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永铸:矛骸部系钮的用途以及产生的实效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4-12


矛骸部系钮的用途以及产生的实效

青铜永铸

青铜永铸,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氏,就职于山东省淄博市齐文化博物院,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文物修复与鉴定专业。从事文博、考古工作20余年,参与专业论文汇编40余篇,从事野外考古发掘近万次,其中《临淄商王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获得93年山东省重大考古成就奖。此墓地一夫妻并穴墓中出土大量礼玉,填补了临淄无葬玉习俗的空白,为研究战汉时期临淄地区玉器葬俗制度以及玉石流通途径奠定了研发方向。本人还在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之余,积极实践各时期的青铜范铸技术,为研究、积累先秦齐地各时期的青铜范铸形式总结了资料。

矛,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它与戈、戟、殳、弓并列为“五兵”。也是延续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制式冷兵器,源于商周之际流行于火器出现之前。    


矛,有矛头和“骸”(hái)两部分组成;矛头,有“身”和“骱”(jiè)两部分构成。“身”就是包含“脊、叶、锋、刃”的部位;“骱”就是“脊”和“骸”相接的地方;“骸”是用来连接矛身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矛身中部的凸起为“脊”;脊左右两边展开的部分叫“叶”;并向前聚集成“锋”;叶边缘锋利的部分叫“刃”。有的脊叶两侧带凹槽的,名曰“饮血”,目的是便于矛头刺入人体后排血进气,从而增大体内压强。矛“骸”两边或一边的环状钮叫“系”,可用于系挂“毛羽”类物品。   

矛头各部位的用途已很显见,争议最多的就是骸部的系钮的真正用途,下面就从这个钮开始说起。    有的学者认为骸部的系钮主要用途是穿缚绳子便于加固矛头和柄的连接,刺杀中矛头不易从柄中脱离。

这种说法很是牵强,起码忽略了两点: 

一是穿刺中矛头接触到物体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形成了对冲,反而加强了矛头于柄的连接。

二是忽略了同时代有的矛骸处还有一个銎孔,这个銎孔的作用就是加入楔子固定矛头和矛柄,那么何需再画蛇添足的用绳系缚?因此认可骸系是用于穿绳索固定矛和柄的装置一说站不住脚。    

古吴兵器  镇江博物馆藏  乐艺会资料

那么骸部系钮的真正用途是什么?   

《说文》“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说明当时的矛上都装饰有毛发或者羽毛类的物件,那么这些毛羽装饰在矛的那个部位?从全国出土的大量攻占搏击类的画像石画面可见一斑,其实这类毛羽装饰就系缚在骸部的系钮上。    

当然同时代的矛也有没有系钮的,那只是用途的不同罢了,如“矛子”,一种类似梭镖一样投掷的矛;还有“矛戟”和戟套装使用的矛,泛称刺等等。有系钮的矛,其用途说明就是系挂类似“璎珞”类的装置,那么结合历代实际作战来看,这种“毛羽”的用途即可形成一下几种实效。

一,挡血、吸血   

在作战中,长矛这种刺击兵器必然是不断朝着敌方的要害进攻,在刺中敌人的同时,被刺中的伤口往往会因为深入动脉而喷溅出大量血液,如果没有类似毛羽类的璎珞遮挡吸收,这些血液不仅有可能溅射到自己身上,而且还会顺着矛头反流到矛柄上,导致持握时矛柄打滑,影响再次攻击。毛羽之所以能够有效的阻挡血液的喷溅,这是由于矛运动的反作用力造成的,当矛尖作用于人体后,系钮上悬挂的毛羽类由于平衡力的作用,就会朝着矛尖接触的方向反作用运动,相应也就起到了阻挡的作用。 

二,迷惑敌人    

战汉时,由于“积竹矜”矛柄的大量使用,以及到宋代“坚而不硬、柔而不折”的白蜡杆矛柄的出现,都使矛柄的韧性大大加强。在交战中,不断挥舞戳刺的长矛带动矛系钮上栓挂的“毛羽”来回晃动,因其颜色鲜艳,能够极大的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从而使对方降低了对矛尖的威慑,也就大大提高了刺击的成功率。反观现代武术“武花枪”的技巧,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毛羽”在实际作战中的作用。 

三,判定劲道和方向   

“毛羽”类的第三大作用是在对战中体现的,由于矛上系挂的这类毛羽极其柔软,对力量的反应也就相当敏感,如果对方持矛者使用不同的力度挥动长矛,长矛上的“毛羽”也会以不同的力度进行摆动。这就给对方直观的观察持矛者攻击的力度和方向带来了便利。

四,缠绕对方兵器    

根据出土画像石反映,矛上系挂的“毛羽”都有一根长绳连接系挂到骸钮上,那么双方在对阵博弈时,系挂的“毛羽”长绳就会在运动中缠绕住对方兵器,使对方失去战斗力,也就取得了战场的优胜性,这也是作战布局的一种体现,从而给弓弩手带来了时机。 以上观点有些来源于网络,抛砖引玉,意在引起大家共鸣!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