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与中华世俗文化

 Zhanjh1936 2019-04-12

仰望华天,双手托起一颗赤子丹心,读先贤经典,与中华先贤進行心灵对话。

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论语》奠定了中华世俗文化的根基。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作者轩辕黄帝,书中总结了轩辕黄帝时代以及以后医学、哲学成就。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因此《黄帝内经》也是一部奠基中华世俗文化根基的哲学著作。

《黄帝内经》是医经著作,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性的理论医著,也是中国古代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原书十八卷,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除医学理论外,又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哲学等许多方面,因此有人把它说成我国远古及先秦时代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继承了“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发展并丰富了古代哲学。

全元起、王冰、林亿等历代医学家对《黄帝内经》详细作注、校正、整理、完善至二十四卷,共一百六十二篇。

《黄帝内经》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作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说明。它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人体结构和人体的生理运动也是自然界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的,因而病理要从自然界中寻找。认为疾病是自然界外在的某些物质因素侵害而产生的,若违反四时的养生原则,则邪气伤人。

《黄帝内经》在治疗理论方面,坚持求是的态度和方法。针对病起、病中、病因都一一提出施医方案,力求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黄帝内经》利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人体各部器官的有机联系,强调五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还提出了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有机联系问题。认为过度的喜、怒、哀、思,会伤害内脏的器官,因此人要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感情。

《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素问》主要论述自然变化规律,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学说、针灸等。二者之共同点均系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药方与技术。因此,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泉,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尽管医学家学说各异而有争论但鲜有背离者,几乎无不求之于《黄帝内经》,成为立论之准绳。就是现代人学习研究中医,也必须首先攻读《黄帝内经》的缘故。

《黄帝内经》是具有人文性的,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是以人为核心,讲的都是人,而不是物质,讲人的生命是整体的,人和自然不能分割,人自身各脏象之间也是不能分割的,强调人与天的不可分割性、整体性,认为人的生命是可以感知、感受的,人是生动的、鲜活的。

所以《黄帝内经》所建构的这门中医科学,是一门具有人文科学色彩、具有哲学色彩的医学体系,是医学经典、也是人文经典、哲学经典、科学经典。

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全面再现总结轩辕黄帝时代至先秦时代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在中国医学史上有很高地位,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张仰中华曰:

《黄帝内经》作者轩辕黄帝,不容质疑。书中记录轩辕黄帝为中医作出虽巨大贡献,又总结汇集了他以后至先秦以前的医学成就,以黄帝名命此书,无可厚非,名正而言顺,不容否定和质疑。

中国人有病先求医而不是求神,《黄帝内经》功不可没,中华世俗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理念形成《黄帝内经》功不可没,中华文明繁荣昌盛、五千年绵延不断、一脉相承《黄帝内经》居功至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