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病

 胡言佛语 2019-04-10

李某,女性,30岁。1974年6月7日初诊患肝病日久,西医检查肝肋F两指。现在自觉胃院部和肝区疼痛,疲乏,恶心、纳呆,口千不思饮水,尿少便干,月经错后,血色淡。望诊险面及肢体皮肤皆呈暗黄色,消瘦病容,脉短涩,舌体浮胖。治宜补血和营健胃。拟用当归补血汤、茵陈术附五苓汤论治。处方:茵陈15克,附子4.5克,白术9克,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9克,桂枝9克,赤小豆15克,当归12克,黄芪24克。2剂,隔日1剂。1974年6月10日二诊服药后精神好转,肤黄略退,食欲增加脉气微活。6月7日处方加附子6克,生姜3克,大枣9克。3付,隔日1剂。1974年6月21日三诊食睡均佳,面肤暗黄消失。大便三四日一次,仍觉肝脾区疼痛并腹胀。脉虚,苔黄腻。6月7日处方加板蓝根9克,香附9克,乌药4.5克川厚朴9克,柴胡6克,白芍9克,薄荷1.5克,姜半夏6克,陈皮6克。3剂,隔日1剂。1974年6月24日四诊:两胁痛减退,腹胀气滞,大便不畅。治以舒肝理气,消积导带之剂,配服丸药。处方:板蓝根30克,败酱草30克,香附子30克,苍术18克川厚朴24克陈皮18克,青皮18克,佛手30克,大腹皮30克,广木香12克姜半夏30克,紫苏梗18克,赭石30克,旋覆花30克,炒菜菔子18克,砂仁9克,积壳30克,瓜蒌30克。共研粉面,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服1丸早晚各1次。

      按初诊时,患 者面色污暗发黄,身体消瘦,极度衰弱。月经错后,血色淡薄,食少纳呆,尿少便干,舌体浮胖脉气短涩。此为血亏气衰、身体不支之象。又患黄疽(阴黄),肝胃作痛。人体与疾病,两相矛盾。根据《内经》中“必先五胜”之法,刘老认为必须先让五脏之气,有胜病的能力。故采取治人为本的原则,给以初诊处方。方为当归补血汤茵陈术附五苓汤合方。3剂以后,精神好转,肤黄略退,食欲增加,脉气微活。二诊在此基础上又将附子加量以鼓舞阳气,加生姜、大枣,和营卫,健脾胃继续增强机体功能。三诊时食睡均佳,阴阳和合,面肤暗黄消失,但大便三四日次,肝脾痛胀,苔现黄腻肝炎症状明显是为体气稍强、病状易显的关系,乃于前方中加板蓝根、香附、乌药川厚朴、柴胡、白芍、薄荷、姜半夏陈皮等冶肝药物,以达机体和肝病同时并治的目的。四诊时,肝脾疼痛消失,是疾病大减之候,乃给予疏肝理气、消积导滞的丸药方,嘱其缓缓服食并注意保养。1977年5月访问,服丸药后,病情逐渐消退,未曾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