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航行大海靠舵手 2019-04-11

三月,很美!三月的洛阳城,更美!

美在花团锦簇,美在杨柳鬖鬖。

但在诗人刘克庄看来,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在花柳间穿梭的流莺。

为此,他专门写一首咏莺的诗——莺梭。

一同品读:

莺  梭

掷柳迁乔太有情,

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

多少工夫织得成。

——宋·刘克庄

解析

题目很有意思,“莺梭”,形容像梭一样的莺,但作者不说“梭莺”,可见其侧重点在“梭”字上。

首句刻画莺飞之状,突出一个“速”字,为何这么说呢?

有一个词叫“掷梭”,本意为织布,引申为时光迅速。所谓“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就是这个意思。作者将莺比作梭,自然也隐含“迅速”之意。

另外,“掷柳”即(莺)从柳上抛掷下来,莺为梭子,柳丝则成了纺线,如此,织布机就运作起来,便有了下句的“交交时作弄机声”。

本来,莺与柳没有多大关系,但作者却通过织布这一活动,使二者巧妙地关联在一起,其想象不可谓不绝妙。

由此可见,“太有情”的不是莺而是人。

首句从视觉角度入笔,次句则从听觉角度刻画,前后既有承又有转。

“洛阳三月花如锦”句,好像抛开了“梭”,而写洛阳城花团锦簇的迷人景象,但仔细一看,才觉妙极:织布机是用来织布的,可大自然不是一个真正的织布机,它又能织出什么呢?诗人放眼洛阳城,只见万紫千红连成一片,可不就是一块精美的丝织品吗?这万千锦绣当然是流莺辛苦织出来的,所以诗人感叹“多少工夫织得成”!

回过来看,全诗四句,句句暗含“梭”字:首句的“掷柳”、次句的“弄机声”、三句的“锦”、末句的“织”。可以说,把“莺梭”给写活了。

最后又到了归纳主旨部分。作者是单纯写景,表达对大好春光的喜爱;还是通过对沦陷区(当时洛阳在金人手中)美好山河的描绘,来激发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的决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