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门忠烈

 选择权还我 2019-04-14


靖康之后,宋室南渡,以临安为都,史称南宋。此时的四川,成了整个南宋王朝赖以为继的稳定大后方和后勤保障供应基地,战略地位不言而喻。金国也知道巴蜀大地对于中原王朝的意义,前前后后多次向四川用兵,但就是难以进入四川。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四川有军事世家捍卫着,他们就是以吴玠、吴璘、吴挺为代表的吴门忠烈。

吴玠于1093年(北宋元祐八年)生于甘肃陇干,父亲是一个乡兵。受家庭影响,吴玠少年时代就加入了行伍之列。从军后,第一次参加战斗是征西夏,因作战勇敢,从一个普通士兵升为义副尉,相当于副班长。后来平定方腊有功,升为忠训郎。

南宋建立后,吴玠成为名将曲端的下属,从排名第十二的副将,升为右武大夫、忠州刺史。其后抗金派领袖张浚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来到川陕。张浚的参议军事刘子羽,久闻吴玠才能出众,向张浚极力推荐。张浚见后,对吴玠的印象非常好,把他提拔为统制,又让吴玠的弟弟吴璘执掌帐前亲兵。


吴玠吴璘塑像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秋,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形势异常紧张,张浚为牵制金军,以减轻东南之压力,于是集结熙河路经略使刘锡、秦凤路经略使孙偓、泾原路经略使刘琦、环庆路经略使赵哲以及统制吴玠等“五路之师”于山西富平,令刘锡为统帅,欲与入陕金军决战。宋营方面对于如何应战起了争执,刘锡因众将意见不合,尚在迟疑之际,金人兀术却率兵猝然而至,与金将娄恃分左右两翼进攻宋营。吴玠、刘锜身先士卒,接战左翼的兀术,奋勇冲杀。而战于右翼的赵哲却“擅离所部,将士望见尘起,惊遁,军队于是大溃”。这样一来,右翼之敌乘隙援应兀术,吴玠、刘锜因两面被夹击,腹背受敌而败阵。

富平之战后,吴玠受命为都统制、整编残部,退至凤翔地区,与弟弟吴璘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陕西宝鸡县西南),“积粟缮兵,列栅筑垒”,准备死守。

1131年(绍兴元年),金人自大散关率数万骑两路会师和尚原。吴玠仅以数千军卒驻防原上,敌众我寡,而且军储匮乏,但是吴玠坚持抵抗,固守阵地,并慷慨激励将士:“我在此,敌不敢越我而进,保住阵地,方保蜀地无虞”。当时金人乌鲁折合令强劲骑兵先进北山,吴玠利用有利地形,兵分两路,先率一队与金兵鏖战,到日中,双方均已疲惫,吴玠便将休息的一队生力军继续投入战斗,宋军如虎添翼,奋勇冲杀,金军不支,伤亡很大,败走数十里。


四太子兀术惊闻败报,震怒异常,亲督10万之众,进抵宝鸡一线,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企图打开入川门户。金军来势汹汹,人多势众,志在必得。而吴玠、吴璘手下只有几千士兵,不及金军的零头,而且与外界隔绝,没有援军。这时,有人图谋劫持吴玠兄弟投敌,吴玠知道后,没有追究到底是谁在背后捣乱,而是把将领们召集起来歃血为盟,勉以忠义。当着大家的面,吴玠对吴璘说:“现在到了我们兄弟报国的时候了!万一打不过,宁可我们两人先死,决不让其他将士先亡”。大家被吴玠的言行深深感动了, “诸将感泣,歃血而誓,愿效死力”。

十月,金军对扼守和尚原的吴军发起攻击。吴玠命诸将“选硬弓强弩与战,分番迭射”,同时又遣别将,从小道绕出敌后,断敌粮道。再派遣弟弟吴璘引骑兵三千设伏于原北的神岔沟。果然不出吴玠所料,没过几天金军因粮道被袭,退军至神岔沟,吴璘率兵夜袭,连破金营十余座,兀术身中流矢,“仅以身免”,吓得自己用刀剃了胡子,狼狈逃跑于燕山,派大将撒离喝继续屯兵凤翔,与吴玠相持。

1132年(绍兴二年),吴玠兼宣抚处置司都统制,节制略阳、文县、平武三州军马,命其弟吴璘固守和尚原,派遣熙河总管关师古收复熙河诸州,自率主力驻军河池。其间,金将撒离喝“尽发五路叛卒,自商州侵入”,并派遣降将王彦琪移师秦州,威胁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系入川要道),牵制吴玠。然后他自率主力抄小道涉险东来,进袭金州(今陕西安康)。


1133年(绍兴三年)春,因防御不力,金州失守,金军乘胜进逼汉中。当时,刘子羽调知兴元府(今陕西南郑),听说金州沦陷,即命田晟守饶凤关,急召吴玠入援。吴玠即刻自河池出发,连夜奔袭三百里,至饶凤关当即投入战斗。吴玠亲自指挥军兵,弓弩猛发,兼用大石推压,坚守六昼夜,金兵尸积如山,关隘仍固如磐石。最后由于金将以重金召募死士五千人,环绕关后,轻兵夜袭,两面夹攻,吴玠不得不退保西县,刘子羽也火烧兴元积贮,退屯三泉,后吴玠赴三泉会和刘子羽,知道他的兵马不足三百,于是调拨千人给子羽,帮助其守三泉,而自己回军仙人关。其后,吴、刘二将多次用游骑袭扰金营,金军因远离后方,饷运不济,只得还军。吴玠因功勋卓著,加封检校少保。

1134年(绍兴四年)秋,金帅兀术与大将撒离喝等急于“图蜀”,率师十万金兵长驱南下。吴玠为了防止金兵深入腹地,命弟吴璘放弃和尚原,退守仙人关,并于关右置寨扎营,分守要隘,互为犄角之势。金兵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猛力攻关,激战一整天,因吴军拒险死守,始终不能破关。第二天,玠、璘兄弟乘金军疲惫,挥师反击,直捣敌营,金军死者无数,大将韩常左目中箭,敌人不能支撑,于是领兵连夜逃遁。吴玠乘胜督军奋击,命统制官王浚引军疾驰敌后,设伏河池,扼其归路,又大败金军。


此战宋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金国终于意识到,要想在短时间里占领四川,是不能实现的愿望,史称“金不敢窥蜀”。而且,这一战基本上确定了双方的防线,四川成为南宋王朝非常重要的稳定大后方和后勤供应基地,直到金朝灭亡,金人也没能进入四川。吴玠也凭此战确立了在川陕的绝对权威,开始了吴家的辉煌历史。吴玠被晋升为川陕宣抚副使,随后收复了几个失地。直到5年后吴玠病死,四川一线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斗。历史把下一次的表现机会,留给了吴璘。

尽管吴家兄弟如此舍命报国,但是鸡贼的南宋朝廷却开始了对吴家的提防。吴玠去世,朝廷担心吴家在四川势力太大难以控制,没有让吴璘接吴玠的班,而是另派文官胡世将接替吴玠。但胡世将是个聪明人,上任后就说,以后军事上的事全按吴玠在时的规矩办。胡世将将兵权一分为三,分别由吴璘、杨政、郭浩掌领,杨政和郭浩都是吴玠手下的爱将,相当于兵权还是在吴家手里。

1140年(绍兴十年),金人违背盟约,宋高宗命令吴璘管辖陕西各路军队。撒离喝渡过黄河进入长安,直奔凤翔,陕西各路军队被隔在金兵后面,宋军远近都甚为震恐。这时杨政在巩州(今甘肃陇西),郭浩在郎延,只有吴璘跟随胡世将在河池。胡世将急忙召集各位将领商量,而只有泾原将领田晟和杨政一起到达,参谋官孙渥认为河池不能坚守,想要退保仙人原,吴璘慷慨激昂反驳说:“用怯懦的话瓦解军心的人,可杀!我请求率领一百人,保证攻破金兵”。武勇德性可见一斑。胡世将于是派遣孙渥到泾原,命令田晟率领三千人迎敌。吴璘也派遣姚仲在石壁寨抗拒金兵,击败金兵。 

吴璘写信给金将约战,金将鹘眼郎君率领三千骑兵进攻吴璘军队,吴璘命令李师颜率领勇健骑兵赶跑金兵。鹘眼郎君逃入扶风,之后吴军又攻下扶风,俘获金三位将领及一百十七个女真人。撒离喝大怒,亲自到百通坊交战,布阵二十里。吴璘派姚仲奋战攻破金军,吴璘被授予镇西军节度使,提升为侍卫步军都虞侯。


1141年(绍兴十一年),吴璘和金统军胡盏在剡家湾交战,打败金兵,收复秦州及陕西诸州。

1142年(绍兴十二年),吴璘入朝拜见宋高宗,高宗任命他为检校少师、阶州、成州、岷州(今甘肃岷县)四州经略使,赐给他五十顷的汉中田地。

1144年(绍兴十四年),南宋朝廷把利州路(治今陕西汉中)分为东西两路,任命吴璘为西路安抚使,在兴州(今陕西略阳)设置官署,阶州、成州(今甘肃成县)、西和州、凤州、文州、龙州(今四川平武)、兴州等七州都归吴璘管辖。当时宋金和议已经完成,但吴璘治理军队训练兵士,依然提防金兵进犯。

1147年(绍兴十七年),吴璘调任为奉国军节度使,行营右护军改为御前诸军都统制,安抚使职务照旧。

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吴璘因为守卫边防保持安宁有功,被拜为少保。

1156年(绍兴二十六年),吴璘兼任兴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改派为兼任兴州地方官。宋渡过长江以来还没有任命宰相做都统制官的人,当时吴璘已经开府仪同三司,所以重新改派。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背弃盟约,之后宋高宗拜吴璘为四川宣抚使。当年秋天,完颜亮渡过淮河,命令金将合喜为西路元帅,率兵掐住大散关,派骑兵进攻黄牛堡。吴璘立刻赶到杀金坪,在青野原驻军,增调内属各郡军队分道前进。制置使正刚中前来会见吴璘商量计策,吴璘不久就派人给契丹、西夏及山东、河北等地送去战书,声讨金兵的罪行准备攻打。没几天,吴璘兼任陕西、河东招讨使。后来,吴璘因病返回兴州,总领王之望派人驰马带信给执政,说吴璘多病,万一有什么意外,四川一定会有危机。请求调来吴璘侄儿京襄府元帅吴拱来四川,协助西部宋军。王之望总共五次上奏都没批准。吴璘当时已经病重,不得以又登上仙人关。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吴璘派遣姚仲攻取巩州,王彦在商州(今陕西商县)、虢州(今陕西宝鸡县治虢镇)、陕州(河南三门峡市旧陕县)、华州(今陕西华县)驻扎,惠逢攻取熙河。有的攻很久也没攻下,有的攻下后又丢失,都没有成功。金兵占据大散关六十多天,双方对峙不能攻破。姚仲舍弃巩县进攻德顺军(今甘肃静宁)已经四十多天了,吴璘任命夔州知府李师颜代替姚仲,派儿子吴挺管辖军队。吴挺在瓦亭和金兵交战,打败金兵。吴璘亲自率兵到达城下,守城的人听到下面呼唤“相公(吴璘)来了”,都观望赞叹,不忍心射箭。吴璘视察每个驻军,安排预先修治黄河战地的工程,处决不听命令的人后,首先派几百骑兵和金兵交战。金兵一鸣鼓,金精锐士兵从空壁中跳出冲进吴璘军队。吴璘军队事先已修好了战地防线,吴军以一当十。到晚上,吴璘忽然喊到“有的将领作战不效力”,士兵听到后更加奋力拼搏,金兵大败,逃回壁中。黎明,宋军再次出战,金兵在壁中坚守不战。此时正赶上天下起大风雪,金兵拔营逃跑,宋军总共用了八天攻下城。吴璘进入城中,市中店铺照常营业,城中父老乡亲围住他的马,叩拜不断。但是吴璘并未因此居功散漫,不久又回到河池。

1165年(乾道元年),吴璘进京面圣。临别时,吴璘向当上太上皇的赵构告辞。吴璘知道自己年岁已高,且已多病,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这位老皇帝了,不禁泪流满面。赵构也很怅然,解下佩刀赐给吴璘说:“异时思朕,视此可矣”。

吴璘回到汉中后3年,病情加重。临死前,吴璘给宋孝宗赵眘留言说:“愿陛下毋弃四川,毋轻出兵。”吴璘去世后,孝宗赵眘为他罢朝两日。


两位老将相继离去,吴门并未放弃自身的武勇职责,又轮到吴璘的儿子吴挺继承父业。当年(1162年)吴挺随父亲吴璘防守河池。金将完颜悉烈领兵十万前来攻城,吴挺多次亲率精兵袭击金营,给金兵以重大杀伤,金兵伤亡惨重,只好退兵待援。由于吴挺在这次战斗中指挥得当,功绩显著被任命为武昌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中军统制。这年,吴挺年仅25岁。

虽然年轻,但吴挺治军有方,史称“纪明律修,军中悦服”。宋孝宗乾道中,吴挺又回到临安任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1173年(乾道八年)出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

1174年(淳熙元年),吴挺领定江军节度使,并出任兴州诸军都统制。

1178年(淳熙五年),兼任利州西路安抚使、兴州知州。

1183年(淳熙十年),特加检校少保。

1193年(宋光宗绍熙四年)六月,吴挺因积劳成疾,请求致仕,但是以太尉致仕的诏书还未到达,即已病逝于军中,终年56岁,后谥武穆。

吴挺临死前,口嘱幕僚遗书,全文都是忧君爱国、备边养民之事,无一字言及家事,阅者无不感动。吴挺生前很受南宋朝廷器重。宋孝宗常对别人说:“吴挺,是朕千百人中亲选出者”。宋光宗多次赏赐内府珍奇,以表示对吴挺的厚爱。


吴挺去世,又轮到他的儿子吴曦登场。吴曦官至太尉、昭信军节度使。其中的吴曦看见南宋朝廷只知一味苟安,且对四川只有汲取,全家三代皆为南宋肝脑涂地长达数十年,如此下去必然有溃散的一天,到时祖辈积累的功业何去何从,治下父老的身家性命何以安顿,想来都比较悲观。于是吴曦有了据土独立之志。

吴曦守丧未满三年,朝廷重新起用他为濠州团练使。 

1195年(庆元元年)冬,吴曦由建康军马都统制之职被任命为兴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抚使。两年后,宋光宗的园陵修成,吴曦因功升任武宁军承宣使。

1205年(开禧元年),韩侂胄谋求北伐,吴曦已经开始经营大计,趁机依附韩侂胄请求返还蜀地。枢密何澹知其意图,极力加以阻挠。但右相陈自强支持韩侂胄,于是吴曦被任命为兴州驻紥御前诸军都统制,兼任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从政郎朱不弃上书韩侂胄说吴曦不应统帅西北军队,韩侂胄没做答复。吴曦到兴州,使统帅王大节罢职,朝廷没再任命副帅,使兵权都由吴曦掌握。

1206年(开禧二年)朝廷出师北伐,诏命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仍为兴州知州,允许他见机行事。韩侂胄使财赋隶属宣抚司,宣抚副使可以节制核查,又使吴曦握有财权。四月十七日,吴曦又兼任陕西、河东招抚使。


四月二十六日,吴曦与他堂弟吴晛及徐景望、赵富、米修之、董镇共同施展大计,但是他这步棋,虽然立意可嘉,但是路数却走错了,居然想到联合金人而自立。一来背叛祖业,二来加重罪孽,三则与虎谋皮。他派门客姚淮源把关外阶、成、和、凤四州献给金国,请求金国封吴曦为蜀王。韩侂胄日夜盼望吴曦进兵,吴曦表面上持重,在河池按兵不动,暗中帮金兵围困宋军,韩侂胄没察觉。正巧四川宣抚使程松到河池,吴曦不到官府以礼相迎,程松不敢责问,吴曦又撤掉程松的许多卫兵,程松也没醒悟。 

金兵进犯西和,王喜、鲁翼拒敌。战事正紧,吴曦命他们退保黑谷,宋军因而溃败。十二月初四日,吴曦焚毁河池县,退屯青野原。此时吴曦安排心腹之人与金人联系,将士们还不知道,仍然同金兵力战,金人暗自发笑。吴曦退到鱼关,招集忠义之人,给他们厚赏以收买人心。兴元都统制毋思用重兵把守大散关,吴曦就撤去蓦关的守军,金人从版闸谷绕到毋思的后方,毋思逃走。于是金兵攻陷大散关,吴曦退到罝口。举人陈国饰上书,说吴曦必会反叛,韩侂胄不觉察。

金国派吴端带着诏书、金印到罝口,封吴曦为蜀王,吴曦秘密接受。十二月二十一日,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在七方关打败金军。十二月二十二日,吴曦不向朝廷奏捷,回到兴州。 十二月二十三日,吴曦召幕僚表明心意,说东南方已失守,宋宁宗到了四明,现在应见机行事,众人大惊失色。王翼、杨骙之反驳说,如果你称蜀王,那么你们吴家八十年的忠孝名节,一下都扫地殆尽了。吴曦说他已决意称王,立即到武器库,召集兵将说明缘故,禄禧、褚青、王喜、王大中等都向他祝贺,表示听命。吴曦面向北方接受王印。他派徐景望为四川都转运使、褚青为左右军统制,赶奔益昌,夺取总领所的仓库。程松听说吴曦叛宋,丢弃兴元逃走。

1207年(开禧三年)正月,吴曦派将官利吉接金兵进凤州,把阶、成、和、凤四州割给金国,以铁山为国界。正月十五日,吴曦招降通判兴元府、代理大安军事杨震仲,杨震仲不屈服,被吴曦所杀。正月十八日,吴曦乘坐天子车,在兴州即蜀王位,以治所为行宫,称该年为元年。派人告诉他的伯母赵氏,赵氏愤怒地和他绝亲。他的婶母刘氏日夜号泣,骂不绝口。


吴曦自称蜀王后,讨论实行削发、左衽的命令。他派董镇到成都修宫殿,准备迁居到成都。吴曦所率的七万兵和程松的三万兵,分别隶属于十个统帅。他派禄祁、房大勋戍守万州,泛舟沿嘉陵江而下,声称与金人相约夹攻襄阳。禄祁很快到达夔州,派兵扼守巫山的得胜、罗护等寨,以阻挡宋军。韩侂胄听说吴曦反叛后,不知所措,有人劝韩侂胄不如趁势就封吴曦为王,韩侂胄采纳了这个建议。吴晛替吴曦谋划,让吴曦召用蜀中名人以收买民心。但是无人响应。

兴州合江仓官杨巨源倡议讨伐吴曦,还没起兵,就与随军转运官安丙共同谋划诛杀吴曦。恰好李好义与他的哥哥李好古、李贵等都有讨伐吴曦的计划,他们互相支持。二月二十八日晚,杨巨源、李好义首先率七十名勇士用斧头劈门冲入吴曦的宫殿,李贵到吴曦居室中砍掉他的头颅,肢解他的尸体。安丙分别派遣将士抓获吴曦的两个儿子和他的叔父吴柄、弟弟吴晫、堂弟吴晛、同党姚淮源、李珪、郭仲、米修之、郭澄等,全部杀掉。此时吴端还在后殿睡觉,也被诛杀。其余补众,全部被杀。吴曦的人头被放入匣中献给南宋朝廷。

宋宁宗诏命处死吴曦的妻子,吴曦的亲兄弟都除去名籍,取消原有的资格和官职,吴璘的子孙都被迁出蜀地,吴玠的子孙免于连坐,不受处罚,负责祭祀吴璘。吴曦死时,年仅四十六岁。

吴家保卫四川八十余年,让金人铁蹄没有踏进四川半寸土地,对巴蜀居功阙伟。惜哉吴曦对格局判断力太肤浅,在不适当的时候按照不适当的路线采取了不适当的行动,换来了悲惨的结局。三代功名,毁于一旦。但是南宋如此报复吴家,其也过矣。吴家护国有功,几代人出生入死,在南宋朝廷严重似乎成了理所当然。屠戮吴家之后,川陕元气大伤,四川的厄运也就开始了。而南宋朝廷呢,结局就不用笔者多言了。

附录张孝祥《念奴娇》词一首:

朔风吹雨,送凄凉天气,垂垂欲雪。万里南荒云雾满,弱水蓬莱相接。冻合龙冈,寒侵铜柱,碧海冰澌结。凭高一笑,问君何处炎热。家在楚尾吴头,归期犹未,对此惊时节。忆得年时貂帽暖,铁马千群观猎。狐兔成车,笙歌震地,归踏层城月。持杯且醉,不须北望凄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