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近年饮料很少有做“再来一瓶”的活动? 当你中奖时, 人已发了大财

 满血满魔 2019-04-08

饮料自诞生以来,就很受人们的欢迎,到了夏天,就卖得更快了。同时竞争力也很大,毕竟制造的成本低,卖得价格却不低,利润空间很大,谁都想分一杯羹。所以为了打响品牌,提高销售量,厂家们都想尽了办法,而在前几年,最常见的就是举办“再来一瓶”活动,因为中奖率不低,所以活动很是火热,有一个开头,其他厂家纷纷效仿,这可乐坏了不少人,运气好的话,可以花一瓶饮料的钱,喝到好几瓶。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活动渐渐消失,瓶盖上的再来一瓶变成了条形码或是兑换码,奖励变成了一些电子平台的会员或是游戏充值卡、旅游之类的东西,这是为何?难不成是那样做不赚钱,厂家承受不了,所以停止了?

众所周知,无奸不商,他们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既然从一开始就制定了“再来一瓶”的方案,并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那就说明它是有利可图的,并且利润还不低。要不然也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有那么多厂家都一起这么做,总不会那么多人都是错的吧。既然这样,他们又为什么会将这项活动取消?在你中奖的时候,为了花两块钱可以多喝几瓶饮料沾沾自喜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发了大财。有些人为了盈利,制造了大量假的再来一瓶的瓶盖,这是导致这项活动消失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饮料商在执行这项计划的时候,在不赔本并且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制作了中奖率,就拿百分之十来说,也就是说如果生产了100000瓶,其中会有10000个瓶盖有奖。但是那些经销商为了赚钱,就找个工厂造假,用低成本制造出许多假的瓶盖,当成真的回馈给厂商,就可以少付钱多进货。而那些生产假瓶盖的厂子,因为作假,收的制作费比真的高,他们也可以从中牟取巨额利润。这样一来一层复一层,造假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厂商负荷过重,利润剧减。

在那些制造饮料的厂家利润大减的时候,却是那些瓶盖加工厂和经销商赚的盆满钵满的时机。例如一瓶可乐的进价是1.5,他们做一个瓶盖只要5毛钱,可以省下一块钱进价,卖的时候零售价是2块钱一瓶,本来只盈利5毛,这样一来拿瓶盖跟厂家兑换,直接翻了3倍,别看一瓶只比原先多挣1块钱,可10000瓶下来就是10000块,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那些瓶盖加工厂,他们原先制作一个瓶盖的材料钱1毛钱,卖给制造商是2毛钱,可卖给经销商5毛钱,利润翻了4倍,可不也是赚翻了。

再来一瓶的造假太容易,成本直线上升,漏洞太大。而现在的二维码或是兑换码,将兑奖率降低,还比较安全,不易造假,对饮料制造商来说,好处更多。想当年,有再来一瓶活动的时候,你一次最多中了多少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