为主。现代工具速度快,一方好的砚台出来的时间大约需要1-2个月)。李老师介绍自己比较喜欢上等的麻子坑石材,石质可媲美老坑,唯一的差别就是没有大料。




梅花坑

梅花坑于宋代开坑采石,出自二个地方,一是岭羊峡以东的鼎湖沙浦典水村附近,古人称典水梅花坑。二是出自北岭山前村坑和蕉园坑。梅花坑洞较深,洞内石分三格,只有中间一格石可制砚。梅花坑石以多眼为主要特点,色苍灰白微带青黄色,其中有梅花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坑,下墨亦快。虽然石质与老坑等名坑相比略为粗糙,但仍不失为端砚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之一。其中典水梅花坑采出的砚石多眼,眼中有点,大而晕重不分明。北岭梅花坑砚石色苍灰微带褐黄,眼多而无睛(无瞳子),眼呈米黄色。与其他坑种大约中指大的眼相比,梅花坑的眼则比较大,一般大于拇指,最大的犹如拳头大小。另外,它的眼是多层的,在石头原料就表现出来了。在砚材加工时比较费工的原因就是要找出所有的眼,不然就浪费了砚的价值。梅花坑的石质不是很细腻,但带有天然的多姿多彩的彩带,这是人工与大自然的巧妙结合,它集鉴赏、实用、馈赠、收藏于一体。

宋坑

宋坑在宋代被发现而开坑采石,故取名宋坑。但宋坑并非指某一采石坑洞,而是拥有好几处岩洞,盘古坑、陈坑、伍坑、蕉园坑等。它们均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后面的北岭山一带,西起三榕峡,东到鼎湖山,又因七星岩以北将军岭下有将军坑产砚石,前人也有称宋坑为将军坑。

宋坑砚石由于产石区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所以石质石色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宋坑砚石石品花纹不是很丰富,只有彩带和火捺。老宋坑砚材有眼,今年开采的宋坑在端砚老坑往东十公里左右坑洞开采出有眼的宋坑,但石料比较粗糙,不是太好。宋坑石色凝重而浑厚,石质致密,下墨快,发墨好,但比不上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等砚石研磨出来的墨汁细腻、油润。要书写奔放、流畅、笔力劲健的大字用宋坑砚研墨为宜。要画严谨精致的工笔花鸟、人物画和书写工整的蝇头小楷则用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砚更加合适。另外,宋坑是比较实用的砚材,也是古代人使用最多的砚材,大多是大料,自己见过最大的一块有30吨重。

绿端

绿端采石始于唐代,绿端砚石最早在北岭山附近开采,可能因砚石枯竭,人们就终止于此开采,转移至端溪水一带的朝天岩附近开采,再后绿端砚石与朝天岩砚石混在了一起,即上层为绿端,下层为朝天岩。绿端发墨比较差,石色青绿微带土黄色,石质细腻、幼嫩、润滑,最佳者为翠绿色,纯浑无瑕,晶莹油润,别具一格,是观赏性比较高的石料,一般利用石皮俏色做成摆件、茶海等。当今市场,砚台应用减少,使得茶海等把玩观赏件逐渐浮出水面,逐渐占领市场份额。

绿端一般分为2种,肇庆市西边的小湘镇所产绿端呈深绿色,是绿端中最好的。肇庆市东边老坑往西沙浦镇的绿端皮色较好,有红有黄,但石质不太硬,深浮雕、镂空雕都非常适合,加之料大,这些因素决定其观赏价值。

斧柯东

斧柯东是端砚界的杂坑,在老坑周边,至今没有定名。这种坑与绿端的用途基本一致,实用性很强,送礼佳品。它石质粗糙,杂质多,砚材和发墨都不太好。上品斧柯东能够假冒麻子坑。它与麻子坑颜色、石品花纹比较相似,但在石头皮色、断层和石头里面的颜色上是有区别的,麻子坑呈深紫色,斧柯东则偏红。这种砚材价格不高,基本上每个厂里都会有很多这种砚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