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聊聊二陈汤

 罾事物语 2020-12-01

聊聊二陈汤

末流郎中

说二陈汤,大家知道二陈的通方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只有一味陈皮有个陈字,叫一陈汤还可以,咋就叫二陈汤呢?

在中医宝库里,有个六陈之说,分两种情况,粮食六陈和中药六陈。粮食六陈指: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中药六陈指: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六种。

六陈歌如此说:枳壳陈皮半夏奇,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其中陈皮、半夏就占了六中之二,所以,二陈汤的方名,就说明了一个药物的临床要求,也就是陈久者大良。《医方考》说:“名曰二陈,以橘半二物贵乎陈久耳。”

陈修园夫子在《时方歌括》里说此方是去痰之通剂,茯苓治痰,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和中。此方中,以茯苓为君,其它三味为臣佐使之属。

这是通方的概念。其实,二陈汤的系列类方是个大家族,用途很广。

明代医家龚廷贤,巨作《万病回春》,他把二陈汤演绎得出神入化。

在《万病回春》卷三,有一二陈汤,其组成为通方加人参、白术、竹茹、砂仁、山栀、麦冬、乌梅,主治痰火呕吐,因此本方被引入《东医宝鉴·杂病篇》时,叫“清热二陈汤”。

同出卷三的还有个二陈汤,在通方基础上加苍术、白术、炒山药、车前、木通、姜厚朴、生姜、乌梅、灯芯草,主治痰泻。

在卷二里,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二陈汤,通方之外,再加枳壳、牛膝、猪苓、木通、山栀、麦冬、车前子、黄柏、灯芯草,主治咳喘、痰气闭塞、小便不通。

至于《嵩崖尊生》卷七的二陈汤,那就是酒客和应酬类人士的福音了。

这个方是干嘛的?它治酒厥。酒厥不难理解,就是过量饮酒而致厥。这个方,就是通方基础上,加干葛、青皮。我临床上,常加葛花、黄连、神曲、广木香,效果还是不错的。

《诚书》卷八的二陈汤,通方基础上加枳实、竹茹、红枣、生姜,主治顽痰惊悸。二陈汤通方中,加竹茹和枳实,这就是温胆汤了;姜枣补中,很明显是补中温胆的路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二陈汤,是通方加生姜、乌梅,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宫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目前中医教材里,二陈汤就是此方。通方在通俗著作,则在《汤头歌诀》之中。

那么,通方出自哪里?出自《局方·绍兴续添方》,该书认为其功用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在《疡医经验全书》里,卷一载了一个二陈汤,即通方基础上,加玄参、升麻、桔梗、天花粉、牛蒡子、连翘、当归、生地、赤芍、黄连、黄芩、青皮、紫苏、山栀仁,主治:弄舌喉风,哑不能言,舌出、常将手拿者,其治不外乎是祛痰火热毒。

《种痘新书》卷十二里,也有个二陈汤,在通方基础上加桔梗、黄芩,功用主治为痰涎咳嗽,并指出:若感风寒,加生姜引。这个方啊,真的太妙了,简直妙不可言!如果痰火留连,胸膈满闷,加个瓜蒌、枳壳、白皮,每每如斯响应。伤风咳嗽,若是初起,去了桔芩,加苏叶、生姜,一剂可知。

在《普济方·卷二0六》引《指南方》的时候,有一个二陈汤,它是理中汤加青皮和陈皮,主治脾胃虚寒,胸腹胀满,呕逆不食,自利不止,因伤宿食,或吐后噎败胃气。

分解一下:陈皮甘草,二陈的一半,也就是润下丸。汪昂评价润下丸说:“利气祛痰妙绝伦。”而法夏茯苓之削导,改用温补中宫化寒痰,并佐青皮削坚平肝,乃用方意而跳出原方的范例。

那么,这个叫二陈的方,有一大串,二陈的其它亲缘方呢?大家看: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导痰汤、涤痰汤,都是这么一路加过来的,不离二陈大旨。

藿香正气呢?它是二陈通方加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白术、桔梗、红枣、生姜,这就成了理气和中、化湿散寒解表的一个绝妙好方。

六君子汤呢?金水六君煎呢?还是跟二陈有关。《温病条辨》里的杏苏散也就是二陈通方加杏子、紫苏、前胡、枳壳、桔梗。

一路思量,可谓洋洋大观也。就其根底,还在二陈本意,以此为据,上下左右、表里虚实地拓展。而《张氏医通》认为二陈汤乃本《内经》半夏汤、《金匮》小半夏汤而立,是知源头而立善法者也。

二陈汤通方,修园夫子云,治痰之通剂,是握要的说法。脾为生痰之器,肺为贮痰之所,二陈皆有祛除之力。脾健则主健运,主宰四旁;肺健则气血流通,水液布达,治节出焉。这是二陈汤的真机。故执简以驭繁,美极也。

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提醒,即行删除。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