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商代动物佩饰

 天宇楼33 2019-04-08


商人发迹于东北,承袭了红山文化喜爱雕琢小件玉雕动物的传统,因此商代玉器出现了大量的动物形玉器,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的一些特色,巧妙利用线刻,在商代出土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在制作工艺还是造型艺术方面都有很高价值。商代动物玉器也为周、汉直至明清的动物玉雕起到了艺术与风格的典范作用,使动物形玉器称为玉器史上一个传统品类。

商代动物形玉佩普遍为扁平状浮雕形,也有少量可悬挂佩戴的小型圆雕作品,或有孔以供穿绳佩戴,或下部有榫可供插嵌。雕刻造型多为侧面姿态,也有少数俯视形态。

扁平状浮雕动物玉饰或为环状玉材圆周之三或五等分,或为长方形、近似方形的玉片。圆雕动物多以长方立体、近似立方体、圆柱状玉材稍加雕刻而成,保留着玉材的外形轮廓,并以夸张头部及五官的艺术手法。

具体造型包括人、凤首人身神人、龙、凤、怪兽怪鸟、鹦鹉、鹅、鸭、鸮、鹰、燕、虎、熊、象、鹿、猴、马、牛、羊、兔、鱼、蛙、鳖、蛹、蝉、螳螂、螺、贝等。仅各种鸟的造型就有近20种。

商代动物玉雕的造型特点表现在:

一、高度写实。

各种走兽、禽类、水族、昆虫的原型都来自现实生活,它们造型准确,结构合理。玉匠能从不同视角观察与刻画动物的形体特征,或抓住某部位特点来造型。造型分正视、侧视和整体造型三种手法。片状浮雕的牛、鹿、禽鸟等多采用正视表现手法,突出雕琢对象的主要特征,如鹰取正视,以表现其展翅飞翔;玉兽、玉龙取侧视,以表现其头部的神情与动态;玉象、玉虎则为整体造型,以完整地表现其形体结构和形象特征。

二、动物形体与器物造型合二为一

一件动物形玉佩或玉饰,除动物形体外,无任何附设结构,既突出了动物形体,又能节省材料、时间和工力。这种将动物形体与器形造型合二为一的技法,反映出玉匠们能利用简练、集中和明确的雕刻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的技巧。动物的立体形态,常被玉匠以片形雕刻而成,这在审美与心理感知上,是属于人有感知简化的能力所致。

三、概括玉夸张相结合。

商代动物形象一般被雕琢得极为简洁、明快,玉匠不追求其形体的细部刻画,而强调(夸张)其代表性的某部位的形象美;如玉象之长鼻、玉龙之大头、玉虎之利齿、玉鸮之大喙、玉螳螂之刀足、玉鹅之长曲颈、玉凤之高冠长尾等,这些器官常常被加大或突出,甚至夸张得不合于形体比例,但动物形体特征却表现得淋漓尽致,灵动可爱。

强调动物的某些器官,表现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这是商代动物玉雕最具艺术魅力之所在。如玉象扬卷大鼻,表现它象鼻的灵巧;玉狗回首窥视,表现它的机敏警惕;玉虎张口举尾,表现它发威时的凶猛姿态;玉兔抿耳细听,表现它胆小多疑;玉鹰展翅欲飞,表现它善飞与滑翔能力;玉鱼弓身跳跃,表现它跃出水面瞬间的姿态。

玉龙等动物器物上常饰于双阴线雕出的菱格纹;龙身常见的小型三角纹;双勾阴线雕琢的勾云纹和云雷纹;形如鳞片的重环纹;多饰于鸟冠翼或龙、鸟、鱼等脊背上的扉棱;龙、虎、鸟头部常见的蘑菇形角;常见于玉人及人鸟神像臀部的 “⊕”符号等。

商代动物类玉器均突出眼睛,不但比真实比例大,且多呈图案化,其中尤以臣字眼最具特色,是用砣以双线压地法雕琢,目中眼珠常琢突起的圆形,目框用双勾线刻出。

商代动物的总体特征表现为造型逼真,结构合理,星神姿态准确、优美、生动,显示了动物内在的生命力。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玉器鉴定专家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