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的郑贵妃为什么给李敬妃陪葬了?

 思明居士 2019-04-12

李敬妃是明神宗万历中年时期最宠爱的妃子,也是南明永历皇帝的祖母。为万历皇帝生下皇六子朱常润、皇七子朱常瀛,被册封为敬妃,还曾发愿刊刻佛经一部。她在生产皇七子后第十一天因产疾而薨。万历非常伤心,将她两个孩子交给中宫王皇后抚养,追封她为恭顺荣庄端靖皇贵妃,按照嘉靖皇帝沈皇贵妃的规格为她办理后事,又厚赏为李皇贵妃题写铭旌和墓志铭的大臣们。甚至还下旨让她一起合葬帝陵地宫,《万历起居注》万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条:......口传圣谕:“皇贵妃李氏伺候敬谨,诞生皇子,准葬于寿宫右穴,内阁议拟里看此”。

李敬妃虽然生育了皇六子和皇七子,可她毕竟不是皇后,又非皇太子生母,按照明朝制度是无法葬入帝陵地宫的,就连当面不可一世的万贵妃去世后,也没有享受到和皇帝合葬的待遇,因此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万历也没有后世乾隆皇帝那样自我,连慧贤皇贵妃这种既非皇后又不是帝母且生育记录都没有的爱妃也能带入地宫合葬,只能作罢。不过万历皇帝为了弥补爱妃,命令礼部尚书亲自去皇陵天寿山十三陵陵区的银泉山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按照成化皇帝万贵妃坟的规模为李皇贵妃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坟园。根据考古实探,李贵妃坟的建筑规模实际还超过了万贵妃坟。

万历皇帝去世后,明光宗一系登上帝位,曾经传言与光宗夺嫡的郑皇贵妃被宫廷冷落,待遇遭到大幅度减损,她的侄子郑养性被革去官职净身出户逐回原籍。崇祯三年七月,郑氏去世,当时明朝财政已经逐渐紧张,崇祯皇帝也无意为祖父之妃再大动土木,于是郑皇贵妃被葬入了李皇贵妃坟园,成为李皇贵妃的陪葬。后来崇祯年间和清顺治年间,神宗李顺妃、刘昭妃、周端妃又相继葬入,李皇贵妃坟园中实际安葬了神宗五妃。由于五妃中郑贵妃名声最大,于是喧宾夺主,后世把此地称为郑贵妃墓,原主李皇贵妃反而湮没无闻了。

当时宫内有一种流言,说是郑皇贵妃嫉妒李皇贵妃得宠,于是像西汉淳于衍毒杀许皇后一样,指使自己的心腹太监张明在李皇贵妃的医药里面做了手脚,把她给害死了。由于古代医疗技术有限,妇女生产时九死一生,产疾而亡并不鲜见。而且郑皇贵妃在宫中没有能够派遣太监毒杀宠妃的权力。她的女儿因为没有禀告管家婆就和驸马同房,就被太监辱骂逼下跪认错,驸马在宫中被太监群殴,她害怕万历的怒火而不敢为女儿女婿出头讨回公道,也不敢因为此事得罪万历而惩罚太监。所以李敬妃之事难以辨别真假,需要更进一步的史料来支持。


万历时的郑贵妃和李贵妃(当初是李敬妃,死后追封贵妃)都是万历皇帝的宠妃,分排第一和第二。李敬妃死后,万历帝要求让李敬妃陪葬定陵,大臣坚持不让;万历帝临死时遗命李贵妃为皇后,死后也可以陪葬定陵,大臣们反对李贵妃为皇后,死后也不能陪葬了。万历皇帝宠爱的妃子一个也没有陪葬在万历皇帝身边,这是万历皇帝的悲哀。

郑贵妃给李敬妃陪葬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明朝大臣不会干这样的事情,这两个的墓地埋葬的比较接近是真的,都在一个园子里。(郑贵妃剧照)

李敬妃死后荣光。

1597年3月10日,李敬妃生下了万历皇帝的皇七子朱常瀛(永历帝朱由榔的父亲),3月21日就去世了,死因不明。一般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死于生育类的疾病,另一种是记载的由郑贵妃的太监张明用药阴杀,不过后一种证据不足,有待考证。(李敬妃的孙子永历帝剧照)

万历皇帝在世,李敬妃死后马上被追封为“皇贵妃”,按照前朝“皇贵妃”的级别对待埋葬。万历打算让李贵妃陪葬身旁的想法也被朝臣阻止了,因为李贵妃不是皇后,皇后才可能陪葬皇帝,李贵妃的儿子们由王皇后抚养。

李贵妃的墓地址选择在了万历皇帝的定陵之南,万贵妃(明宪宗宠妃)墓的右侧,嘉靖皇帝的陈皇后和几个妃子的墓地左侧,具体地址是明十三陵的银泉山,是妃子陪葬陵墓。

李贵妃的孙子朱由榔建立永历政权后,将李贵妃追尊为“孝敬太皇太后”,墓葬地在北京附近,也不能修缮,永历政权存在时间也不长,名号是有了,但不被后世认可。(郑贵妃的孙子弘光帝剧照)

郑贵妃墓是否陪葬李敬妃墓?

郑贵妃的儿子是万历皇帝的第三子朱常洵(福王),万历皇帝一直想里朱常洵为太子,也是因为这个主要原因,万历皇帝和大臣闹得不可开交,大臣们迂腐的坚持所谓“长子继承制”,不让废立太子,搞得万历皇帝20多年不愿意上朝理政,通过历史证明来看,长子继承皇位是个愚蠢的做法,选择贤能才是长久之计。(万历皇帝剧照)

郑贵妃折腾了很久,始终没能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不过也留下了祸端,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对郑贵妃的这一支政治力量进行了清除,崇祯三年(1630年)郑贵妃去世了。按照明朝制度,她也按照贵妃的级别安葬,此时已经物是人非,宠幸她的万历皇帝已经作古,皇后遗命也被阻止,对待她的安葬是这样记载的:

神庙皇贵妃郑氏于崇祯三年五月二十五日酉时薨逝,丧葬事宜命照神庙恭顺荣庄端静皇贵妃李氏例行,即葬李氏园内,并择吉开隧兴工。

也就是说,郑贵妃按照李贵妃的标准下葬,并将她葬在一个院子里,这里称呼的“李氏园内”就是万历为李贵妃建设的陵园。到底这个园子是不是专门为李贵妃单独建设的呐?我认为肯定不是,李贵妃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级别。万历皇帝死后,这些贵妃和其他妃子按照惯例一般是要聚集到一处或几处来安葬,也就是皇帝的妃子陵墓,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花钱,减少费用,利于管理,明清两代的帝王后妃一般都是这样安排妃子的陵墓。所谓的“李家园子”只不过是她第一个埋葬进去了才称为这个称呼,这是典型的万历皇帝妃子陵寝。再说了,崇祯时期财政非常紧张,活着一些太妃的固定支出都缩减了不少,何况是安葬这样的事情。

南明弘光政权的朱由崧是郑贵妃的孙子,把他也追尊为“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活着没当上皇后,死了成了太皇太后。

现在郑贵妃墓葬保存的比较完好,因此现在好多人称这里是“郑贵妃墓”。

不管是郑贵妃还是李贵妃,她们都是万历皇帝的陪葬陵墓,她们之间是对等关系,根本不存在谁陪葬谁,不能先入为主,这是妃子们的墓葬集中之地而已。


要了解其原因,我们要对相关的几个人物先了解一下,这也方便我们理清前因后果。

万历帝的郑贵妃

郑贵妃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最宠爱的妃子,万历十年被册封为淑嫔。郑氏凭借聪明机警、通晓诗文等他人少有的才华,赢得了万历帝的独宠。她十分清楚以色侍人终有一天要衰败,因此她另辟其道,如解语花一般,聆听皇帝的倾诉,替他排忧解愁,万历帝将其引为知己。

短短四年时间,从嫔位到皇贵妃,更是为万历帝生下了皇次女云和公主、皇三子朱常洵,在万历十年到二十年之间,一共为万历帝生下2子2女,可见其受宠程度。

在郑贵妃生下朱常洵之前,万历帝已有一个长子,是一次临幸宫女王氏所生的朱常洛。万历帝不喜欢王氏,更不喜欢王氏所生的朱常洛,朱常洛5岁时,其母王氏还未受封,而朱常洵刚刚出生,郑贵妃即被封为皇贵妃,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万历帝是否要废长立幼,由此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由此揭开了帷幕。最终在慈圣皇太后的干预下,万历无可奈何地立朱常洛为“皇太子”。郑皇贵妃母子就此已知与帝位无缘,大势已去。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帝驾崩,留下遗命封郑氏为皇后,死后葬于定陵玄宫。但300余年后,打开定陵玄宫并未有郑皇贵妃棺椁的影子,那么郑皇贵妃葬在了哪儿了?

郑皇贵妃葬在了哪儿了?

根据史料记载,郑皇贵妃比万历帝多活了十年。她早些年在皇宫中立足靠的是万历帝的宠爱,万历帝驾崩后,其长子朱常洛登基,虽然只当了不足一个月便死了,但是帝位的传承也是在朱常洛这一脉来延续。明光宗朱常洛驾崩后,其子朱由校登基,为明熹宗。明熹宗即位七年后崩逝,其帝朱由检继位,即崇祯帝。

崇祯三年,郑皇贵妃病逝。在万历帝驾崩后的这十年,郑皇贵妃被认定是祸国殃民的妖孽,与亲子骨肉分离,过了十年寂寞冷寂的宫廷生活。她病逝后,是光宗五子崇祯帝在位时期,他怎么会允许这个以前没让自己祖母、父亲好过的女人与祖父万历帝合葬呢?于是郑皇贵妃被葬在了银泉山李敬妃的墓穴里

李敬妃是当年宠爱仅此于郑贵妃的妃子,万历二十五年,生下皇七子后薨逝。关于李敬妃的死因,有传为郑贵妃所为,毕竟“自此郑娘娘无有与分宠者矣”。如今崇祯帝将郑皇贵妃的棺椁丢进了李敬妃的墓穴之中,生前与万历帝恩爱一世,死后却不能同穴,还葬在了疑似自己当年害死的妃嫔墓中,未尝不是一种悲哀和不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